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悠闲的划龙舟】
期末考试刚结束,董老师就带领小记者们到上海夏令营,开展了许多有意思的活动,划龙舟更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工作人员先讲了注意事项,又给我们分了组,来来回回折腾了十几分钟后,才让我们上了船。老师和他们商量了一下,决定让我们各划各的,不比赛。没有了竞争的约束,大家也都不着急了,一心的轻松自在。
我们是第一组上船的。起初,大家还有模有样地喊着口令,十分起劲,但也杂乱无章。后来,大家越发没有力气了,也都停止了叫喊,手臂有的没的动着,也不知木浆有没有插入水中。再后来,我干脆把双手也浸入水中,任由潺潺流水从手边滑过,释放它的清凉畅爽。渐渐的,船也随着我们散漫起来,方向再不一如既往。云散开来,漏下几缕刺眼的阳光。也不知是谁唤了一声,精神又来了,大家重新拿起浆,听着前面同学的“命令”,准备转弯。谁知,船改变的方向却十分不尽人意。我无奈地看着在船原地打转的情况下不知所措的同学们,不屑地嘀咕了一句“瞎指挥”,船上便回荡着我响亮的声音:“左边的同学往前划,右边照常……”
阳光愈发猛烈,像至高无上的神灵注视着大地,让人有顶礼膜拜的冲动。只见岸上熙熙攘攘的人缓慢地移动着——该上岸了,这使我们被骄阳烤的炽热的上岸的渴望更加坚定。大家拼了命地往回划。
上岸了,大家个个都是“拥抱大地”的动作,一窝蜂地冲向小卖部……我捧着一瓶冰可乐,看着湖面上打打闹闹的人们,心想:这次划龙舟还真是悠闲啊!
【篇二:我很渺小可我很重要】
沙砾固然渺小,倘若没有它默默停留在贝壳中,经历时光的考验,人又如何获得今日散发光芒的珍珠呢?它极微小,却很重要。
人亦如此。我有多么渺小,湮没在人群中无人问津;我却又如此重要,独一无二,是自己人生中最灿烂的明星。
对自我的认识,可大可小,若能恰当地品读与审视,就能获得成功。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少年时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读书”的凌云壮志。恐怕在别人眼里,他不过是个比常人刻苦一点的书生,但他却坚信自己很重要。他耳畔时常回想起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里写下的那句:“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他把自己的姿态放得极低,渺小得如沧海一粟。他潜心学习西方先进的启蒙思想,用这些宝贵的知识武装自己。在多少个挑灯夜读的日子里,他告诉自己,要刻苦,要努力。在他的心中,一直有着一个信念:少年中国,前途似海;我智国智,我强国强。他知道:“我很渺小,可我很重要。”
那时的周恩来,如果不能放低自己,看到自己的渺小,又怎能潜心苦读,学习新的知识?如果他不能适时地认识到自己很重要,又怎能一步步实现报国的理想呢?
“发明大王”爱迪生常被老师怒斥为“最差劲的学生”,但他却不以为然,潜心做自己的小发明。终于有一天,他成了带给人类光明的普罗米修斯,这时的他居然出人意料地一改年少时那副“唯我独尊”的样子,成了谦谦君子。那时的他才能够真正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个凡人,外人怎样对他顶礼膜拜已不再重要。此时的他,已多了几分从容淡定。
倘若爱迪生没有小时候的坚持,“我很重要”的思想不是深深地植根于心的话,他怎能不顾旁人的言语专心致志搞发明?若他成名之后不能及时的认识到“我很渺小”,只怕后来不会再有那么多举世闻名的发明创造了。
谁也不知道鸟飞的痕迹对天空重不重要。那看似渺小的生物掠过晴空的一刻,只有它自己笃定地坚持着旅行的意义。
今日的我,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很渺小,很微不足道;但是,倘若我深深知道自己所追求的是什么,便可用内心的强大来证明我亦很重要。我明白,在穿越漫天风雪和无数荆棘后,终有一份喝彩属于我。而我,将微微笑着,欣然接受。
【篇三:我为自己点赞】
生活如同一面镜子,当我站在镜子面前时,我会问镜子中的自己,“你有什么值得骄傲?你只不过是一棵小草,你只不过是一滴露水。”镜子没有回答我,然而时间告诉了我:“你就是你自己,独特的自己!”
