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陈氏的作文

【篇一:我的小闺蜜】

我有一个小伙伴,身高大概140厘米,瓜子似的脸形,有一张口齿伶俐的嘴巴,笑起来还有梨涡呢!她的性格总是变化多端,有时候她趴着桌子上,都会以为她在哭,没想到她猛地抬起头来朝你做了个鬼脸,总是让人猜不透,接着她还会做很多的小动作,使人头脑混乱。

告诉你吧!她就是陈诗语,是我特别好的闺蜜,她自创了很多小妙招,了解一下她吧!

陈氏“飞毛腿”

有一次,我上卫生间出来,陈诗语朝我这边跑来,我还以为她有什么急事,便与她相向而行。没想到她来了个“急刹车”马上使你心跳加速,趁你没注意,放出了陈氏“飞毛腿”差点把我放倒。幸好我心宽体胖,她那一阵风都能吹倒的身子怎能动摇的到我?她见这招对我不管用,便嬉皮笑脸地去拽下一个目标。

她不仅独创了陈氏“飞毛腿”,还有下一招呢!

陈氏“飞机腿”

再次,是上体育课的时候,陈诗语跑过来对我说:“哎,小英子,给你说件事,首先,要你把眼睛闭上。”于是,我闭上了眼睛。谁知道她悄无声息地把我的杯子拿走了。等我反应过来的时候她却已经跑得无影无踪,她那种速度像闪电一样快,让你也懒得去追,可是不追不行啊!我要我的杯子啊!我又气又恨的猛追过去……。

这就是我的闺蜜,她可不止这二种妙招哦!再说说她性格吧!

就在上个月,是她生日,我精心挑选了一个礼物,待我送她时,她仔细打量一番,装着一点也不喜欢的样子,说:“不要,这么丑。”我太了解她了,我知道她受之有愧,不好意思收,我也装着无所谓的态度。说:“什么,丑那好吧!我这就把它扔了。”她急忙抢过去,说:“不行,扔掉你舍得吗?还是给我吧。”我不想再为难她,便把礼物递给了她,我们一起开心地笑了。

这就是她性格,倔强又逞能的她,她就是我的闺蜜——陈诗语。

【篇二:祭祖】

2017年,冬至。

我抱着好奇心随同爷爷一起,回到了潮汕老家普宁市洪阳镇参加陈氏家族的冬至祭祀祖先典礼。

老家洪阳原是普宁古城,民风淳朴,文化底蕴厚重,名人辈出。

第一次到爷爷的出生地昆安村参加祭祀活动,心里抱着一种仪式感,一心只想感受这座古镇所散发出的魅力。

村子是典型的潮风,围着村中央小山包,呈扇形散开,房屋都是灰色的,村前有一条蜿蜒的小河绕过村子,恬静又安详。中国水墨画的韵味也大致这样了。

陈氏祠堂座落在村子中央,背靠有纪念韩愈的祠堂“韩祠”的小山包。陈祠占地面积不大,没正门,走的都是两侧门,俗称龙虎门。走进大厅正门摆供着陈氏家族列祖列宗万顶红樑青桶,显得古朴庄严;天井照壁一点嵌瓷麒麟栩栩如生,气氛一下子就变得庄严起来了。

听爷爷说,陈氏是舜帝后裔,经过历代人的努力开拓,现已发展到三乡共五仟余人了。

正午,祭祀仪式正式开始,由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宣读祭文,只听得声音洪亮,铿锵有力。

“唯了酉年秋月,众家顺备醴酒五牲,敬祭陈家列祖列宗,一众子孙跪拜。”

……

“沦桑史茫茫,黎民生泱泱,时光悠悠返,血脉亘亘长,根深叶又茂,江河投大洋,太平祭祖开元辈出行,晚辈力同举,长辈心共襄,乡帮慰家帮,云开日丽现过彩虹洋……”扬扬洒洒,说的是一辈人的心酸。

只见此时鞭炮声锣鼓声齐鸣耳边,这一刻大家的心仿佛都聚在一起,抱成一团,把平时工作的压力及生活的繁忙都丢在九霄云外了。

眼前的一切都不禁使我想到了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我们每个人认识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根在哪里,无论社会风习怎么变,人不变的永远都是那些传承了几千年的仪式与情怀。

祭祖文化承载了我们几千年的历史文明,更加维系着游子与故乡的特殊情怀,正如那段文字所言:记忆中的那些情感,因岁月老去而历久弥新,于只身远游的路上,时时诱发你“不如归去”的念头。

祭祖,不仅缅怀我们的祖先,更是领着我们不忘来时路,传承着族风去开拓新道路!

【篇三:走进陶渊明作文】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人称其为“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他的诗多描写田园风光,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在古代,若想大展身手,只有进入仕途。陶渊明二十岁时就开始了自己的游宦生涯,但他渐渐看透了,厌烦了官宦生活,最后“不为五斗米折腰”,解印辞官,过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

陶渊明的一生似乎与菊花有着不解之缘。北宋的周敦颐曾在《爱莲说》中写道:“晋陶渊明独爱菊”“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那么陶渊明为什么这么喜欢菊花呢?

首先,陶渊明的.原配妻子陈氏十分喜欢菊花。陈氏去世之后,陶渊明思妻心切,又在梦中见到了妻子。陈氏告诉他自己做了菊花仙子。陶渊明醒后在墙角见到一株茂盛的菊花。从此,他便爱上了菊花。

虽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无法证实,但在历史上陶渊明与妻子的确恩爱有加。陈氏死后,陶渊明还特地写了《闲情赋》来追忆亡妻。一向潇洒,豪放的陶渊明也会为儿女情长所困,可见他也是一位多情,浪漫的诗人。

其次,菊花有着隐逸的气质和孤标傲世的性情,它“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菊花不像牡丹那样富贵,不像玫瑰那样妖娆,不像桃花那样美艳,它只在深秋默默开放,这正是陶渊明的精神追求。

古代人读书为了做官,而陶渊明却想远离这一切,比起官宦之旅,他更向往“种豆南山下”得田园隐居生活。在他所描绘的桃花源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或许这就是他心中的理想社会。可惜他生不逢时,在那个年代,这个愿望不可能实现。

陶渊明一生安贫乐道,清廉正直,他的才情、他的洒脱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个潇洒的背影——可敬!可叹!

热门推荐
1我在故宫修文物的作文
2与孙大圣耍子去耶
3我的小乌龟
4《他来自俄罗斯小城》读后感
5依米花的信念
6忘了吧
7其实幸福很简单
8我的爷爷
9那里真是一个好地方
10宋词里的中国
11房门,开了
12菊花
13描写黄蜂的作文
14严厉的母爱
15描写雨的作文
16我身边的好教师
17春到故乡
18期中考试
19我的星期天
20我的拿手好戏
21动物情深
22秋天的礼物
23更强大的对手
24我的拿手好戏书法
25有趣的班会
26一路风景一路歌
27包饺子
28克隆
29我敬佩我自己
30争做文明小学生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