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读懂了你——严世蕃】
历史就像是一场盛宴。阅读它,我们可以品尝到清新可口的菜肴,亦能欣赏到浓郁奇特的山珍。而中国的历史更是无与伦比,隋唐、明朝、清朝……每个朝代都神奇迭起
我读过的历史著作并不多,而当年明月的白话正说明朝历史《明朝那些事》却让我爱不释手。作者幽默的语言让书中人物跃然纸上,让我身临其境,总想一睹他们的风采。有时读着读着,我仿佛穿越到了历史隧道中,在哪里,我看到了充满帝王气质的朱重八,看到了风尘仆仆的朱棣,还有许多优秀的政治家。其中,我最想读懂的就是你——严世蕃。
我读懂了你的才——在当时,皇帝和你的老爹一碰到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咨询你,无论多么棘手的问题,你总是能近乎完美的解决,即使是遥远的历史,在你的口中也可以娓娓道来。即使是对待异己,你也总是很有“谋略”,你的才华淋漓尽致展现在我的面前。为了帮助你的父亲严嵩走到了内阁首辅,你用“智慧”消灭了杨一清、杨廷和等人。而你却自负天下第一人,是才让你走上了绝路。我想,如果你可以为国家造福,一定可以名垂青史,而非现在这样留下了骂名。
我也读懂了你的财——你竟然在森严的牢狱中逃走,还大肆在江西盖了座豪华别墅,生怕别人不知道你有钱,更生怕别人遗忘了你,还大声吹牛,说任何人都奈何不了你,结果你被徐阶告了一状,又被关进大牢并因此被处死。又是财,让你走上了断头台。我想,如果你懂得做人要低调,你的财又怎么会成为云烟呢?
在历史上,也许像你这样的人很多吧,如果我看到你,一定想亲自劝说你。
历史绝不是那些残台断瓦,古庙荒冢,也不是那些已经发黄发烂的文字,其实历史也很精彩,就如《明朝那些事》。而你——严世蕃,也许在历史长河中不是最典型的一个,我想,确实最令人可惜的一个。我想,我真正读懂了你。
【篇二:我读懂了你】
轻轻揭开扉页,随即和你一起走进你那屡遭却又豪迈,乐观向上的人生。品一杯香茗,轻轻翻开那本《苏东坡传》在氤氲的茶香中,慢慢品味你的诗意。一次又一次的翻阅中,我渐渐读懂了你。
你出生在四川眉山,在父亲苏洵的熏陶下,你开始发奋学习,博览群书。你20岁时,与父亲,弟弟苏辙一起进京赶考,你名列榜眼。仕途刚要开始,母亲却病故,你只好回家居丧。
丧期过后,你在史馆任职。这年五月,妻子和父亲相继逝去,你悲痛至极,在坟墓旁栽下三千棵松树,十年后你又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来寄托自己的情思。
神宗年间,你进入朝廷当官,在王安石变法排除异己时,当无数名臣都被贬谪时,你挺身而出,上书劝说皇帝:“百姓足,君孰与不足。”每当看到这里,我都不经为你的勇气而赞叹。王安石排除异己,你被贬到杭州做太守。在杭州时,你游览了西湖,留下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等咏叹西湖的名作。
但你倔强的脾气,使得你在诗中表现了对当权者的不满,这导致了乌台诗案的发生,后又被贬至黄州,你并没有因一次打击而消沉,而是进入创作的巅峰,你在赤壁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你借赤壁之景,抒发了自己心中的豪迈之情。
由于小人的谗言,你被贬到更加偏远的密州,但你仍然能够写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你抒发了心中的豪放,以及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赤子之心。中秋佳节来临,你在月下思念子由,写下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以月衬托自己对弟弟的思念。
神宗死后,你终于担任了翰林院制诰。可是不久你便被弹劾流放岭南,你仍然保持乐观的心态,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合上书,在一遍又一遍的阅读中,我渐渐读懂了你——苏轼,我愿从你身上汲取三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三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乐观;三分“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