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八宝鸭的作文

【篇一: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初秋时节悄然而至。在这举家团圆的日子,我和爸爸妈妈带上月饼、带上思念,一起去爷爷奶奶家吃团圆饭。

在爷爷电话催促中,我们一路驱车,迎着稍有一丝凉意的秋风,终于到了爷爷奶奶家。还没进家门,就看到了爷爷奶奶忙碌的身影,为了吃好团圆饭他们是费心又费力,但是,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就知道他们心里乐着呢!走进家门,果不其然,桌上已经摆满了美味佳肴,都是我平时喜欢吃的,比如螃蟹、黄鳝、黄鱼、八宝鸭等等,不用看、只闻着香味就已让我垂涎三尺、欲罢不能。在一阵忙碌后,终于开席,我便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其间,我还用饮料敬了爷爷酒,只把爷爷乐开怀,夸我越来越懂事、越来越孝顺了,我是一边听着赞许声、一边品尝着美味,直到打上了饱嗝,还觉得很不够!大家边吃边叙,喜气洋洋,看着大家的欢颜,我才明白这团圆饭的意义!

晚饭过后,进入中秋的特有节目——吃月饼、赏月。我们围坐在院子里,一边吃着各式各样的月饼,一边欣赏着天边那一轮明月。无数的繁星在浩瀚的天空中,有的在自由自在的玩耍,有的羞答答的躲在云层中,有的则偷偷眨着眼睛,好像在逗着我们。一轮圆月像一个光滑无瑕的水晶球,挂在天边,好像离我们很远,又好像近在咫尺,惟妙惟肖,静逸美丽,又带着一丝神秘,好像在远方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她那温柔而皎洁的月光,如河流一般宣泄,洒满大地,把周围的树木、农田、房屋,全部裹在了一层银色的薄薄的轻纱曼中,好像是一个温柔的母亲把孩子揽在怀里,是如此的亲近、如此的伟大!这样一个美丽的夜晚,能不让人思绪万千、情满感怀吗?怪不得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多少千古名句。仰望星空,我不禁吟诵起李白的那一首《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是啊,那一份乡情、一份乡愁,就如这明月眷恋着大地一般,让人无法割舍、永驻心间!

【篇二:年味】

“啪啪啪,啪啪啪!”伴随着欢快的鞭炮声,新年的钟声响起,守岁的我睁开了朦胧的睡眼,睡意瞬间消散如烟,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天未亮,也未黑,就在这夜将尽未尽,昼将始未始之时。寂静的夜被一声声轰鸣的鞭炮声划破,噼里啪啦!紧跟着人们欢呼起来——一年之计在于晨,一年开始,也就是一个希望的开始,难道,我们不应该欢呼吗?连被惊醒的小鸟也开始欢鸣起来,我们不应该高兴吗?

今天,我们第一个访客——我们的奶奶爷爷已经早早地在等待了,早上清晨,他们便早早地起来,做好腊菜,雏鸡,站在门口,望着那充满希望,幸福的蜿蜒小路上,静静地,静静地等待那一声汽车轰鸣声响起……

终于,远方传来了声音让奶奶脸上的笑容灿烂得像花一样,开始准备香喷喷的饭菜来酬劳我们,鸡肉鱼肉,鸭肉牛肉一件件被送上餐桌,先不说那鲜美的桂圆,雪白的鸡蛋;也不必说那香气四溢的八宝鸭,直逼人眼的肉夹馍,鲜嫩的扣肉上头坐着黑紫的梅菜,喷香的牛肉肩头依偎着轻盈的香菇;但是一席简简单单的配菜就有无限的诱惑,令人口水直流。

但奇怪的是,我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激动,只是一个劲儿的望着爷爷奶奶,几乎要望穿秋水一般,爷爷奶奶好像知道我想啥,用粗糙的大手轻轻地摸了摸我的头,说:“鬼精的小鬼头,都知道我要干嘛了。”爷爷奶奶相视一笑,变戏法般的变出一盆粉蒸肉饭在桌上。

我眼都直了,哇,粉蒸肉!粉蒸肉!红红的,嫩嫩的,仿佛一捏就能挤出水一般的肉躺在盆中,一些用糯米粉做的粉子到处都是:有的在肉上,有的在盆中,还有的,嘿嘿,已经被我下了肚了。嗯——肥的不腻,收的不硬,火候,盐醋都刚刚好,既不多,也不少,味道真是好极了!大家也纷纷动手,大干一场,接着,无数双筷子伸向粉蒸肉……

现在家境渐渐发展,父亲开了一家店,每天到别处跑来跑去的,几乎每天都有饭局,也不常回老家了。姐姐也完成了大学的学业,到上海工作去了。他们整天忙个死去活来,钱倒是赚了个不少,可亲情却越来越淡……

我吃过的粉蒸肉无数,却没有一个,可以吃到以前的那种味道,酸酸的,甜甜的,欢快地,幸福的,我想,那是一种年味吧……

可现在我感受到的年味却越来越少,亲人们四处奔波,为生存到处打拼,很少回家。年味变少了……

【篇三:绍兴游记】

春节到了,爸爸妈妈有了假期就计划着带我出去走走。除夕夜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吃了团圆饭,大年初一我们就自驾出游了。

