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聂赫留朵夫的作文

【篇一:读《复活》有感】

假期里,我们跟随着习爷爷的足迹,去寻找封面朴素平淡,隐藏在茫茫书海中的绝世名著,这不亚于大海淘宝,却让人时时刻刻等待惊喜降临。而这一本《复活》就是我和爸爸辛辛苦苦“淘”到的。乍一看,书的封面有些许老旧,原本幽蓝的背景上刻画出一道道刺眼的白痕,厚厚的书页已经泛黄。但这并没有影响我对它的喜爱,抱着它,就像怀揣一件巨大的礼物,让我十分兴奋。

回到家,怀着喜悦的心情有些惶恐的缓缓翻开书,我立即被故事中的人物所吸引:一串串优美的文字在脑海中回荡。我贪婪地阅读着,那感觉如久旱的甘露滋润大地,如凉爽的尘封抚慰骄阳,如温暖的柔光融化冰冷……书页翻动的沙沙声如蝴蝶展翅飞翔的余音,淡淡地回响在耳畔。我敬佩聂赫留朵夫的牺牲,悲愤玛丝洛娃的冤屈,憎恶贵族草菅人命,同情百姓的遭遇……

一天,两天,一个星期……我一个不停的读着。最后,在合上书那一刻,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是多么庆幸中国废除了封建制度,而这样的封建制度,又让多少老百姓被迫受到压榨,应不公平的政府而受到残害。一家人被迫分离、在监狱过得生不如死、无辜受到不公正的评判……而贵族们却坐享其成,享受老百姓辛辛苦苦、勤勤恳恳的劳动成果,干自认为正确的不公正评判……而本应应依法行使的官僚们却嗜血成性、背信弃义、口蜜腹剑、麻木不仁、贪赃枉法,这样腐败的社会令人憎恶……哎,玛丝洛娃就是其中的受害者,为了生存,也为了报复诱奸她的聂赫留朵夫,进了妓院,过起了浑浑噩噩、醉生梦死的生活,后来遭人诬陷,入了狱。在见了聂赫留朵夫之后,隐藏在心灵深处的善良也觉醒了。她积极帮助别人,最后为了不拖累聂赫留朵夫,她嫁给了政治犯西蒙松,让我感觉到了她内心崇高的精神!

但可喜的是,贵族聂赫留朵夫意识到了贵族们的可怕,人性觉醒了,他不仅帮助他曾经诱奸过的姑娘卡秋莎(玛丝洛娃),还为了赎罪与他结婚。而从此,他又理解了许多无辜犯人的悲惨经历,并想方设法将他们无罪释放。而从这些犯人中,他发现贵族最自以为是上等人,但他们是肮脏的,其生活,趣味是卑劣的,他终于意识到,真正的上的人是革命者劳动者。他放弃土地,不要仆人,离开阔绰的家,搬进公寓……在那一刻他纯洁善良的一面觉醒了。

我觉得,这本书揭露了形形色色官僚与贵族的丑恶,也揭露了封建时期的腐败,而书本最后“一个疯疯傻傻的老头子”则借寓了作者托尔斯泰的心声!

【篇二:那年十五岁】

十五岁那年收获了很多,失去了很多,朋友交了很多,书也读了很多,现在,只剩下了怀缅。

十五岁那年上初中二年级,这是个友爱的班级,有可爱开明的班主任,每天笑嘻嘻的和我们讲着严肃的事情。

有无奈的生物老师,每天被一群学生气得说不出话。

有热闹的课间十分钟,你绝对看不到一个人在教室学习,走廊上却是人满为患。

有庄严的宣誓时刻,每个同学脸上又是从未有过的认真和严肃。

这些看似平常的场景却是那是最快乐的时光。

十五岁那年真正认识了赵默笙和何以琛。开始了一个女生青春期的无限遐想。

真佩服赵默笙那股子勇气,不羁、洒脱、随性。那时候,像不认识他们都难,同学们都在互赠他们的明信片;大街小巷的人都穿着赵默笙同款的衬衣和牛仔裤、“mysunshine”项链;甚至,电影版的何以也随后上映,票房大卖。

十五岁那年是赵默笙教会了我什么是勇敢,不是在感情上,而是在学习上。

十五岁那年我还有幸认识了玛丝洛娃和聂赫留朵夫。

玛丝洛娃那相爱而不能得的无奈凄苦、被沦为妓女的贫寒和窘迫、不接受别人施舍的自尊、以及不拖累别人的无私使我同情,使我愤懑,使我感动。

聂赫留朵夫的逃避责任,悔恨不已到后来的穷追不舍,弥补遗憾,再到最后的成全别人同样使我欣慰。

他们两个共同演绎的复活,共同完成了复活!

十五岁那年,我终于开始了我的人生之路,人生才刚刚开始,刚刚开始拼搏,有的是青春,有的是梦想,一切尽在十五岁那年。

【篇三:在路上】

“心灵和身体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我喜欢在书的世界里旅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完一本书你会有一种游览了许多地方的错觉。读书真是一种方便的旅行方式!

