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竹管的作文

【篇一:我学葫芦丝】

记得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学校开始推广吹奏葫芦丝,每个师生都要认真地练习。拿到葫芦丝后,我才认清它的面孔:由两个部分合成,上面有一个精致的小葫芦,下面是一根细细的竹管,有七个孔。葫芦丝看上去小巧玲珑,我爱不释手。

上第一堂课时,我既高兴又是担心,我怕自己学不好。前几堂课老师教了:do·re·mi·fa·so·la·si·do,非常简单,我上手很轻松。可是后来难度开始增加了。“好难啊!”我大叫着。正在我要放弃学葫芦丝的时候,妈妈鼓励道:“这一点儿困难,就把你难住了吗?”我说:“可是这太难了,我怎么吹也吹不好。”“那是当然了。因为你才刚练习曲子《映山红》,所以才练习不好,加油!”我只好无奈地说:“那好吧。”经过不断努力,我终于能把《映山红》吹下来了,现在,不光能把《映山红》吹下来,还能吹《婚誓》、《月光下的凤尾竹》、《小星星》。

我厉害吧!在这里,我想对你们说:“只要不断努力,就能取得好成绩。”

【篇二:我喜爱的中国传统文化】

【我喜爱的中国传统文化——青花瓷】

周晏希

中国是瓷的故乡,中国的英文“China”就有瓷器的意思。陶瓷是我国传统艺术星空中最闪耀的一颗明星。那么,提起瓷器,大家脑海中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对啦,当然非青花瓷莫属啦。陶瓷有那么多种类,而我却对青花瓷情有独钟。青花,顾名思义,只有白、青两种颜色构成,造型清新、雅致,百看不厌,使它成为了瓷器中的经典。

青花瓷,不仅我们中国人十分喜爱,老外也为能够拥有一件青花瓷而骄傲呢!你看,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居住的白金汉宫,至今还珍藏着多件青花瓷珍品。到了元代,青花瓷的制作工艺达到历史顶峰,一件“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在拍卖会上竟拍出了6。8亿的高价,真是令人咋舌!

再来说说青花瓷的摇篮——江西景德镇吧。对一个陶瓷爱好者来说,那里简直就是天堂,也是我梦寐以求的地方。我喜欢画画,也喜欢做陶艺,我多么想将来有机会到景德镇去,向那里的老师傅们学习瓷器的制作方法,用灵巧的双手翻转出一件件精美的瓷器。然后,不管是背陈列在橱窗里,还是用来盛饭的,我都心满意足啦!

【我最喜爱的传统文化——陶瓷】

林歆雅

陶瓷,是一门古老的传统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

它分两种,一种是瓷器,另一种是陶器。瓷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像家里的碗、盘子、勺子。而陶器一般都出现在酒店或者博物馆里,供人们观赏。

据专家考证,陶瓷的烧成已有近万年的历史,而陶瓷的制作也非常有讲究,需要经过精细的步骤:练泥、拉坯、印坯、晒坯、施釉、烧窑、彩绘等。

陶瓷的形状变化多端,有的方方正正,像一个小士兵;有的圆圆鼓鼓,像一个肉嘟嘟的胖子;有的肚大口小,口上还有精美的花边,像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各种各样形状多得让人看了眼花缭乱。

陶瓷最吸引我的不仅仅是各种各样的样式,还有精美的图案:在陶瓷的白纱裙上,还有一只栩栩如生的蓝凤凰,盘旋在瓶口,洁白的翅膀,羽毛腾空飞起,好似两把蓝色的扇子。它那用浓墨画成的嘴儿微微翘起,两只雪亮的眼睛,直视着前方。这只蓝凤凰就像我眼前飞过。

陶瓷这门古老的传统工艺,在民间一代一代流传下去。它好似一颗璀璨的金星,在历史的长河里无尽地流淌着。

【我喜爱的传统文化——箫】

黄相瑞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接下来我要介绍一种古乐器——箫。

现在的箫,一般都是一根管子做成,叫“洞箫”。但它在古代却是一种编管乐器,就是排箫。它历史悠久,《风俗通》说:“舜作箫,其形参差,以象风翼。”说明那时的箫并不是单管,而是由许多长短不同的竹管直排而成的,形状很像飞鸟张开的翅膀。

