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粽子里的爱】
端午节快到了,外婆特地托人从老家捎来了她包的粽子,这可把爱吃粽子的我高兴坏了。
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工作忙,外婆一手把我带大。外婆包的粽子是我最喜爱的美食之一。清明节后,我天天盼望着门口池塘里的柴叶能快点长大。一到勉强可以包粽子的时候,我就会缠着外婆要粽子吃。外婆就会乐呵呵和我一起去采摘柴叶,然后放在家中的大锅里蒸煮,外婆说这是清洗消毒。接下来开始洗米,米要先泡一会儿。趁着这个空当,外婆会找些白线,准备一些蜜枣或者鸭蛋黄包在粽子里。
准备好了这些之后,我就跟外婆一起学包粽子。外婆的手很灵巧,一会儿工夫,一个棱角分明的粽子就包好了,看得我有些眼花缭乱。在我的要求下,外婆会不时地停下来手把手地耐心教我,可是我手太笨了,不是撒了一桌子的米,就是包出了奇形怪状的东西来。我真的好羡慕外婆的灵巧手艺喔。一旁的外公早就准备好滚烫的开水,下锅后的粽子不一会儿就香味扑鼻,馋得我快流口水了。除了享受美食,外婆还夸我从平时的小尾巴一下子成长为她得力的小帮手了,我的心里更是美滋滋的。
渐渐地,我长大了,不再跟外婆生活在一起。回老家看望外公外婆的机会也变少了,他们的身体也不如以前那样健壮了。当我再次看着这些熟悉而香喷喷的粽子时,我的眼睛模糊了,脑海里顿时浮现出一头白发、满脸沧桑的外婆在包粽子的模样。不管她老人家多忙碌和不方便,都没有忘记我最爱吃的粽子。
吃着外婆包的粽子,感受着她的浓浓爱意在我心中流淌。
【篇二:学包粽子】
又到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妈妈对我们说:“端午节咱们一起来包粽子吧”。“可是,我不会包呀?”我边说边挠耳朵。“不会可以学啊,没有人天生什么都会的”,爸爸在一旁说道。
首先看妈妈把粽叶清洗干净,再放进热水中把它泡软;接着又把糯米淘洗干净,最后还准备了板栗、豆腐、肉等材料。准备工作做好,我们就可以开始包粽子了。
我先把粽叶折叠,围成一个窝型,然后依次放入配好的糯米、板栗和肉,最后包出四个菱角。我有模有样地学着妈妈包粽子的样子,呀!我的包粽子菱角那儿怎么就破了?漏出些许糯米,惹得大家哄堂大笑,虽然我的心里很不高兴,但是我沉着冷静的想了想,只不过漏了一点糯米,有什么好笑的。妈妈包的为什么就不会漏呢?原来第一次太紧张了,死劲捏着粽子把它给挤破了,所以就漏米了。第一个粽子包失败了,我取长补短就重新包起了第二个,又到最后一道工序了,我小心翼翼的结绳,终于包了一个完美的粽子,我心里那个高兴呀!多亏了妈妈耐心细致的教我怎样结出既美观又牢固的粽绳。
当我吃着自己亲手包的板栗粽,比吃蜂蜜还要甜。这次的学包粽子,我不仅感受到自己动手的乐趣,还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面对任何一件事,我们都要认认真真的去对待,失败乃成功之母!
