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初中这就是我作文】
在茫茫沧海间,吾是一叶小舟,甚至仅是一粒沙。
隐藏在人海中,将瞬间无影无踪。然而,我上进,我坚信“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没错,吾爱阅读,也爱写作。
诗圣杜甫曾写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就是说,要想思如泉涌,必须要多读书。同时,读书的类型也得多种多样。吾在小时候,看看图多字少的绘本;上学了,爱上了带拼音的童话寓言;大点了,看看曹文轩的纯美小说、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现在,吾读书的范围大了:历史、文学、艺术、传记……吾犹爱汉字类书籍,一套六本的《一字一世界》,几天就看完了。了解汉字形、声、义的同时,又用故事加深了记忆。
写作。从小时候的日记到现在的作文,从被动到主动。暑假,本毫无压力,但出于对投稿的热情,写了八篇作文,又写了4封信,新交了2个笔友。
吾亦爱绘画。从水粉到素描,从单幅至多格,不知用尽多少画笔。画笔种类也数不胜数:水彩笔、彩铅、蜡笔、油画棒、马克笔、圆珠笔……这个暑假对绘画的兴趣更是浓厚,平均两天就画一幅。勤画,收获也是挺多的.:7幅推荐博首,4幅被留用。
但是,成绩只属于过去,初中又是一个新的起点。接下来三年的学习生活中,吾务必要努力学习,按计划进行,因为吾知道:未来在我手中,学习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吾不会人云亦云、邯郸学步,吾会有自己的主见。
这便是吾,虽然只是沧海一粟,但不断砥砺,必成一颗散放光芒的金子!
【篇二:幻想世界】
有一位作家,他有一支笔。每当他想不到下一本小说要写什么,这支笔就可以给他灵感。这支笔每次都让他思如泉涌,不仅如此,他对笔的每次启发都感到似曾相识,可却搞不懂为什么。
有一天,他问笔:“你每次告诉我的事是从哪儿来的?”
“你不在的时候我就会去另一个世界。在那里,我被别在一个和你长得一模一样的旅行家的衣服上。每天都会看到许多新鲜事,回来后我就把它们告诉你。”
“不可能,这只是你的幻想。”
“可是每月我都去那儿,我告诉你的事都是在那里见到的!”
“这是你的想象,不存在的。”无论它说什么,作家都不相信这支和他朝夕相伴的笔。
几天后的晚上,笔再次离开这里,出现在另一个世界里,可是旅行家却不见了!它发现这个世界在慢慢消失,先是人们,再是那些熟悉的小物件,再是楼房……最后地面也在缩小!
待到一切都消失时,它才明白:这个世界其实是作家的内心。每次写作,他的灵感都在内心深处等待发掘。每次笔都会深入他的内心,帮他发掘出灵感,所以作家才觉得笔的启发似曾相识。
而现在,作家认为这是不存在的,他的内心世界也就渐渐消失了。
天真的孩子为了步入社会放弃了美好的幻想,只为融入“不幼稚”的人们。而那些有幸在长大后仍然拥有自己的幻想的人们,有些却像文中的作家一样,不懂得珍惜……
“这只是你的幻想,不存在的。”可幻想世界,又何尝不是一个存在的世界呢?
【篇三:家给予我温暖】
家,占据了每个人心里最柔软的那块地方。
一个冬天的早晨,寒风呼啸而过,天空中下着鹅毛大雪,妈妈骑着电动车送我去参加期末考试。冷风中的妈妈挺着直直的背,原本瘦小的身子在此时竟显得如此高大。我小鸟依人般躲在妈妈身后,妈妈的背竟是如此温暖。
开始考试了,我拿起笔,开始答卷。前面的题很容易就过关了,终于到了最难的一关——课外阅读。我紧张地手心都出汗了,笔尖甚至被我颤动的手指压弯了一点。完了,这道题老师没有讲过,我皱起眉头,一动不动地盯着那道题,不停地挠头,绞尽脑汁冥思苦想,仍不得其解。
“胤辉,别紧张,妈妈相信你!”温柔的话语回荡在我耳边,回想着妈妈暖心的笑容,我的手不再抖了,一下子又充满了信心,按妈妈的方法,又把短文读了一遍,重新思考题目。我惊奇的发现,这道题竟然和昨天晚上妈妈让我做的那道题目一样。我思如泉涌,立刻挥笔将答案写了上去。
雪停了,风也停止了鬼哭狼嚎的“呼呼”声,久违的太阳露出了笑脸,将明媚的阳光洒在我的身上,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走出校门,看到沐浴在阳光下等我的妈妈,我张开手臂飞扑向妈妈,“妈,咱们赶紧回家吧,我想吃你做的红烧肉!”“好——”看着妈妈宠溺的笑容,家的温馨紧紧地裹着我,凛冽地风怎么也吹不透。
在我最无助的时候,妈妈给予我鼓励,家给予我温暖,使我充满了自信与勇气。家是一棵供我们倚靠的大树,给予我们凉爽,为我们遮风挡雨,给我们力量。
【篇四:碎片化生活】
在如今,随社会一同发展迅速的日复一日的碎片化生活着实带来的益处比比皆是。但尽是益处吗?答案果不尽然。
纵观当下,生活已多数被现代信息技术所分割得面目全非。我们随着闹钟的声响匆匆忙忙爬起赶去乘坐交通工具,耳机在耳中从未停下的音乐,刷刷微博来看看今日的热搜榜从而在社交中找到话题,与好友分享最近淘宝种草的事物,一日便刹那结束,困意来袭才洗洗睡觉……