据记裁,箫有大小之分,大者二十四管,小者十六管。由于竹管长短不齐,吹出来的声音就有高低,“长则浊,短则清”。生活在春秋时代的箫,吹的正是这种直排横吹的排箫。

今日竖吹的单管箫,是从古代的“笛”改造过来的,借鉴了“羌笛”的制作工艺。这种乐器,大约在汉武帝时才由西域传入中原地区。最初,它只有四个孔,经汉代京房改造,才成为五孔,后来又在流传过程中多了一孔,便成为今日这个样子。

谢谢大家。

【我喜爱的传统文化——赛龙舟】

蔡靖轩

赛龙舟是我们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每年的端午节都要举行一次赛龙舟。

你们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赛龙舟吗?那是因为当年屈原投江的时候,人们划着船去打捞屈原的遗体。现在,划龙舟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一种方式。

今年端午节的时候,我有幸看到了我家旁边的赛龙舟。

我看见每只龙舟颜色都不一样,但它们都像一条龙一样,有龙头,有龙尾,真是漂亮极了。每条龙舟上都有一个选手在敲鼓,给后面的选手鼓劲,别的选手们在后面举起桨拼命地向前划着龙舟。每条龙舟都划得飞快,它们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比赛非常精彩。

我非常喜欢赛龙舟比赛,因为,它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篇三:毛笔的自述】

大家好!我叫毛笔,在公元前1600-1066年左右,我诞生了。我有着细长的腰肢,浅黄的头发富有弹性,还有一顶透明的帽子。我的外表难道不是透着满满的知书达理么?

相传,我的诞生还有一段神奇的故事呢!秦国有一位大将叫蒙恬。一天,蒙恬打猎时看见一只受伤的兔子,它的尾巴在地上拖出了一段血迹。他马上来了灵感,于是剪下兔尾巴上的毛,将它插在竹管里,试着用它来写字。后来,经过改造,就慢慢有了我。

我是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之一,因产地与制作工艺不同,我还有许多亲戚朋友,不过我们都归属“笔家族”。在这个大家族里,我可是“元老”级别的,因为我历史悠久,所有笔都是我的“子孙”。

在一个周末,我被一个虎头虎脑的小主人买走了。刚开始,我每天都被小主人拿在手里,他用我写字、画画。可万万没想到,他只是三分钟热血,没过多久,就把我丢在角落,好长时间没理我。我可难受了,好想跳出来说出自己的肺腑之言:“小主人,别把我忘了啊!”后来,小主人重新振作起来,努力练习,终于用我写出了一手好字。有一次,小主人在我的帮助下,写了一幅书法作品,还被老师夸赞了呢,小主人心里可美啦!从那以后,我就成了他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啦!

我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结果,我的演变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亲爱的朋友,请你用好我,写出更辉煌灿烂的未来吧!

【篇四:我的外公】

我的外公——仿萧红《回忆鲁迅先生》

外公似乎挺喜欢笑。他的笑声听着是爽朗的。经过他家门口时,你会听到他明朗的笑声传出,似乎直冲云霄而去。

对我的家人来说,他们对于外公最大的印象莫过于是炒粉干。我却不喜欢。我似乎是天生不喜欢吃炒粉干,每次看到外公做了炒粉干,都拒之于千里之外,显着极不合群。外婆有一碗“炒面大王”,是把一种方便面炒起来,我极喜欢吃。一次外婆不在,我吵着嚷着要吃这个,外公只好用普通的方法泡着给我吃。我一尝,味道差了许多,更多是清汤寡水,由这两件事,我便认定外公的厨艺很差,也不怎么喜欢外公做饭,只想让外婆来。

我小学每天放学,都会去外公那儿,由外婆给我做饭吃。“炒面大王”事件就是在那时发生的。一次,我远远的就听见外公的声音,走近了,外公正对着左方一名中年男子说话,一手撑着大理石台面,一手支着腰,腰杆笔直,皱着眉,声音之大,连麻雀也四散逃去。我吓了一跳,连忙跑开。事后我在饭桌上问他,才知道是因为邻居将衣服一而再再而三挂到了他这里,他才提醒他不能这么做。因为阳台设计的关系,外公和邻居家的阳台只有铁栏杆隔开。一两次可以原谅,第三次就是明知故犯了。外公除了这些,也会去说一些打扰人们安宁的事,如每晚在市中心开过,发动机呜呜响的汽车等。因为外公的这种批判精神,所以从小他就是我心目中的“鲁迅”。只不过,鲁迅是用笔战斗,外公是用嘴“战斗”。

