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见时休?此水何时已?惟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怀着青春期特有的惆怅与敏感,我留下了这首诗,没有什么对错,只因它让我品到了青春的苦涩。
对于高三的我来说,分离只不过是迟早的事。为了能让自己走得心安,很早以前我就开始清点能带走的记忆,却还是泪流满面,不能自已。
五月的校园,十里飘香,繁花似锦,像极了我们明媚的笑容。记忆就从这里开始倒流,细数我们共同拥有的快乐时光。
还记得,一起在教室里看电影,我们一起笑,一起哭,一起放弃午餐的时间,像一群废寝忘食的疯子;还记得,考试过后,大家数量庞大,都义愤填膺,怒发冲冠,叫骂声络绎不绝,都在感慨命运的不公;还记得一起眼巴巴地看低年级的学生放学回家,然后诅咒不开眼的某些人;还记得一起埋头苦学,忘记时间,忘记疲惫,顽强地努力着……
我们的曾经原来这么斑斓,回头一看,满满的都是幸福与快乐。我很高兴,缘分能让我参与这场盛宴。
可是,繁花终是开尽了,我们的中学时代就这样匆匆忙忙地结束了。挥手的时候,我才发现我要的幸福原来这么简单。
只想再坐在同一间教室,仔细聆听老师的教诲;只想再一起携手,出门去吃喝玩乐;只想再最后擦一次黑板,扫一次地,做一遍平时我们不愿做的事。
最后一次,我们一起相约分别的时候不准哭,因为我们有那么多的回忆,那么多的幸福快乐,哪个都足够我们潇洒地转身……
六月,悄悄地逼近,我已然备好行囊,做好出征的准备,沉甸甸的回忆将是我旅途的欣慰。也许青春就此结束,可我们的笑容、眼泪、喜笑怒骂,却深深地刻在心上,我们一起,就是幸福。
幸福可以很简单,简单到我们一回首,便再也无法舍弃,不经意间的遗落,让今天的我们沉默。从此,属于我们的幸福就是——惟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想思意。
【篇二:乡情】
饮一杯花鸟香,可否送儿还故乡。——题记
我的家乡在一个不出名的镇上,每日每夜,我都可以听见白云被风吹散的声音。风将云吹散在林间小路上。我跟上去,落叶将我的脚印掩埋在地底,风调皮地吹起我的衣衫,将果实挂上树梢。风儿溜走了,溜去了河流上空。我跟上去,潺潺流水陪伴我走向远方,鱼儿亲吻河床,深情融入我的心中。夕阳是被风儿赶出来的。鱼塘的寂静遮住了风远去的身影,木桥上老人的目光,深远悠长。我顺着瞧过去,那是一片田埂。我走过去,禾苗缠上了足尖,漫天的菜花向我招手,农民们弯下的背挺直,枯黄的手温柔而细腻,映出禾苗生长的模样。这透明的剪影,这是我的故乡。
麦田的远方,是几十户人家。我走上去,青石阶上碧绿的苔藓闪闪发光,映出台阶上老馆的模样。系着围裙的老人捧着热气腾腾的阳春面,递去顾客的桌前。刚过老人腰际的小孙子,眉眼殷殷地吃着双黄鸭蛋。四处飘香,热气飞过了屋顶,它飞到了热闹的大街上。执着儿孙的老人漾出花白的笑,头发上是乌黑的少年;正值芳华的青年们绽开明媚的笑,手上是美好的未来。这热情的画面,这是我的故乡。
热气飞到镇国寺上空,停止了喧哗。黄色的城墙围住万千祈愿,香火气一下飘扬到上空,信徒目光虔诚,向佛祖诉说着他们的故事。钟声蓦然响起,一直传到水波宁静的高邮湖畔。芦苇掩住了夕阳,将钟声隔绝在天外。一片寂静,蒲公英在天空飞起,飞向那方的盂城驿。饱含着缱绻的亲情,暗藏紧急的军情。这儿寄放着日日思君不见君的愁,这儿送去了盼天盼地君终归的喜。这埋藏两千年的秦邮,这儿掩盖了两千年的情思。这古朴的画面,这是我的故乡。
一块秦邮董糖,细品故乡的甜;一碗阳春面,品鉴故乡的醇;一座文游古台,故乡多么古朴;一弯秦邮水,故乡多么温柔。
这是我的故乡,饮一湾秦邮水,可否送儿还故乡。
【篇三:倾听宋朝的钟声】
月光皎皎,晚风轻拂。我站在古城下,仰望天空,耳边传来阵阵深沉的钟声,顿挟我回到千年前的宋朝,重温宋朝的钟声。
柳永,李清照们告诉我,宋朝的钟声是那含蓄婉约的“浅斟低唱”。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仿佛将我带到那即将与友人分别的柳永身旁,树影婆娑,晓风拂面,残月当空,我站在他身旁,听他诉悲情,听他叹世道。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仿佛能使我看到那独守空房的李清照,听她抒发那“日日思君不见君”的闺怨,感受她那早日盼望夫君归来的愁绪。
他们用那细腻的情感,婉述自己的哀愁,令人为之动容。然而,泱泱大国,又怎能处处是婉约之风?
一阴一阳,苏轼,辛弃疾们告诉我,宋朝的钟声是那充满壮志豪情的赞歌。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怎能想象,这是出于一两鬓斑白的人之手?不仅如此,苏轼还带领我共同体验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气,仿佛当年赤壁的尔虞我诈在他笔下也化为一纸烟云。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在辛弃疾看来,风流似乎无法永存,总会在时间的冲刷下日渐暗淡。但更打动我的是他那对国家的满腔忧虑与愤懑,他希望他的呼声能被国家听到,偏居一隅只会被戎狄“封狼居胥”!、
不管婉约,亦或是豪放,总会带有感性的色彩。要想看透世间万物的规律。
周敦颐、朱熹们告诉我们,宋朝的钟声是理性的,是富有节奏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众人为牡丹的国色天香而倾倒之时,周敦颐用他理性的思维驳倒了其他人告诉我,莲才是他心中的君子。
宋朝的钟声萦绕着历史的韵律,在我心灵深处激荡,有婉约,有激昂,有感性,有理性,缤纷绚丽,流光溢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