我们已经完全被手机所“捆绑”,失去了许多应有的能力。
我们再也没有整块的时间去坚持做事。古人头悬梁锥刺骨的坚持做事的精神,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中却永远的销声匿迹了,不知我们是否应当悲哀。许多便捷的事物却让我们失去了诸多无价之宝,在碎片化的生活里,古代流传下的良好品质随时间的消逝荡然无存。
我们再也没有整块的时间去人际交往享人生。众多诗句都是于古人们相约游玩,举杯饮酒,共赏美景中受到触发而思如泉涌,从而得以有如此流芳百世供后人所斟酌的词句。在碎片化的生活里,我们只会发发生活中的牢骚,聊聊明星的八卦,谈谈浅层表面上的事物。
我们再也没有整块的时间去拓展知识的存储。古人创造了汉字,也创造了种类繁多的书法形式。碎片化生活中的我们因为大多时间都在使用输入法所以提笔忘字已成大部分人都有的经历,我们已经被碎片化生活碎片化了对知识所渴望的本性。生活的碎片化导致了很多,有坏有益,我们沉溺于益处中对其坏处丝毫不以为然,甚至许多人还固执地认为,生活就是应该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展的,现在的碎片化是理所当然的,但他们从未想过我们得到的和失去的是否能够对等呢?答案自在你我心中,我们是时候思忖碎片化生活的不足了,也是时候改变被碎片化的事物了。
不单单是生活的碎片化,我们也已经被信息技术所碎片化。
但最可怕的是,我们乐此不疲。
【篇五:眼】
呆头呆脑的动物管理员面对“越狱”的袋鼠们大为紧张,不断加高笼子的高度,却忽略了这件事的眼——忘了关门。眼,就是关键,无论居何位,谋何事,都需要抓住事物的眼,方能事半功倍,成就一番事业。
正所谓“文有文眼,题有题眼”,任何一件事也自然有其事眼!抓住文眼,便可得生花妙笔,下笔千言;抓住题眼,便就可思如泉涌,诗成百篇;抓住事眼,自然就能够脚立实地,一力而万钧了。处理事情,不看你有多努力,而看你是否抓住关键。没抓住关键,成功了也是失败,因为白费了许多人力物力。抓住了关键,继续努力,成功岂不是手到擒来?
孟子跟梁惠王的故事多得不能再多了,孟子这个人就擅长抓关键讲道理。一天,梁惠王忧国忧民,就问孟子:“寡人对国家,可是非常上心啊!可为什么邻国的人民不来我这儿呢?”孟子一听,先发制人,抓住事情的关键就开始对梁惠王打比方了,打完比方还讽刺了梁惠王。如果事情就只到这儿那可还行?梁惠王气极了,还不把孟子推出去“咔嚓”了。好在孟子大人机智,再一次抓住关键,觉得这是个献计献策、富国利民的好机会,趁机说了一通养民强国之计。孟子不愧是孟子,一连着抓了两个关键,不仅在梁王眼里的地位提高了,还帮国民做了好事。抓住关键,事情就变得简单易行,成功也就不难了呀!
眼,关键。关键之所以成为关键,就是因为它纽住了事情的方方面面。关键一动,方方面面也就跟着动,所以只要关键找得好,成功准就跑不了!
太极里有个“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以一力而破万钧”的说法,这叫啥?叫啥?用哲学思想抽象一下应该就是:只要抓住事物的关键,成功就不难了。联系一下现实中的学习生活,只要你有合适的好的学习方法,的的确确可以学习得轻松一点。当然并不是反对努力学习,好的学习方法就是以努力学习中总结来的嘛?
万事万物都有它的眼,在生活和学习中,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抓住它们的眼,一切都会迎刃而解,成功也就不远了!
【篇六:拖延症】
看着那钟上的分钟和时钟已经成了直角——21点了!
OH!NO!我的作业没写完!可明天就上学了,我还有很多作业:阅读、素材、周记、听读、素材……不行,大脑容量不够,越想越乱!我不情愿地提起笔,一笔一画写起来。我的手在即将骨折前的最后0。000001秒,写完听读,接着,又埋下头苦写。“你已经写完一项作业了,休息片刻吧!”大脑向我发送了“建议”(这是不太好的建议)。我并没有被动,仍然不动声色地写。正当写到第0。5个字时,我突然动了心。我起身,出门,转了一圈,又回来了,我又坐下写。
好了,终于可以写周记了,我用力伸了个懒腰,开始思考题目:“嗯,如果写运动会,挺不错。”我正要拿笔,“不过我不想写大事,干脆写个小事吧,不如写谭帅不在,呃!可以。”我开始构思:“谭帅星期一不在;星期二不在;星期三也不在;星期四……”“不行不行,要怪只能怪谭帅常不在。”正想着,脑子又撒娇:“出去呗。”这回我倒是立刻冲了出去,兜了几个圈儿才回来,我又投入进去:“写妈妈、写爷爷、写爸爸、写姑姑、写舅舅、写婶婶……我没有婶婶呀!”那个无恶不作的脑子却给了我灵感。我在纸上写下了3个字“拖延症”。
然后,我思如泉涌,像打了鸡血一样,哗啦哗啦就是一页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