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巷头的作文

【篇一:家乡的小巷】

“虽为江左一邮邑,敢夸神州无同类”,说的便是我的家乡高邮。虽然我有幸生在这样一个水灵灵的苏中小县城,但有许许多多水乡的事儿只能在汪曾祺的文字里拜读。大淖河边的杨垂柳,墙角花阴里款款起飞的蜻蜓,御马头边袅袅的炊烟,还有那“二丫头——回来吃晚饭来啰——”,每每读到这些便有一种莫名的神往,还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难受。那是因为我爱家乡现在的样子,我也很怀念过去的她。

在秦朝时,这儿被设为邮亭,建驿站,今天是全国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现今这个有7000多年历史的高邮已是高楼林立,人们的生活水平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人们在尽情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方便与快乐。但如果你想静下心来,远离喧嚣,你可以选几条小巷走一走,走在嘎吱嘎吱的小巷里,你就可以尽情的编织梦想,穿越时空。

由城市到农村,大家都住高楼,走大道,那成群的平房和曲折的小巷渐渐少了。南门大街那一带还保留着一些老城的回忆,巷陌深深。这儿的小巷不似北京胡同那样窄,只能一人通行,两三人并走是没问题的。我喜欢黑色方块铺成的小巷,尤其是时间久了,砖块表面有些破碎,石缝间现出灰灰的泥尘,还有那零星的小草,当有人穿着高跟鞋走过时,嗒嗒嗒,踩在长条砖上的声音便毫无顾忌的传来,嗒嗒嗒,满巷子回荡。

夏天下大雨时最有趣。由于铺设简陋,凹凸不平,许多地方的水便积在一起,形成许多的小沟,大人便在那儿放几块小砖,简易的小桥便搭成了。撑着一把小伞,和同伴们前前后后排好,一人一排,前面胆大的一步踩在一块砖上,蹦跳着,欢呼着,又催促着后面胆小的,不耐烦的看她两步一块的走,再后面的就更急了,你推我搡的,胆小的就一脚插进了齐脚踝的水里,一脚还搭在砖头上。他们都快乐的笑了,脚踩进水的也笑。在大人的呵斥声中,他们继续向着不见头的小巷深处迈进。

小巷幽深宁静,即便有时传出小孩的哭闹声,夫妻吵架声,也不会破坏这份静谧,相反倒使小巷更公众化,更人情化。它象知识,你一直走,一直在学习,却总走不完,学不到头。

人武部巷头有一家饺面店,陈小五面店,正宗的高邮阳春面。门口支着一个大锅,一个个白色的搪瓷碗飘在上面,老板娘把熬熟的酱油、胡椒面等调料放在搪瓷碗里、然后象播种一样撒下葱花或蒜叶,一圈下来不会漏掉一碗,也不会重复,然后从水面捞起搪瓷碗,下面、捞面,按号盛面。每天早晚两市,人头上接碗。正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普通的巷头因为这家面店声明远扬,家里来亲戚带他去吃一碗,单位来人也带他去吃一碗,下回再来时,即使你不领着,他们一定也要去吃一碗的,高邮巷头的阳春面啊,让人难以忘却。

别总是行色冲冲的奔走在繁华的大道上。挑一个闲暇时间走一走家乡的小巷,看看巷子两边门上的对联,逗一逗巷里人家的小狗,你会发现原来你是这样的爱着你的家乡哟!

【篇二:有一种色彩属于我】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那色彩,属于我。

——题记

这是一条用青石板铺成的巷子,慢吞吞的光阴在这里徜徉,这一种色彩属于我。

一场秋雨过后,巷头的桂花树悄然绽放,泛出点点金黄,那浓郁的桂花香在空气中酝酿,混着雨后的清新,洗涤人的心灵。

桂花树缀满了金黄,灿烂的花簇,无数朵四瓣的小花落在冷寂的青石板上,交织出密密层层的金色地毯,那一层亮丽的金色震撼了我的内心,桂花纷飞,天地间只剩下金色,那抹金色属于我。

天边的乌云裂开了,阳光拨开乌云洒在巷子中,一扫而后的清冷,阳光愈发得温暖,那蜜汁般的金黄扫除阴霾,泼在青石路上,整个巷子都浸润在氤氲的阳光中。

整个人沐浴在阳光中,天地间只剩下金色,充斥着大地,漫步其中,那抹金色只属于我。

天气喑了下去,小巷的行人渐渐稀少,深沉的黑色又将成为世间的主角。但,巷尾的一个小书屋中,金色的灯光却亮了起来,好似在巷中的无尽黑夜中升起了一轮小太阳。

我独坐书屋一隅,捧着一本泛黄的书默默享受着那静谧的时光,一圈圈金黄色的光纹如点点涟漪从灯罩周围散开,慢慢笼罩着整个书屋。墙根处,潜在草丛中的秋虫开始鸣叫,星星从厚厚的夜幕中透出点点微光,夜微凉,可一抹抹金色一丝丝温暖却在夜空中交织出属于我的那种金色。

