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块尼龙钢板的作文

【篇一:我的行囊】

24岁的时候,离开家乡,我的行囊里,带着一块尼龙钢板和大约10余本绿格稿纸。

尼龙钢板,现在很多人并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刚刚参加工作,在家乡的一所高中。那时候给学生印的题,全部都是蜡纸在钢板上刻写,然后用手推式的油印机印刷。我刚毕业,最年轻,刻钢板的活,都是争着抢着干的。

学年组一共也没有几块钢板,大家轮着用。钢板的质量有好有坏。质量不好的,用的时间久了,磨平了,刻蜡纸就很费事,写不上字;要是新的话,下面的纹理硬,发涩,刻起字来,又费劲又难看。唯有一种尼龙钢板,既有钢性,又有韧性,不仅抗磨,写起字来还好看。

但是好像一个年级组里,这样的钢板只有少数人有,应该是在比较资深的老师或者学年组长手里。每次刻题,我都是觊觎人家手里的钢板,想办法借来用。这样一段时间以后,用得非常顺手,就再也不肯用那种生涩死硬的破钢板了。后来我刻题的次数多了,这块尼龙钢板就不知不觉地,成了我的专用。

等我调动来山东的时候,走之前,还了学校图书室的书,还了借学校的小录音机,却唯独留下了这块尼龙钢板,并把它偷偷地塞进了行囊,那时候,我是觉得,我还是要吃这碗饭的,离了这个钢板,就会很不顺手。

带出来的绿格稿纸,也是公家的东西。说起来真是惭愧。大舅是当地人大的秘书,专门搞文字材料的。他的字写的大,所以就自己专门设计了稿纸,人家的稿纸是300个格,他设计的稿纸是200个格,想想就知道有多大了。从开始写作文起,我就用这样的绿格子稿纸,所以,我现在写字,也大,不怎么受拘束。那时候,我就爱舞文弄墨,写的作文每每都会成为老师在班里讲评的范文。那绿格子稿纸,纸张很厚,质地非常好,格子大大的,用蓝黑色钢笔写起字来,真是漂亮极了,我常常觉得,其实我作文写的这么好,就是因为这稿纸。其他孩子的作文本,都是那种很薄,格子很小的,封面印着“大作文”字样的本子。一个本子,连三篇作文都写不下。而我用的绿格子稿纸,可劲写,写多少都行,反正我家里有很多,根本使不完。因为这稿纸,我爱写字,更爱写文章。等我读完书回家乡教书,我也一直在用这种稿纸。这种稿纸,伴随了我整个的学生时代乃至我所有写字的日子。

等我临行前,我家里还有剩余十余本稿纸,被我塞进了行囊。我知道,以后肯定用得着。

95年到烟台来,分到一所农村的中学。那块尼龙钢板真的派上了用场。那里也刻钢板印题,却并没有我这么好使的钢板。我为自己聪明得意了很久。稿纸也没有被我冷落。在初到异地他乡的岁月,我为《烟台晚报》写过一篇纪念晚报成立三周年的文章《走进了烟台走近了你》,张艺谋导演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上映后,我还写过一篇影评《浓妆淡抹总相宜》,那时候都是自己寄到报社,意想不到的,很快就给发表了。欣喜之情冲淡了浓浓的乡愁,从此更是笔耕不辍。

然而时代进步太快。2000年的时候,我带来的稿纸还没有用完,就拥有了第一台电脑,从此,我告别了笔耕,开始敲击起键盘。而尼龙钢板,也被我束之高阁,学校里的印刷机也早就更新换代了。

但我至今不能忘怀,我离开家乡的时候,行囊里带着的东西。那时候我就想,这就是我一辈子的饭碗。我走到哪里,都是要用他们讨饭吃的。今天,我依然在教书,在写字,工具变了,初心没变。

我的行囊里,永远装着的,是我的安身立命的本事。我知道,无论时代发展到什么阶段,唯一能使我生存和获得尊严的,就是我讲台上的书,手中的笔,笔下的文字。

热门推荐
1再见了,医院
2考试之后
3闪烁星光下的那一抹温情
4我与影子交朋友
5我的妈妈
6感谢爸爸妈妈
7第一次拔牙
8可爱的小鸡
9保护大自然很重要
10幸福乐园
11成都的味道
12劝说
13人生如琴弦
14关于读书的作文
15新的生命
16我从书中读淡定
17学会了勇敢
18与书为友
19抓小偷
20家长给幼儿园老师的一封信
21我行,你行吗?
22走进货币的世界
23数学日记
24坏心情
25老虎发通知
26谈读书
27碎片化阅读
28家乡,一个寻梦的地方
29夏天
30生活万花筒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