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一个朋友交谈,你可以得到情感的宣泄和心灵的慰藉。阅读经典时,你还能和那些大贤来一次灵魂的交流,你越过时空的大门,窥见了这些大家的思想,这是何等的令人激动!

培根说过,一些书需要细细品读,反复咀嚼。事实确实如此,我们需要在同一条路上来回的行走,这样才会有更深刻的印象,每一次的故地重游又会有新的体会。心灵的路途也是如此,一本好书就是一条需要反复行走的路,走的多了,体会也就多了。

初看《复活》时,我看到的是聂赫留朵夫的真诚悔过,再读时我又看到了政府的阴暗、上流人物的龌龊,一番深究后我又看到了列夫托尔斯泰思想的漏洞,他将社会的改变寄托于人们的自我醒悟而非革命。

我们的容貌会随年岁老去,而那些我们看过的好书,我们走过的心路,却会久久地停留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它们带给我们的触动、感悟,也会温暖我们的余年,一本经典甚至会影响人的一生。

我不想夸大阅读的好处,一些从没看过经典的人还是在这世上幸福的活着,可我断定,他们的心灵饥渴着,没有精神食粮的填充,一个人的心只能走向枯萎、走贫瘠。

我特别同情那些目不识丁的人,他们失去了阅读的能力,也失掉了人类巨大的精神宝藏。他们不能借助书籍上路,他们只能是让身体上路。我们应该珍惜我们的这项能力,通过阅读增长见识。

我们需要来一场心灵的旅行,但旅行路途的选择又需要我们细细考量。不同的书就像是一条条不同的路,我们要选择那些有内涵的书,这样的心灵旅程才是有价值的。一些快餐式的网络文学不能拿来当做主食,我们可以粗粗阅读再一笑而过,就当是心灵旅途上的小憩。可若是本末倒置,沉迷于低俗的文学中,心灵就会停滞不前。

书在手上,心在路上。

给你的心灵来一次旅行吧!

【篇四:在路上】

每个人都在路上。每个人都在寻找心灵归属的路上,每个人的灵魂,都永远在路上。

这条路,是属于你自己的。一盏清茶,茗茗幽香,一壶醇酒,悠悠醉人。旷远的江边,一叶孤舟,一轮明月,一阵清风,一切都是生活最淳朴最原始的一面。他一直在追寻人心最初最淳朴最原始的一面的路上。在他心中,人性的本真一直在召唤着他,他不断地想在这个喧嚣浮华,灯红酒绿的世界中找到人心最开始的那种美好纯素,那种生活的最自然最朴素的美。对于他来说,他的家,便是《边城》中那个世外桃源,规避了一切的世俗势利,那么美那么纯,他也不期望有多少人理解他选择的这条路,他带着自己美好的心愿,执着的一路走下去。

这条路,是茫茫的。茫茫的,无边无际的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孤身一人,在这条望不到尽头的路上奋力探索着,思考着人性的救赎与复活。人生而有罪,而这种罪如何才能赎回;人生而有错,而这些错如何才能弥补。大千世界中,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看清人性的丑与美,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对自己即将泯灭的人性的复活?聂赫留朵夫走上了一条对自己的“复活”的道路,义无反顾的;即使这条路上不仅仅只有荆棘,他依旧在茫茫沙尘中找到那个最初的自己,让自己重生。我想,这也正是托尔斯泰所在追寻的——究竟如何在这个腐朽与光明同存的世界中找到那一丝人性的光辉。而这条路,即使在如今,也不是“艰难”二字可涵盖的。

这条路,是无穷无尽的。背上行囊,行走于断垣残壁之间,触摸那些历史遗留下来的痕迹。余秋雨在寻找历史的真谛,思考万物的存亡。一个人的生与死,一个国家的兴与衰,背后又有多少难以言喻的痛与伤。余秋雨在这条路上努力前进着,他渴望能找到古老文化背后的故事。历史是宁静而又喧闹的,正如其所说,千年只在一叹之间。这种看透世间万物,看清历史后的淡然心境,又有多少人能追寻到?哪怕再给我们一千年,我们也永远只能在这条路上跋涉,永远触不及终点……

路,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同的。

只是——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热门推荐
1又是一年毕业季
2未来的世界想象作文
3可爱的小猫
4我爱春天
5坚持梦想一路挺你——观《跑出一片天》有感
6关于失败的作文
7为谁而歌
8观教师朗诵比赛有感
9小蚂蚁观察日记
10《大国大城》读后感
11带着微笑出发
12美丽的三角龙湾
13我的语文老师
14考试也是一种享受作文
15一次有趣的实验
16童年趣事
17美丽的校园
18我给爸爸打分数
19读《丑小鸭》有感
20我家这样过年
21谁的本领大
22遇见
23共享单车的利与弊
24我喜欢被唠叨
25生活万花筒
26神奇的发明
27三大活宝
28最害怕的事
29就这样慢慢长大
30身处逆境更需拼搏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