【篇三:包饺子作文】
饺子,我们都非常熟悉吧,我最喜欢吃饺子了。上周末,我正在家里写作业,妈妈从厨房端来了半盆饺子馅儿和一袋饺子皮儿,她熟练地拿起饺子皮儿,放了点儿饺子馅儿,几秒钟就包好了一个饺子。我看到眼里,心里痒痒的,想学包饺子,可是作业没完成,又坚持写了几个字,实在是按耐不住内心的冲动,丢下作业就去跟妈妈学包饺子。
我洗完手,二话没说,似乎胸有成竹地“实战”了。毕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左手轻轻的拿起饺子皮儿,生怕把饺子皮弄破了,右手小心翼翼地用小勺把香喷喷的肉馅儿放在饺子皮儿上,直接合拢起来,用双手的拇指和无名指使劲捏了一下,可是饺子不听我的话,我左边捏一捏,右边捏一捏,捏着捏着变成了一个“小圆面球儿”。妈妈看见了,眉头一皱对我说:“你不会包饺子就不要包喽,去写作业!”我很不服输,硬着头皮又拿起一个饺子皮儿,认真地放点肉馅儿,竟然做成了一个“元宝”,但是捏着捏着肉馅儿又淘气的钻了出来。我怒了,我狠狠地捏了一下,还是没有成功,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
这时,妈妈看见了刚才的一幕,便以微笑鼓励着我,生怕我放弃。连忙拿起一个饺子皮儿,又给递给我一个饺子皮儿,边示范边对我说:“包饺子,要两手用劲儿均匀才行。不然你左边使劲,右边就会裂开,右边使劲左边就会裂开。学包饺子就像学写字一样,刚开始一定要掌握要领,不要着急,熟能生巧,坚持就是胜利!”听了妈妈一番教导后,我反复练习,一个比一个像样儿。可爱的饺子在我的手中终于诞生了。不一会儿,我包了一大盘饺子。妈妈给我竖起大拇指,连忙拿起手机拍照,记录了我“成功的一刻”,我自豪地说:“我终于学会了包饺子喽!”
我又开始写作业去了,心里默默地念着妈妈的话:坚持就是胜利!
【篇四:包在粽叶里的感动】
又是一年粽叶飘香之时,又勾起了我对粽子的垂涎欲滴之感,一向对粽子情有独钟的我怎会错过立夏这个“吃棕佳节”呢?
一大早,我就发表了我的立夏心愿——吃粽子。可妈妈听了却不以为然,还说那粽子一点也不好吃,何况她又不会包,吃与不吃也没什么大区别。我听了大失所望,原本被认定是“快乐日”的立夏又被我重新定义成了“扫兴日”。就这样,我和妈妈不欢而散——各自开始了各自不愉快的一天。
晚上,我边走楼梯回家,边碎碎念道:“不就是吃一次粽子吗,有这么难吗?难道你只有空去忙你的工作,却没空理睬你的女儿吗?况且吃粽子一年也只有几次,立夏吃粽子也是传统呀……”
这时,楼道里弥漫着的一股粽叶香与糯米香的混合体又勾出了我骨子里的馋虫,可一想到早上我和妈妈为了粽子而发生的种种不愉快,那平日里差点就把我的魂勾走了的棕香也顿时失去了吸引我的魅力。渐渐地,棕香越来越浓,我终究还是挡不住诱惑,贪婪地吸起了这沁人心脾的棕香味。
来到家门口,我忽然发现这香味浓了起来,莫非是我们家在煮粽子?不,不可能,想起早晨妈妈那坚决不肯的眼神,我立刻打断了这种想法。
打开门的那一瞬间,我震惊了,桌上那一个个粽子整齐有序地排放着,锅内那沸腾的粽子似乎在和我打招呼,特别是看到妈妈正笨手笨脚地跟奶奶学包粽子的背影,心中那一股说不出的暖流直涌上我的心头。
听到开门声,妈妈转了过来,向我回眸一笑,不笑不要紧,这一笑把我心中的万般感觉都激发出来了。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言语全包在了这粽叶中,我鼻子一酸,摘下书包,一把揽住了妈妈的腰……
我沉浸在这份感动中,沉浸在这棕香之中,我仿佛也是一只被感动紧裹着的小粽子了!
