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听见对话】
端作业到老师办公室,放下作业,想要关门,“哎,静静妈。”是班主任徐老师的声音,她正在给我妈打电话?我就躲在门后,偷听。
我把头贴到门上,身体弯着,防止被发现。那时办公室只有徐老师一个人,所以老师开了免提,我听得更清楚了,仔细一听,老师在表扬我,哈哈,回去肯定有糖吃。正想着妈妈该怎么奖励我,一句话,打破了我的得意,“在家里她很懒的,作业也做得很慢,钢琴也没时间练,让我有点担心。”妈妈在电话那头这样跟老师说,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给点面子行不?再说了,我也没这样差,是有原因的!接着,妈妈又向老师“投诉”道:写字也没练,英语课外书读得又不多……就这样涛涛不绝地讲下去,我非常委屈,怎么可以这样说我,还是不是亲妈呀?在老师面前,我的形象全被毁了!
我从不解到愤怒,从愤怒到伤心。我不想再听下去了,都是说我坏,没一个说我好。回到家,我一直在生气,妈妈问我怎么了,我把今天下午所有的委屈都说出来,妈妈笑我幼稚。唉,听见妈妈和老师的对话真不好,既生气又伤心,整个人都不好了!以后,我还是耳朵背点好。
【篇二:都是手机惹得祸】
“哎呀,怎么回事!我的手机又坏掉了,阿囡,快帮我弄一下!”外婆又在大喊大叫,呼唤她的“随身侍卫”——我了。我刚吃完饭,就抓紧时间玩游戏,因为再过半个小时,我就要去学奥数了。可偏偏在这个时候,外婆又在大呼小叫的。外婆的“圣旨”我怎敢违抗?我只能乖乖从命,帮她弄手机。
要说外婆的手机啊,那可真是我们家的“惹祸精”。她总会时不时地罢工,让外婆生气。所以,外婆隔三差五的,都要叫爸爸去修手机。可是,今天爸爸不在,只能让我出马了。
我来到客厅,只见外婆坐在沙发上,双手交叉抱着,眉头紧皱,就像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似的。我问外婆怎么了,她指着手机说道:“这个手机又坏了,打电话的时候根本没声音,什么破手机,还不如之前的老年机呢!”原来是没声音啊,简单!原来,外婆不小心按到了“音量”按钮,变成了“静音模式”。我把音量调回来,把手机还给外婆,然后快步走进书房,继续玩起了游戏。
“不行啊!还是没有声音!”外婆又大叫起来。我走出书房,不耐烦地结过手机,打开了免提。我前脚还未抬起,外婆又说道:“还是不行,说话声断断续续的。”“会不会是没有信号了?”我猜测道。“对!”外婆随即拿着手机,跑向阳台。我正要继续去玩游戏,抬头一看钟,不会吧!时间那么快就到了!我恶狠狠地冲着手机说:“可恶的手机,你要是再敢折腾,看我不摔碎你!”
【篇三:家庭给了我温暖】
从时光缝隙中奔了出来,每个人都在一年的劳累中逃脱了,回家和家人欢聚一堂。当然,我也不例外,就随着父母到爷爷奶奶家过新春。
路上,熟悉的巷口,熟悉的人,熟悉的吆喝声。还记得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吃冰糖葫芦,那圆溜溜的、漾着红色光泽的山楂,亮闪闪的冰糖好像泛起了金色的光辉。那诱人的香味总是让人忘不了,一闻到它,我的口水就不由自主地往外涌……啊,快到了,到了,我们终于到家了,这是多少游子最真切的心声。
今年过年,唯一的遗憾是舅舅没能回来跟我们一起过年。舅舅在前几年找工作处处碰壁,我们多次劝他回家,他却固执地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做一名工程师。吃年夜饭的那天晚上,舅舅打电话回来,手机用免提,他跟我们在桌上一起笑笑说说,仿佛就坐在我们身旁,但隔着一台机器,我们多久才能面对面一起大笑。无知的我对着电话嚷嚷:“舅舅,你今年过年没回家,什么感受啊?”电话那边有了片刻沉默,我望着爸爸,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孤单难受啦,特别是听到鞭炮声的时候,会有想哭的感觉……我……真得很想回家……”奶奶直抹眼泪了:“小岩啊,明年一定要回来陪我们过年!”“嗯嗯嗯,一定。”
晚饭过后,我们全家坐在沙发上闲聊,不知是谁起的头,从爷爷外公的故事一直谈到爸爸妈妈的奋斗历程,再对我的生养教育,虽然以前也断断续续听过不少,但这次终于用一根线把家族所有点滴片断串联起来,又仿佛一面镜子照出所有我见过的未见过的模糊人物,还让我第一次站在不是他们女儿的角度上看他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的感情与期望。很奇妙,也很感动。
窗外陆续传来鞭炮声,我知道,新年近了。爸爸在0点准时点燃鞭炮,火花妖娆的身影在我脸上跃动,那一刻的笑容是家给我无尽的财富。
家是温暖的壳,家是能铺开心事的地方,家是陶公笔下的桃源,家是一言难尽的一个字,家是受伤时的“创口贴”……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