这次的目的地是浙江的绍兴——鲁迅的故乡。临行前妈妈很有感情地为我朗读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的是鲁迅先生美好的童年生活。

循着导航、一路高速,两三个小时后我们到达了目的地——绍兴。停车吃饭的地方是“咸亨酒店”,酒店的门前挂着喜气的红灯笼,还有个老人的铜像,很多人都和他合影。爸爸说这个铜像就是鲁迅笔下有名的“孔乙己”,说我以后的课文也会学到。吃了绍兴的特产美食腊肠、八宝鸭、臭豆腐……,我们就步行走进了鲁迅故居。

鲁迅的家好大呀,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庭院深深,高高的门槛、口字型的天井、雕花的窗格,想象着如果在这里捉迷藏该有多少隐秘的地方可以躲藏啊。

走着走着就走到了“百草园”,园子里种了很多的蔬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大,参天的大树,树下的石井,满墙枯萎了的的爬山虎,我努力想象着文章里的内容,可是游客参杂,我也感受不到什么了。倒是那里的一块大石碑,我和妈妈又认认真真地拜读了一遍。

紧接着我们去参观了“三味书屋”,那是鲁迅的学堂,古老的讲台和书桌,泛着年代的广泽,散发着旧旧的书香文墨味。教室的窗户都特别的高,像我这样的小孩子即使是站着也看不见里外的景象,可想而知,那个时候上课是看不见窗外的世界的,必须排除繁杂,一心一意地听课。我联想到我们现在宽敞明亮的教室,觉得还是现在好,哈哈。

这次的绍兴三日游,我们还去了沈园听戏、兰亭爬山、东湖游船,感受着这座历史名城。临走前还去了安昌古镇,品味了舌尖上的中国介绍的“腊月风情”。虽然走了很多的路,但是我们边吃边看,觉得快乐的时光过得飞快,一点儿也不觉得累。

【篇四:那一碗浓浓的绿豆汤】

母亲住院了。

病虽然不算严重,但也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大的打击。父亲每天都去医院陪伴母亲,留我在家照顾年幼的弟弟。深夜,听着那嗒嗒的钟声,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母亲的音容笑貌,心莫名的孤寂起来。

白日里的考验更严峻——父亲并不擅长做饭,我更是个“厨房白痴”。母亲健康的时候总是“红烧狮子头”、“糖醋排骨”、“八宝鸭”、“笋干烧肉”五花八门的菜变换着烧个不停,色香味俱全。可父亲却只是蛋炒饭不停地做,用父亲的话说:“吃饱就行了。”就这样,母亲不在的时候,我和弟弟过起了惨兮兮的苦日子。

夏天是炽热的,家中的风扇总是“呼啦啦”转个不停,屋外那些蝉儿、雀儿也吱吱喳喳叫个不停,让人无端的烦闷。父亲今天破例烧了粥,可那哪是粥呀!水少得都可以做成米饭了,而且薏米还硬得可以当成干豆子吃。父亲挠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想起母亲烧的粥,又思念起母亲来,眼泪便不知不觉涌了出来。父亲看看我,长叹了一口气,两个人就这样一言不发,静静地相对坐着。

在医院躺了近一个月,母亲终于出院了,却还是每天躺在床上,身体非常虚弱。但是家仿佛又是那个家了,四口人一个不少,其乐融融。

还未等母亲恢复好,弟弟就吵着要喝绿豆汤。每年夏季,母亲总会一锅锅地煮绿豆汤,那比棒冰还爽口、解暑,光是想想就让我垂涎三尺。没等我出言阻止,母亲就宠溺地揉揉弟弟的头,答应下来。待到一锅烧好,我也顾不得烫口,迫不及待地喝了起来。恩,还是那熟悉的味道。母亲看着争抢着的我们,只是温柔地笑,说着:“小心烫。”

在我们的照料下,母亲的病渐渐地好了几分,但还是被我和父亲禁止干活,每日里看书、浇花,在家里闲转。有一日,我端着自学的绿豆汤去母亲房间,看到她正在给我们做冬天的棉拖鞋。我连忙抢下她手里的工具,一边埋怨着她不顾念自己的身体,一边把绿豆汤递给她。母亲温顺地接过手,看着我促狭地笑了。我有些不好意思,便转身收拾那些还未成型的鞋子,不经意间,看到了母亲眼角闪过晶莹的泪花……

热门推荐
1两手牵住亲情
2迈进新时代
3保卫地球
4未来的眼镜
5母爱如山
6最懂我的那个人
7年味
8我家的声音
9沉淀在时光里
10母亲小传
11吃夜宵
12致我们逝去的童年
13看见
14生活中的发现
15我最感激的人
16幸福相册
17一封家书表孝心
18《繁星·春水》读后感
19父爱
20那一次我流泪了
21回家路上
22老地方
23那一次,我差点哭了
24这就是我
25这就是我
26烈日下的劳动者
27同学录
28光阴的故事
29小学优秀作文
30小小书法家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