从小我就很怕面对现实,很怕和陌生人交往,时常扮演着“被动”的角色。
那一次,依然是那么的记忆犹新——老师让我们小记者采访兴趣班的同学,让我扮演了次“主动”的角色。
“万事开头难”,一点也不假!我怀着兴奋的心情,却又有点战战兢兢的来到了目的地——音乐室(2)。大家一窝蜂似的冲了进去,不一会儿同学们就各自就找准了对象。只有我和我的拍档傻傻的站在原地,最后我和拍档好不容易找到了采访对象。可是,不知怎么的,我的嗓子发不出声音了,像哑巴一样傻愣愣的站在那许久,好不容易一句“能耽误你一点时间吗?”从刚才紧闭的嘴中漏了出来。那位同学沉默了一会儿,还是答应了我的采访工作。我这才镇定下来,松了一口气,按照笔记本上的问题采访了起来,但总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颤。我只敢低着头记,像做错了什么事一样不敢正视人家。终于第一个对象采访完了,我也放下心中的大石,本来紧张的心情变得轻松了。
“好的开始是成功一半”。采访了一次,胆子大了,心定多了,信心也就满满的。说也怪,接下来的采访十分顺利,大概是他们感觉到我们的真诚,十分配合,大家一问一答的很快完成了采访工作。我如释重负,搭档不敢相信的看着我,觉得我就像个真正的记者一样,也许她被我的魅力所吸引,对我“顶礼膜拜”起来。
这可这是我第一次成功的采访,虽然不能像电视里的记者们那样威风八面,问起问题来胸有成竹,但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你也许会看到我镇定自若的采访英姿呢!
我要为那个曾经怯懦,但终于变得自信的自己点赞!
【篇四:我的偶象】
曹宇华圆圆的脸,皮肤有一点黑,顶着西瓜皮发型,留着厚厚的刘海。耳朵大大的,一对乌黑的眼睛,是单眼皮。他现在读六年级,身高已经有一米五八,他帅不帅呀?
他学习很好,喜欢看书,字写得漂亮。他讲究卫生,乐于助人。他还有许许多多的优点呢!他是我的偶象。
有一次,我和彭涛为了一件小事发生了冲突,我们就打起架来,结果我们全部都哭了起来。曹宇华走过来问:“你们怎么一回事,伤着没有?”然后他就走了,我以为他已经不管我们了。过了一会儿,他回来了,他拿了几种药,用棉签帮我们清洗伤口,把消炎药抹在了我们的伤口上。然后跟我们讲道理,他说我们在一起学习是难得的缘分,不要为了一件小事而吵架,还问我们是谁先动的手,互相向对方道歉,我们的心终于平静了一点,但还是有点不高兴。曹宇华就想出了一个法子,给我们讲了许多的笑话,我们的心终于平静了下来。
曹宇华虽然只比我高一个年级,但他的情商智商超出我一大截,让我顶礼膜拜。
【篇五:以平视为基,过俯仰人生】
仰视是向上,可放眼星河或顶礼膜拜;俯视是向下,可俯瞰大地或居高临下;平视,可以让我们不因自卑而顶礼膜拜,不因傲慢而居高临下,过上放眼星河与俯瞰大地的人生。因此,我认为,应以平视为基,过俯仰人生。
在平视的基础上仰视,我们将放眼星河而非只有顶礼膜拜。前人的丰功伟绩受到后人的称赞,却也给后人超越带来诸多压力。没有平视的仰望,将被笼罩于高峰的阴影下,顶礼膜拜的背后是超越之火的熄灭,正如没有哪个天主教信徒妄图超越上帝那样。可平视看,英雄归根结底也是人,并没有超能力,普通人又何必妄自菲薄。“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发挥长处干出一番事业的机会。
在平视基础上的俯视,我们将俯瞰大地而非居高临下。居高临下看待世界的人往往十分冷漠,对他人的痛苦缺乏最起码的同理心。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曾多次告诫学生,千万不要因为自己学法而高人一等,居高临下地看待世间百态。我们虽有个体的差异,但都是天地间的蜉蝣,沧海中的一粟,无高低贵贱之分。鲁迅先生常用锐利的目光俯察世间,但他的目光里带有深深的悲悯。他将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底层人物视为与他平等的个体,因此他才能对这些不起眼的人物的痛苦感同身受。
平视让仰视多一份谦卑,让俯视多一份悲悯,而仰视和俯视也让平视多一份开阔的视野。
平视时带有仰视的心,即有仰望星空的意识,给予前行之人方向和动力。无论选择哪个领域奋斗,这片领域的星空中必然有闪耀的星星。汪曾祺及其尊敬导师沈从文,在沈从文的指引下,他踏入了文学领域,汲取恩师摸索出的经验,加上自己对文学的感悟,终于成就自己独一无二的汪氏风格。我想,正是因为仰视,汪曾祺在创作领域上没有被视野局限,终有一番成就。
平视时带有俯视的心,即有脚踏实地的意识,给予前行之人安定从容。向下看,既可以感受人间的千姿百态,也可以审视自我是否踩在坚实的大地上。现代社会氛围浮躁,总有人妄图弯道超车,用尽心思耍小聪明,尝到一些甜头就飘飘然,丝毫不知已将自己放入危险的境遇。我们时刻俯视,也是时刻反思,是使自己时刻冷静。
平视是人生态度的基础。它让俯视充满人性的温情,让仰视充满珍贵的谦卑。以平视为基,俯仰之间,得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