【篇五:包清明团子】
清明节就要来了,在我的家乡,清明节要吃清明团子,而且还要用清明团子去祭拜先祖。于是在4月5日晚上,我去舅奶奶家学包清明团子。
看到舅奶奶手中一个个圆滚滚的“绿娃娃”,我就更好奇了。我问舅奶奶:“清明团子怎么是绿色的呢?”舅奶奶笑着说:“这是放了草头的缘故。我们先要挑草头,用清水洗净,然后用苏打粉腌制、烧熟。接着将草头到入糯米粉中,并搅拌成团,不断揉糯米粉,切成一小块一小快。这样清明团子就成了碧绿碧绿的了。”
只见舅奶奶一边说,一边拿上一小块糯米粉团,把糯米粉团揉圆,再用大拇指把糯米粉团正中间捏下去,让它凹成小碗形状,然后把咸菜馅包进去,大约要盛两小勺,最后把糯米粉团合闭,再揉揉圆,清明团子就做好了。我按照舅奶奶教我的方法做,第一个,它的嘴巴没关住,馅露出来了,像一个露出肚皮的小娃娃。舅奶奶见了,便笑了起来,过来帮我把嘴巴捏起来。接下去,我又包第二个第三个,舅奶奶边看边说:“看看你包的,要么是馅太少,躺在桌上;要么是形状不一,没揉圆;要么就是馅包太多了。看来你还要多练习哦!”再看看舅奶奶包的,个个都挺着饱满的肚子。后来,我越包越好,一个个也都挺着大肚子。
包完了清明团子,舅奶奶开始蒸了,大约需要15分钟,五六分钟后,清明团子颜色渐渐变深,浅绿色的清明团子看着非常诱人,我恨不得马上咬上一口。15分钟终于过去了,清明团子已经比刚包好时大得多,颜色也变成了深绿色,摸上去软软的,热呼呼的。舅奶奶给我夹了一个,我吃着自己包的清明团子,感觉味道好极了,糯米虽黏但不黏牙,咸菜馅的味道也刚刚好,鲜得眉毛也要掉下来了,真是人间美味啊!
这次我向舅奶奶学习包清明团子,不仅尝到了美食,还收获了劳动的喜悦。
【篇六:端午情思】
端午节已经来临了,我们要为过节做准备了,首先就是包粽子了,发粽子讲究的是诀窍,当然了,我没有什么诀窍,我只记得小时候坐在椅子上和奶奶包粽子了,当时,我六岁,嘴里哼着歌谣:“粽儿香,粽儿甜,吃着粽子过着节……”歌谣萦绕在心中,情思悬挂在心头。
记得我六岁的那一年,端午节到啦,爸爸让我和堂姐帮忙包粽子,于是我就对爸爸说:“为什么啊?我不会包粽子啊。”爸爸说:“你不会的话,就让你奶奶教你啊,再说了,这不是还有你堂姐琳琳陪你一起吗?”我和堂姐一脸不服气,我说:“才不要呢,我和堂姐要出去玩,再说了,我和堂姐去帮我奶奶包粽子,那爸爸你干嘛去啊。”爸爸一本正经的说:“我当然是和你堂姐的爸爸出去玩啦……啊,不是不是,是去买过节用的东西了。”我和堂姐一起说:“啊,看吧,爸爸(叔叔),你自己都说漏嘴了吧。”我和唐姐相视一笑,爸爸说:“反正包粽子的事就交给你们了,我们先走啦。”说完,我拉着堂姐走向厨房,我们跟奶奶学包粽子,奶奶说:“包粽子啊,首先要有一个技巧。”我和堂姐打断了奶奶,说:“那我们没有技巧啊。”奶奶说:“你们不要打断我,就是因为你们没有技巧所以才要学啊,好了,其次就是要好好学习才行,首先拿出一个包粽子的叶子,将它折成一个三角筒状,好,再用勺子往里面加米,这个米呢,它不能加太多也不能加太少,知道了吗?”我们说:“知道了。”奶奶接着说:“最后,把里面的米包起来,用绳子绑起来,绑好以后,这个粽子就做好了,听清楚了吗?知道怎么包粽子了吗?”我和堂姐说:“当然听清楚了,好啦好啦,奶奶,别啰嗦了,我们要包粽子了。”说完,我和堂姐就开始努力的包粽子了,三个小时后,我和堂姐终于把所有的粽子都包完了,奶奶走过来对我和堂姐说:“粽子都包完了吗?”我和堂姐说:“包完了。”奶奶把粽子端进锅里,半个小时后,粽子煮熟了,奶奶让我们叫他们吃粽子,爸爸妈妈坐在桌子上吃着我们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希望我们每一年都能像今天一样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吃粽子。
“粽儿香,粽儿甜,吃着粽子过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