【篇一:乡情】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我没有家,自然而然,家乡也就渐渐的远离了我的视野。
家乡,一个多么美丽,多么深情的词呀。以前,我总是从文字中读到别人的家乡:山是高峻的,水是浩淼的;乡情总是质朴而又温暖的;乡俗总是神秘而又有趣的。后来,我才意识到,虽然我没有家人的陪伴,但有生我养我的家乡。
说到我的家乡,我出生的地方却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
你瞧,不远处就堆着几处荒山,她们老是一副木然的神情,山脚下倒是有一片湖水,你总是水波不兴,丝毫不见活泼的模样。她们没有引人入胜的乡俗,更没有曲折离奇的乡间故事,她不过是我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我一直没有想过将它和家乡这个美好的词语联系在一起过。
所以,但凡以前要写关于家乡的作文,我就十分头疼。
直到那一天,我在书上看见蒲松龄写的《山市》,从书中,我领略到《山市》的奇妙之后,我走出家门,望着那座山,竟然和书上分毫不差,如此美丽的景象,为什么我以前却没发现。
很久很久以前,那里就有几座高耸入云的楼房在它上面突兀而起,几盏忽明忽暗的灯光在他的上空如星点般黯然飘渺,然后这一切又消失的无影无踪。现在看她时,我并不觉得木然了,相反,枯木残枝愈见她的沧桑;荒草迷离,更平添了她的生命;散落在山顶草尖的石兽残躯,仿佛正诉说着她曾经奇特的历史。
从此,我开始细细打量自己的家乡,开始试着寻找它独有的魅力。于是,山下的湖水渐渐的变得生动。春天,她平静的倒映着蓝天,倒映着白云,倒映着绿树,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夏天,她活泼的荡漾起粼粼的波纹,轻轻的波浪显得有些调皮;到了秋天,水中那些安静的虾、鱼自由自在的在水里游来游去;冬天来临,它早早的结成了冰,再盖上厚厚的雪,白茫茫的一片,一望无际。
于是,那些曾让我觉得土里土气的乡俗也变得引人入胜了,每年正月初一,家家户户的小孩都会出去讨糖吃,我曾以为这很土,现在看来,那时的小孩,个个脸上挂起的笑容,不知怎的,心里也有种高兴的感觉,于是每一张脸庞变得十分亲切,于是每一句方言都变得有情有韵,耐人寻味。
我爱我的家乡,我身体里流淌着你的血液,不管你多么普通,都会成为我美好记忆的源泉。
【篇二:壮丽的天安门城楼】
一大早,我们就驱车前往天安门广场,要参观天安门城楼,太激动了。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就是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天安门城楼不仅仅是中国古代最壮丽的城门楼,她已经成了中国的象征,成了中国人心中的圣地,今天,能亲眼目睹,我感到无比幸福。
我们乘坐的车刚行驶到长安街,远远地就看见了天安门城楼,在朝阳的辉映下,是那样的壮丽辉煌。同行的一位小弟弟兴奋地喊着“天安门!天安门!”是啊,我的心里也无比激动。
终于可以近距离地观看城楼了,我看天安门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非常高大,城楼上有许多根巨大的柱子耸立,显得非常壮观。紫色的城墙、金黄色的屋顶、大红色的柱子、洁白的汉白玉栏杆,再加上到处都雕绘传统的金龙彩绘和吉祥图案,真的非常富丽堂皇。城台下有券门五阙,中间的券门最大,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据说过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门出入。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的券门上挂着毛主席的像,左右两边是两幅巨大标语“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天安门城楼外,有一对精美的华表。进到天安门城楼里面,我又看到了一对华表。华表顶上有一只石兽,听说这石兽叫望天犼,为龙生的九子之一,天性就喜欢守望,所以老是蹲在华表上头。导游提醒我们注意观察城楼里外的犼有什么不同,我仔细端详,原来里面的犼是面朝北的,据说是叫皇上别总是藏在深宫里,该出来体察民情,叫做“望君出”;而城楼外面的犼则是面朝南的,据说是叫皇上别过于沉溺于民间之乐,快回来处理政务,叫做“望君归”。真有意思!
