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ченчеЦ的作文

【篇一:祭祖】

雪,纷纷扬扬地洒下,浸湿了大地。这个冬天,我们回到了江苏徐州,在小年那天,去祭祀祖先。

我们开车到了郊外,满目凄凉,到处长满了枯树杂草。走在枯黄的植物中,我感受到了萧瑟之意。外公拎着纸元宝,那是祭祖必备品。看到了“李家陵园”,再走几步,苍劲有力的“黄家陵园”四个大字显现出来。台阶因年迈而积满尘土,朴实的土地多了几抹绿—萝卜,一个大土堆显赫立在中央,一块硕大墓碑挺立着,那么苍老。我们祭祀的是老太太和老太公。外公将纸元宝点燃,火无情地啃食着纸元宝,我们默念着,祈祷着:“太太、太公,我们送钱来啦,你们不要愁没钱花了……”每个人心情沉重,祭祖是神圣的。

碑旁一棵松树,似是忠诚的卫士,火终于无风自灭。接着,庄重的磕头仪式开始了,外公、妈妈磕头以后轮到我和妹妹了。我跪下,恭恭敬敬地磕了头:太太、太公,虽然我们未曾谋面,但是外公、妈妈受过你们的养育之恩,我也因此感激你们。祝你们在天之灵幸福快乐……磕完头,又虔诚地祝福,便结束了仪式。

祭祖中,我发现长辈都已年近古稀,心里不禁有点酸痛。看着那土堆,我似乎明白了什么,“人生自古谁无死”的道理。是啊,珍惜眼前最宝贵的人和物,才是真理!

祭祖,就是儿孙对先辈们的心理寄托。祭祖,是中华民族传统习俗,是孝的表现。通过祭祀祖先,人们才能懂得:时间不饶人,趁父母还健在,多尽一份孝,免得以后后悔莫及!

【篇二:祭祖】

2017年,冬至。

我抱着好奇心随同爷爷一起,回到了潮汕老家普宁市洪阳镇参加陈氏家族的冬至祭祀祖先典礼。

老家洪阳原是普宁古城,民风淳朴,文化底蕴厚重,名人辈出。

第一次到爷爷的出生地昆安村参加祭祀活动,心里抱着一种仪式感,一心只想感受这座古镇所散发出的魅力。

村子是典型的潮风,围着村中央小山包,呈扇形散开,房屋都是灰色的,村前有一条蜿蜒的小河绕过村子,恬静又安详。中国水墨画的韵味也大致这样了。

陈氏祠堂座落在村子中央,背靠有纪念韩愈的祠堂“韩祠”的小山包。陈祠占地面积不大,没正门,走的都是两侧门,俗称龙虎门。走进大厅正门摆供着陈氏家族列祖列宗万顶红樑青桶,显得古朴庄严;天井照壁一点嵌瓷麒麟栩栩如生,气氛一下子就变得庄严起来了。

听爷爷说,陈氏是舜帝后裔,经过历代人的努力开拓,现已发展到三乡共五仟余人了。

正午,祭祀仪式正式开始,由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宣读祭文,只听得声音洪亮,铿锵有力。

“唯了酉年秋月,众家顺备醴酒五牲,敬祭陈家列祖列宗,一众子孙跪拜。”

……

“沦桑史茫茫,黎民生泱泱,时光悠悠返,血脉亘亘长,根深叶又茂,江河投大洋,太平祭祖开元辈出行,晚辈力同举,长辈心共襄,乡帮慰家帮,云开日丽现过彩虹洋……”扬扬洒洒,说的是一辈人的心酸。

只见此时鞭炮声锣鼓声齐鸣耳边,这一刻大家的心仿佛都聚在一起,抱成一团,把平时工作的压力及生活的繁忙都丢在九霄云外了。

眼前的一切都不禁使我想到了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我们每个人认识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根在哪里,无论社会风习怎么变,人不变的永远都是那些传承了几千年的仪式与情怀。

祭祖文化承载了我们几千年的历史文明,更加维系着游子与故乡的特殊情怀,正如那段文字所言:记忆中的那些情感,因岁月老去而历久弥新,于只身远游的路上,时时诱发你“不如归去”的念头。

祭祖,不仅缅怀我们的祖先,更是领着我们不忘来时路,传承着族风去开拓新道路!

【篇三:祭祖】

清明祭祖在老宁波的习俗中是最具象征性,也是最融入一代代人的情感的。

在宁波,凡是信仰佛教的,必定会在清明前几日就算好日子,挑一个黄道吉日做斋饭用来祭祖。如果没有记错,祭祖的斋饭应该是有九道,黄豆芽、红烧肉什么的,都是常有的。且祭祖的桌子必须用大圆桌,万不可用方方角角的桌子——那样是不吉利的。如果桌子材料是木质的,那么桌上的木纹也要竖直向南放。而且九道菜要摆成一个方阵在圆桌中央,圆桌外沿放筷子、酒樽,除了放香炉、烛台的一面,其余三面每边皆放五个酒杯、五双筷子。

外婆家每次斋饭都会有我帮忙,不是因为我有多能干,而是因为我在家里是出了名的“鸭蛋黄”。所谓“鸭蛋黄”,其实是在酒樽里倒满黄酒而做到滴酒不漏。酒满则心诚,黄酒在酒樽里摇摇欲落,如果轻碰一下都是要洒出来的,外婆说才算尽了诚意。所以每次倒满一个酒杯后我都会小心翼翼地走到下一个杯子旁,丝毫不敢碰到桌子。

万事皆备后,外婆就会打着伞到门口把香点燃,闭上眼睛对着太阳虔诚地祈祷,意思大概是祈求祖先们来吃斋饭,然后再将香插进香炉内,待在屋子里静候。

至于祖先们到底有没有来,我不得而知。但是,外婆家隔壁那个公公却好像知道。公公好像是个通晓仙灵的神人,他似乎能看见我们看不到的东西,他貌似能与神仙们对话,并告诉我们神仙们要求我们做什么。这在我看来公公有一种“超能力”,而且他所说的每一句话我都是信的。因为我对公公的“超能力”是深有体会的。

那时我还小,每次生病发烧时,外婆总会请公公给我用土方治病。公公说小孩子发烧极可能是“灵魂出窍”了,需要“叫灵”。印象中好像是一个小酒杯里倒上水,上面盖上一张符咒,然后念咒语,符咒下面就会出现许多白白的、亮亮的东西在移动,公公说这就是灵魂,喝下去“灵”就回来了。说来也神奇,每次喝完后发烧似乎是有点好转。

今年祭祖,外婆又请来了公公,在他的帮助下,大家可以知道祖先们有没有来吃斋饭。当公公告诉我先辈们来了的时候,我就特别兴奋,内心升腾着一种神秘的幸福感。公公忙碌了一阵,然后转身告诉我:“祖先们所见到的那个囡囡又大了一岁,祖先们都笑了!”

清明祭祖,祭的是一个传统,祭的是一份真诚。

热门推荐
1秋天来了作文
2漫画老师
3尝试挺好
4我们班的运动健将
5奈良公园游记
6包粽子
7我的发现
8我想我应该是一只孤单的浮游
9我的同桌
10越野赛感想
11不会说话的朋友
12我三岁了
13写给儿子的一封信
14心灵捕手观后感
15童年读书乐
16含羞草
17与东坡对话
18国庆记事
19一粒米的自述
20我学会了欣赏自然
21关于雪的作文
22一件难忘的事
23寒假趣事
24假如明天是最后一天
25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
26喊春
27暑假故事
28植树节作文
29家乡的四季
30我最喜欢吃的水果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