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理性与人性的金色时代】
如今越来越多如《超体》之类题材的科幻电影层出不穷,引发各界人士对人工智能是否会使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的疑问。然而,在反观世界之后,我认为正如苹果公司库克所言,人们真正应该担忧的是,人类在潜移默化中会像计算机一样思考。
如果人们像计算机通过数据公式思考问题、评判是非之后,最大的特点就是理性与人性的单一化,价值观与同情心的弱化。
当可怜的孩子遭受车辆碾压大哭而过路人无一援助之时,等过路老人摔倒需要人搀扶而大家都担心敲诈、避之不及时,当校园霸凌层出不穷而周围学生选择隐瞒之时,我们等来的,是受害者的哭喊,泪水,也是这个世界的冷淡与漠视。不禁想问,大家都怎么了?
是数据时代的到来冲刷了人们的大脑,是消极的评论麻痹了人们的感情,是置身事外的思想统治了人们的内心!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信息交流的速度加快,各类平台激增,人们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议论弄得眼花缭乱。渐渐的,人的是非由社会议论的潮流主导,判断单一化、片面化,价值观只剩下是非对错。外加消极的社会现象所带来的不满、评判等否定声音的共享,人们很快对社会产生抵触情绪。因为无法逃离,就选择尽可能置身事外、冷漠应对。这样一来,人类的天空逐渐被阴霾笼罩,未来一片黑暗。
但我总愿相信,哪怕只有一缕阳光也能直射人心。信息技术的发展还促进了公益事业。之前轰动一时的罗姓编辑为其女儿筹集医药费的事件中,仅仅一夜之间善款就数以万计。我们依旧能感受到人们一颗炙热的、跳动着的心。“小朋友画廊”利用网络平台展示自闭症患者的画作之时,人们也愿意花上一块钱买下这些画来帮助到这些孩子。因此我更愿意相信,只要有正确积极的社会导向以及良好的动机,人们依旧能够利用网络及计算机的发展,营造出一个有良性气氛、正确价值观的正能量社会,带动积极的思潮。而现在的社会仍以理性和人性的丰富为主旋律!
课堂中《论语》的朗读声不绝于耳,几千年前倡导理性和文艺复兴的余韵还未消散,民国时期那些悲天悯人的文人形象屹立于前,《罗生门》中对人性和死亡的问题依旧敲打人心。我闭眼,沉醉在这金色时代,人们因为自己是会思考的芦苇而骄傲。这个时代不会过去,人们将永葆理性和人性,将永远高歌理性与人性的富饶!
【篇二:窗外】
轻轻将窗打开,冬日的暖阳掠过指尖落到了我的脸上,以为与窗外的世界相互接壤,其实却还隔着一扇窗。我能嗅到冬日墨梅那股淡淡的芳香,也能看到冬日小草那条慵懒的外套,甚至能听到冬日小鸟那种孤独的声调。一切的一切让我再次产生已置身于窗外的错觉,可终究还是与窗外的世界,隔着一扇窗。一扇窗能阻隔多远的距离,我并没有精确计算过,因为我知道以我平瘠的知识根本无法计算出一扇窗的距离。就好像你的世界与窗外的世界,明明只隔了一扇窗,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我是多么迷恋窗外的世界,就像吸烟者对尼古丁的迷恋;我又是多么想走进窗外的世界,就像爱丽丝对走进奇妙仙境的渴望。仅仅是一步的距离,便可到达窗外,可这一步的距离太远太远,虽然仅仅是一扇窗的距离,走着一步的代价太大太大,以至于我无力负担。
贪婪如我,窗外有我想奋力追求的一切,可却因为害怕失去曾经拥有的,而不肯迈出这一步;胆小如我,窗外有我热切盼望的一切,可却因为害怕付出后没有收获的失落感会笼罩着我而不肯迈出这一步。
继续站在窗内羡慕地看着窗外的一切亦或是勇敢的踏出那一步向窗外的世界努力前进都是人生路上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吧!曾觉得窗外的世界就像美丽的罂粟花,只要不接近,静静观赏便能置身事外不沉迷其中,而只要一旦接近了便会因为迷恋而无法抑制最终付出生命。但世事无绝对,如果没有真正地体会窗外的那般精彩又怎可对窗外的世界轻率地乱下定论呢?也许有一天我会怀着坚定的信念迈向窗外,就像光线沿直线传播却在某个平面镜的突然作用下,决绝又彻底地偏离了预想中理所当然的轨道,朝着截然不同的方向奔去,也也许会永远呆在窗内继续扮演着大家所期望我扮演的角色,按照恒定的轨迹一直不停的往前走,但无论结果是什么,我都会坦然接受。
清晨醒来,窗外零星的阳光透过窗纱照到我的脸上,窗外风景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