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读书观的作文

【篇一:我的读书路】

闻一多先生曾说过:“一个人可以无师自通,却不可以无书自通。”

书是人类的导师,书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艺术。5到7岁我读的是连环画、画报。7到13岁基本没读什么课外书了,光是上学完了,总觉得读书很无聊,很枯燥。幸运的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了《汤姆·索亚历险记》。从此,我便被马克·吐温生动而不乏深刻道理的故事给深深地吸引住了。

真是爱屋及乌啊,我觉得应该再找“几只乌鸦”来看看了。看见一本有意思的书,一看它的厚度,掂估一下重量,看书的欲望立刻烟消云散。哎,功力还不够啊。

后来,经过努力的寻找,终于在漫漫书海中找到了一本物美价廉的书——《绿屋的安妮》。此后,我领略到了与马克·吐温截然不同的文笔。露西·莫德·蒙哥马利用一种自然、清新,富有表现力的手法把海岛风光描写得惟妙惟肖,使人身临其境。

渐渐,我就被外国文学深深迷住以至于无法自拔。我深深懂得了高尔基为什么会说:“书是一种奇迹里面藏着作者的灵魂,打开书把这个灵魂解放出来,它就会神秘地同我交谈。”神秘而神奇的文学世界,我领略到了。

上了初中后,某位同学向我推崇一本叫《昆仑》的书。这也许是我所接触的第一本中国小说。随手翻了几页,发现这本书太难懂了!认真读了读,就那几页我看了三、四遍费了不少脑细胞才看懂。原来是一群人和另一群人在用神奇的武功在打架。虽然如此,但时常有吟诗作词这种富有诗意的场景出现,让我不得不惊叹真是字字珠玑啊,尽管看不懂。

后来,一次偶然机会,邂逅了博彬然的《开卷有益》。我的读书观有了一次大大的转折。陶行知的一句话更是让我醍醐灌了顶:“中国有三种人:书呆子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工人、农民、苦力是做死工、死做工、做工死;少爷、太太、老爷是享死福、死享福、享福死。”文章最后作者留了一个问题:开卷究竟有益呢,还是有害?

我认为:所有的书都掺杂着“鱼”和“龙,只是不同的书比例不同罢了。只要做到从所读的书中吸取精华,则是有益,否则那就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了。

我,读书,觉得,活得挺好。

【篇二:碎片化生活】

小时候,总认为时间过得很慢,想赶快长大。长大后,眼睛一睁一眨一天就过去了。但每一天都很丰富,除了学习之余,读书、旅行、睡觉、打游戏……一件件小事就如一片片碎片,拼出了一个完整的人生。

读书是现代大部分人一生肯定做过的事。

作为一名高中生,读书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件事。不论是每天上课,还是阅读课外书,书籍已经充斥着我们的生活。

读书以过目不忘最不济事,能很快记住没什么问题,但是现在网络发达,许多庸俗的网络小说、娱乐新闻占领着你的生活。把这些没用的信息记住岂不是增加大脑负担?每个人每天都在阅读,但是谈不上是读书,据统计,65%以上的人不愿意看长篇大论,也看不下去。我也有这个情况,小学时发新书还会兴致冲冲去翻阅,高中后,三下两下就看完了,只是匆匆扫过,这就是“浅阅读”。会读书首先要做到树立正确的读书观,选择性地阅读,真正的经典虽然枯燥但是仍然流芳百世,需要细细品味;其次,需要静下心看每一个文字;最后,能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就更好啦!

如果说读书、吃饭、睡觉拼起来是一块大碎片了,但是拼上旅行这个“小碴碴”,哈哈,估计人生圆满了吧。

人生永远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旅行对每个年龄阶层的意义是不同的。小朋友认遇见为旅行很好玩,步入青年时期是想出去闯荡时间,中老年时期已经看穿人生了,旅行是去寻找心中一直渴望的真谛。

读书是精神旅行,看穿了别人的一生,游览了世界各地。我因为樱花而喜欢上日本,还喜欢日本的茶艺,不过相传这些起初都是从中国唐朝传过去的,我们的传统被别人发展成了特色,这需要引起我们深思。

说到底什么都和读书离不开呀!

碎片化的生活,无时无刻都看得见。每一件小事都是组成人生这个大拼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碎片化是很具象的,但是和思考哲学一样,一下子恍过一个念头就开始思考,碎片化亦是如此,你平日是意识不到的,因为你活着做的所有事都是一部分。

热门推荐
1我们的好班长
2纸杯传水真有趣
3暑假漂流作文
4撑伞的鱼儿
5共享时代的益处与坏处
6回望那一闪而过的生命
7爱像天际的一道彩虹
82016里约奥运会
9故乡的特产
10隐藏的朋友
11心里有首快乐的歌
12因为创新,世界才如此美丽
13感人肺腑的旋律
14美妙的笑声
15除夕
16猜猜她是谁
17细雨化轻愁
18盛夏的翅膀读后感
19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是痛苦
20我印象最深的人
21我爱家乡美丽的松花江
22小小的梦想
23我心中的英雄作文初中
24登泰山
25打扫卫生作文
26逗笑木头人
27桃花朵朵开
28春节
29笔的演化过程
30我的心里话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