我对外公有“敬”,但也有“畏”(此句过渡)。我对外公的第一次“畏”,是我小学语文考试没及格那次。外公听说了我考了试,叫我拿试卷给他看。我战战兢兢地递了过去,就迎来了外公的一顿训斥,说我妈以前敢考不及格都是打,说我如果因为不是他孙女儿早把我扔洗衣机里去了……还有一次是我自认作文写的好给外公看,他却说写的很差。为此,后来外公想看我的试卷或作文,我总找各种理由推辞,无论好的还是坏的。

后来,我有了一个小妹妹,大家便把关注点从转移到我妹妹身上了。外公更是如此,他甚至会和小妹妹一起玩,学小动物的叫声来逗她。我第一次发现外公还有这么童真的一面,只是不记得他以前是不是也是这样逗我的。

很快,我就和我妹妹打成了一片,两个人开始给旁人起起绰号来。外婆叫“魔术师”,因为她常常给我们姊妹俩变出一些我们喜欢的东西,却恰恰说明了她对我们的了解。外公则是叫“修理专家”,因为他顶会修东西,我或是妹妹玩坏了的东西他总能把它修好。他还参与过我们家的装修。他以前从事过这方面的工作。

之后我听妈妈说,外公曾经在读初一时因为家里人的意愿去做苦工,做了三个月后发现做苦工太累,宁愿去上学。因为有了这层经历,所以从此发奋读书,成了班里的学霸。这下,我才明白只有发奋读书才能不做苦工,于是也偶尔给外公看试卷或者作文了。

“咚咚、咚咚”。不知道为什么,这次来外公家时,外公不像以往一样出来打招呼。我走进门去找他,走到阳台时,才找到了他。外公坐在阳台的楼梯上,手上拿着一根长到贯穿了阳台长的竹管,正试图把另一根绑上去。腰杆依旧挺的笔直,神情肃然,让旁人看了也经不住认真起来。只见他绑好了竹管,就给了我一个袋子,教我下楼把一会儿掉下来的拖鞋装上带上来。我半懂半不懂下了楼,抬头见外公在他楼下蓝色雨棚上用绑好的竹管一推,一个红红的东西落了下来,掉在地上,我一看,是一只拖鞋,上面沾满灰尘和黄土,脏的紧!外公叫我上楼,我只好用两只手指头抓起它来丢进袋子里,然后冲回外公永远干净整洁的屋里,问他怎么处理这只拖鞋。外公领着我来到他家正楼上的门口,敲了敲门,见没人应,只好将方才的袋子挂到门把上下了楼。外公告诉我,因为在他们那年这幢楼分房的时候,只有三楼有阳台,原来他们家被分到了阳台,但因为外公外婆去晚了,因祸得福的得到了三楼,他们搬到了楼上;别人因此嫉妒,常往外公的阳台上扔垃圾。今次,他们把拖鞋弄掉了,而外公反而帮他们找了回来。外婆说外公是老好人,我却觉得外公做得很对。现在想想,外公并没有告诉他们是谁找回了拖鞋。外公更是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锋!

每个星期天,大家总要聚在外公家吃一顿饭。饭桌上总有一道“酱油肉”是我的最爱。一天,外婆问我:“你知道酱油肉是谁炒的吗?”我说:“您呗。”“不是我,是外公炒的。”“嗯?”我惊愕了。于是后来,我发现无论是粉干还是水泡“炒面大王”,上面都会有那么一两块鲜美的酱油肉。我也只好对我以前说外公厨艺差的话表示歉意了,“外公,对不起。”“没事,吃饭吧吃饭吧。”

一家人坐在温馨的灯火下,不知谁说了一个笑话,大家笑起来,声音漾在青云之上。

热门推荐
1摘草莓
2最美的存在
3高风亮节鲍叔牙
4爷爷用微信给我发压岁钱
5让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精彩
6切西瓜
7数字陷阱游戏作文五年级
8百变“小布丁”
9那一刻,我成功了
10素材
11我最敬佩的人
12多一些童真
13抓蟹乐
14我的大树
15我的乐园
16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17校园的五月天
18最美的青春
19难忘的足球赛
20老师,您辛苦了
21老师,您好
22如果电器没有了
23假期里难忘的一件事
24二十年后的同学聚会
25军训日记
26遇见碎片般的生活
27那声音,常在我心中
28军训日记
29共享时代需管理需改善
30母鸡萝丝去散步看图写话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