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穗头的作文

【篇一:】

当我们还在海滩边尽情享受夏的情趣,在夏天的怀抱里玩耍时,你可知道,秋,它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秋,它既美丽,也平凡,既是五彩缤纷,但又凉爽。

秋天来了,天气渐渐清凉了。那往篱笆边牵延着的毛豆叶子,已露出枯黄的颜色来。白色的小野菊,一丛丛由草堆里攒出头来,还有的小朵的黄花在凉劲的秋风中颤抖,黄澄澄的稻穗垂在沉甸甸的穗头,棉桃像小树,绽了鸡蛋似的花絮。呵,不是稻田,是黄金的大海;不是棉田,是白银的世界。这一类的景象,最容易勾起人们对故乡的秋思,思念之情。

秋姑娘弹奏着“沙沙沙——”的六弦琴,披着一件金黄色、华贵的'晚礼服来到了我们身边。透过雨帘,瞧!在秋姑娘笼罩的大地上,五颜六色的雨具,形成了一道缓缓移动的彩虹。人们在接受秋雨的同时,也快乐地奔向自己的工作岗位。

初秋,绚烂的初秋,它把金色和古铜色掺杂在依然鲜明的绿色中,仿佛是日光融入了点滴,落在树丛中。

秋天多姿多彩,美不胜收,我爱秋天!秋天像一片美丽的落叶,深深得镶嵌在我们的心中,永远,永远!

【篇二:秋风里】

秋风,徐徐吹过,仿佛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悄悄走来,在身边说了一句悄悄话,又悄悄而去,然后,一切又是那么的凉丝丝美滋滋了。

秋风里,麦田代表着快乐。看,一片片金黄的麦子在秋风的鼓舞下自然地摆动;瞧,麦子的舞姿是多么的美丽,自信,他们快乐地扭动身子,虽然穗头摆动得并不一样,但看起来又没有显得杂乱无章。它们微笑着去面对每一天,不会忧伤,就等于不会枯萎。快乐地为人们提供自己的果实,做出对生活的贡献。

秋风里,果树代表着可爱。长满一个个大红苹果的树枝伸展出它认为最惹人爱的身姿。呦,一个个小胖红娃娃怎么倒挂在那儿?他们笑得好欢快哦!哇,一串串紫红的葡萄一看就让人口水直流、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巴,真想咬一口!

秋风里,蔬菜代表着自信。在地底下最不耀眼的花生虽然觉得自己丑陋,但却有着自信、坚强的品质,无私奉献,默默无闻,值得让人去学习;挂在藤蔓上的一根根丝瓜,浑身上下充满了生机勃勃的绿,它自信地展出纤细的身体,仿佛在和其他美丽的蔬菜媲美,烧出来的菜也是人间美味。田野里一篇金色灿烂,熟透而不腻眼,稻穗和老农都笑弯了腰。

秋风里,每一样农作物都是由秋风唤醒的。“秋风可以复苏大地”,这是我们经常听老师说的一句话。“梧桐更兼细雨,晚风来急”,这是李清照笔下的意境。我们要对生活欢歌,对山水寄情,且更要对秋风秋雨感恩!

【篇三:书如四季】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大地没有太阳。”臧克家说:“读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我说:“书如四季。”风光流转,因有书的陪伴而多了不同的情调。

春暖花开,鸟语花香。总爱捧起朱自清的散文,让心神驰骋于这跃动的字里行间,“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给大地披上盛装,“一年之计在于春”以秀丽的笔墨描绘未来的美景。读孙守名的《早安,春光明媚的岁月》,一阵柔和的微风扑面而来。我的眼眸中映射进这五彩缤纷、富有生机的世界。春天读书,那流淌的文字像一泓清泉,潺潺的春水、暖暖的春风涤荡身心。看那窗外,生机勃勃的绿色是春的气息!

骄阳横空,榴花火红。到处都是黄澄澄的阳光,我总爱朗读梁衡的《夏》。热风浮动、飘过田野,麦浪翻滚、酿成磅礴之势,“这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我仿佛置身于火热的麦场,与老农们一起在烈日下忙碌。我仿佛看到农作物在暑气蒸腾下蓬勃生长的景象。夏天的书像一剂良药,让你在这慵懒的夏季倍添活力。

秋高气爽,落叶飘零。秋天如一首婉转而悠扬的曲子,在心头回绕。静倚窗下,沐浴暖阳,我总爱拿出叶以群的《渡漳河》,细细品味晚秋的美,虽看不到满山穗头,但脑海里,却也浮现了晚秋的色彩。又似丁立梅《秋叶》里,那稀落的星星,宽阔的天空。秋天的书,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给枯燥的世界添了一笔亮丽的色彩。

大雪纷飞,北风呼啸。这时,你多想依偎着温暖的壁炉,冥思遐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脑海深处洒满温暖的阳光,浮现出济南冬天的老城,窗外白茫茫一片,而我的内心却别样温暖,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冬天的书,像一杯热乎乎的浓茶,平静、暖心!

书如四季,四季如书,那些或清新、或睿智、或温暖的文字伴我左右,伴我走过早春、烈夏、晚秋、寒冬。生命的羽翼因这些书籍而永远飞扬!

热门推荐
1校园春雨
2我是小书虫
3妈妈的故事
4勤奋与懒惰
5一幅漫画
6我不为那件事后悔
7可爱的小猫
8萌动的季节
9窃读记
10拐角亦是风景
11钓鱼
12假如我是科学家
13中秋之夜
14游水上乐园
15学游泳的启示
16逛商场
17我最喜欢的老师
18江南小镇
19小草的自述
20可爱的小猫咪
21我的家乡
22这个老师接地气
23宁静致远
24福尔摩斯探案选集读后感
25关于猫的作文
26欢乐元宵节
27规则与素质
28寻找身边的文明
29美丽的老师
30学会珍惜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