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比分数更重要的】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生活在现代的我们也明白这个道理,为了辨别学习成果,我们用考试成绩来说明自己的努力。
分数是大海中无处不在的海水,远远望着,美得让人心惊,愿意为了它神秘的面容一掷千金,更愿意一次接触它的机会奋不顾身,相比起来,其他东西就像是水中的海草,无人欣赏。
然而分数真的重要吗?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实践能力,有多少人考上清华北大,却连洗衣做饭都不会,有多少人自命清高却分不清楚盐和糖,有多少人自认数学天才,却连买菜都要列方程式应对。
面对这样的情况,分数真的重要吗?我常常思考这个问题,却久久找不到答案,但当我无意间望见大字不识的农民伯伯,可以精确的知道菜什么时候熟,什么时候收的时候,当我看见年仅八岁的小妹妹干着大学生都不会干的洗衣做饭的活的时候,当我想到父母文凭虽不高,却什么都会的时候,我才真正的明白,分数真的不是评判一个人的唯一标准。
就拿班上同学来说,学习好的未必会主动承担家务活,而学习差的未必就不会帮助自己年老的家人尽一份自己的力。
不同阶级不同阶段的人们的事例都表明,实践能力才是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也许分数很美,但隐藏在分数之下的是究竟的学习掌握了多少?这些东西是否可以回报社会,养活自己?
学习是我们人生的主旋律,分数是我们学习的一个总结,实践是我们学习的成果,让我们不再那么注重分数,而是更注重分数底下更为宝贵的实践能力吧。
【篇二:奥数好难】
“首先,我们设多少米为x,再列方程……”这是我的奥数老师黄老师在讲一大堆深奥难懂的题目,把好多人包括我的头都给讲晕了。
奥数,看表面就是奥林匹克数学,其实,这是一种让人晕头转向、让我不知所措的数字!因为你永远也不知道,出题老师的意思是什么,到底是列方程式还是画图。
一次奥数课上,黄老师来了个“突击检测”,让我们大吃一惊。我拿到了卷子,开始思考了起来:(1997×1996)-(1996×1995)+(1995×1994)-(1994×1993)+(1993×1992)=多少?哟!这题真奇怪,该怎么写啊?算了,下一题一定没有这题难。我写起了第二题,应该是这样算的吧!不对,应该是这样才对。再检查一遍吧!我细细地又看了一遍第二题我给的答案,似乎错了。再检查一下。另一种思路,呀!也错的!我苦恼地想着。算了,随便填一个吧!反正填了总比没填好。接着,我匆匆来到第三题,嗯——比较简单。我用50%的信心写了第三题。我接着往下看——还有十几题,这怎么能写得完啊!于是,我继续“慢条斯理”地写着。这些题目,我要么是不懂题目,要么是不知道方法,我怎么也不会算。慢慢地,慢慢地,我像一只蜗牛一样,慢慢地写着,写着……
“好!交卷了!”教室的前方传来了老师低沉的声音,这时,我才写到第八题。但是,我也对自己的进步颇有成就感。我带着信心交上了卷子,然后怀着不安的心情坐回位置,并等待结果。我心不在焉地玩着笔,时不时地看着窗外。
卷子发下来了,看着卷子上的36分,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这时,黄老师开始报考得比较好的同学的名字以及分数。我仔细地听着,天哪!最高分竟是87分!
36分与87分之差,让我望分兴叹,奥数,真的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