城楼前是花坛,繁花似锦,十分好看。升旗台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动人心魄。凝视着这庄严的城楼、鲜艳的红旗,我也是心潮彭湃。爸爸在天安门城楼前为我照了好多张相片,我也和爸爸、妈妈一起合影留念。
【篇三:游古镇】
下午三点钟左右,天昏暗着,夕阳泼洒着最后一点暗红,我们披着霞光向着古镇出发了。
一路欢笑,一路夕阳,老师带着我们走过一个又一个电线杆,电线上的鸟儿在光照下若影若现,鸟鸣荡得悠长清晰……夕阳渐弱。微风乍起,天,飘起了细碎的雨珠,坠落,破碎……雨止,我们继续梦般踏着湿漉漉的地儿,贪婪地吸着湿润的空气,它拌着点土气,嗯——还有芳草的馨香。谁知,雨未尽透,云中藏着的雨滴又来了,雨滴坠进河塘,荡起阵阵涟漪,一圈一圈扩大。复原,荡起,再还复。雨,止尽,夕阳又从山的那头爬了出来,炙热冒火的烈阳被这场突如其来的蒙蒙细雨淋成了似炭烧过后的红铁色的巨球。我们又攀附着夕阳的红润,时光流过身边的小溪,我们走进诗般的小巷,小巷的两周是水泥砌成的泥墙,经岁月,仍固若金汤,墙面粗糙,岁月无情扫过,它无处可躲,只是任其摆布,它与岁月的史事才刚书写了一个开头……
穿过古巷,我们终于来到古镇的梁宅前,它是我们学校的退休教师梁老师的私宅。门早已经敞开,我从门槛上跨过,牡丹厅,这里很是宽敞,靠着左墙,一幅国画侧倚着,青松绿山,生机盎然,浓墨淡彩,似乎身临其境。在它的正前方是两把古色桃木椅坚固如地,巍峨似山。同样坚固伫立着的便属正门前的一头大石兽,张着嘴巴,双眼坚定地直视前方,面目狰狞又略显祥和,它躬着身子,后尾微微上扬,做出攻击的姿态,就如门神一般护着大院,石兽身上布满星星点点的青苔,印在兽身的纹路里该是有些年头了吧。
推开古色古香的大门,一个大院即瞬映入眼帘……
我们进了门,老师招呼我们坐在周身的石凳上,我坐了下来,环顾四周,最耀眼夺目之景便是大门旁内侧的一块巨大玉石,它伫在桃木架上,半身只露出一点儿翠绿。主人家说道,这玉石是有深刻寓意的,它是为了驱鬼镇宅所用。我上前摩挲一番,一缕缕细小引力吸附在手掌间,天真的我好奇地笑了……我们继续认真听着解说,我也继续四处观望,突然,一个庞然巨物扑入我的视线,这是大水缸,有些年代了,纯手工用石头打凿而成,摸上去很是光滑,又是有些许冰凉之意,我望了望大缸,主人又说道,这大缸的水是从地下打出来的,我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随即我一个箭步冲到水缸前,把手缓缓伸进、破水,手进入水中,一股凉意从指尖输送到全身各处,全身的毛孔也都不期而至地张开,啊——长舒一口气,舒服!
生动的讲解很快就结束了,我们走进梁老师的客厅,正对着我们的就是一个清朝风格的桃木书柜,里面装着各式各样的书籍、词典、诗文如山似海,群蚁排衙般地整齐排列于书柜各层。正当"观赏”入神,老师叫我们了,循声我们走到书法台前,一位老人带着老花镜,正在用粗毛笔在纸上龙飞凤舞,他手法娴熟,入画精妙,呈现的作品更是栩栩如生,他便是此屋之主——梁老。
我凑过去静静地观摩,整个屋子静如秋日的午后,我屏息凝神伫立,眼睛一刻不眨地盯着梁老的手尽情舞动在空中,遂滑过纸面,终于,在他的匠心巧手之下,一幅水墨葡萄画,成了!这棵葡萄不比它作,更逼真,更生动,几乎没有什么瑕疵,好像在无意间,达到了“望梅止渴”的效果。它,叶子更翠,枝干中流露出的不仅仅是梁老的功力,更多的还是气,生气。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它流走了,不复返……
此行,像是一堂课,它充实,滋润,同样也伟大,我们见证了文化的传承,领会了真正意义上的美,感受了不一样的世界。我们,满载而归……
再见!再见了,古宅!
【篇四:秋游真开心】
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坐上校车,浩浩荡荡地去明孝陵秋游。大家都似放出笼子的小鸟儿,一路上叽叽喳喳,兴奋得几乎停不下来。
到了目的地,大家都争先恐后地下了车。我抬眼望去,不远处的道路上,铺着一层金黄色的落叶,美丽极了。远处,秋高气爽,层林尽染,红色、黄色、绿色各种颜色的树叶混在一起,让人目不暇接,只能深深地赞叹:“秋天真美啊!”
大家一起来到了石象路,这条神道更是色彩斑斓,秋景如画。古老的石道边,依次排列着各种石兽,有大象、狮子、骆驼、马等等,有的跪着,有的站着,让人浮想联翩。同学皓皓说:“那头大象像不像我啊?看,和我一样强壮有力!”大家看他站在石象边,努力做出有力量的样子,都笑了。班里的文文同学回道:“想要和石象一样强壮,你得回家多吃饭多锻炼。下次我带上尺子帮你量,看看你的腿有没有大象粗。”大家笑得更欢快了。
秋景还没看够呢,转眼就到了大家休息用餐的时间。这个时刻,每个人都拿出了自己带出来的各种零食分享,转眼就堆满了地垫,大家快乐地尝尝这个,吃吃那个,说着各种有趣的话,老师在边上忙着给大家拍照,笑声一浪又一浪。
时间过得真快,一会儿我们就都要返校了,大家都有些恋恋不舍,因为这次秋游真是太开心了,而我都忍不住期待起明年的秋游了。
【篇五:游明孝陵】
今天,爸爸妈妈开车带我去了南京,因为到南京时已经很晚了;便在一个宾馆里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开车去了明孝陵。
爸爸请了一个导游并且包了一辆景区里的车,我们经过了神道。在神道有着许多石兽,神道由东向西。两旁依次排列着狮子、獬豸、骆驼、大象、麒麟、马,六种石兽。不仅有石兽还有石人,石人有武将、文臣各两对。参观完了神道,导游开着游览车准备去参观明孝陵了。明朝皇帝朱元璋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朱元璋皇帝年少时做过乞丐也做过和尚,还给军队做过马夫。慢慢地朱元璋皇帝从一个马夫成了这个大军的首领,打败了元朝之后。朱元璋就成为了明朝的第一位皇帝。
通过这次参观,我收获了许多知识。了解了明朝的第一代大皇帝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