金色的秋天,金色的光,金色的桂花树,金色的书屋,那抹亮丽的金色,属于我。

【篇三:熟悉的街巷】

摇下车窗,一阵阵清爽的空气扫除了舟车劳顿的疲惫,车窗外的一切既陌生又熟悉。

自从到外地上学,我已经两年多没有回家乡了。我恍惚记得,那条小汽车都开不进去的街巷铺满沙石,高高低低的墙壁上还留有儿时的画,千奇百怪的农具倚在墙上等待一个又一个农忙时节。

我下了车,软实的鞋底有土地的温度,手指甲划过斑斑驳驳的墙壁,一条不深不浅的沟痕是我过往的生活。孩提时候,和邻居家小伙伴,趴在门前的青石板上做着各种游戏。石头子抛向空中,又快速拣起地板上的石子,石头子们碰撞出欢声笑语,持续良久。还有一叠叠的纸牌,吸一口大气,用尽全身力气去吹翻,没有完全吹翻还会气得跺脚。累了倦了,那是不可能的。我们还会弹玻璃球,挖一个小小的洞穴,在半米外的地方先各扔一颗球,看谁能先把球弹进洞里。我们殷切地看着那个洞,好像洞里装下了一整片世界。经历几轮博弈,不计输赢,我们又会去开拓疆土。在长满青苔的墙角边,捡上一根干瘪的枝条,掰成三四节,在一块黑一块白的墙上画出自己的天地。

这一条窄窄的街巷,好似停留在昨日,每户人家门前的青石板总有一两块小石头,小石头总是扎脚得很。每到饭点,人们会端着满满的饭碗,坐在清凉的门槛上,吹着远处送来的风,唠嗑着解决一顿饭。这不,第三户人家的张阿姨已经在门前甩动筷子,看着对面长势甚好的芒果树,满意地扒上一口又一口饭菜。我的脚步愈来愈沉重,巷头的坡,巷尾的泥土地,我真想像往日一般,再在巷头一溜烟冲到巷尾。

晚间,月光倾泻,灯火缀饰,好一个中秋佳节。用过晚饭,我和弟妹们一同走出家门,先向月娘行一个注目礼,再往巷头的方向走。整条街巷,光彩夺目的灯光流淌着,房子片片瓦瓦都镀上耀眼的色彩。每家每户门前都摆上一张大桌,桌上琳琅满目,各式果品叠成小型蒙古包,陈列规整。黄皮柚子躲在红网袋里羞于见人,却成了万众瞩目的一个。斋菜聚在一盘,干巴成听话的样子。还有精美的手工制品,莲花形状的,金字塔形状的,花篮形状的……环绕着小灯光,真实的一般。大桌子前还有一张长方形小桌子,用来摆开各种图纸,图纸被大的小的书包压着。人们以这样的方式祈愿小孩们学有所成。

大人们摆弄着东西,小孩们跑来跑去,一致的歌声从巷尾悠扬至巷头,一街巷的热闹。这个街巷还如许久前一样,热闹非凡,不曾冷落。这个街巷,月光一年到头皎洁,洒满每一个归家人的肩膀。这个街巷,一如既往,短短几分钟,却告诉我许多时光的秘密。这个街巷,一直存在,我走时,它在我后头,我回时,它在我前头。

这个街巷里的每一颗尘土,不曾掩埋我的记忆。熟悉的街巷,通往家的方向。

【篇四:我的校园】

我有一个美丽的校园,他的名字叫巷头小学。

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旗台,旗台上空飘扬着鲜红的五星红旗。每个星期一全体师生都会在这里举行升旗仪式。

往前走是操场。操场上有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台、塑胶跑道。操场上空架了一把大绿伞似的绿棚子。下雨的时候,它为同学们挡雨水;大热天的时候,它为同学们挡住炎热的阳光。

在操场一边是一座六角凉亭和假山,旁边还有一个四季如春的生物园。在金黄色硫璃瓦的凉亭下,同学们有的在玩耍,有的在聊天,还有的在写作业。假山下是小水池,水池里有时候会看见游来游去的小蝌蚪和小青蛙。

在操场另一边是沙池和体育器材区。在沙池上,总会有些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在那里玩耍。在运动区,总会看到一些同学在那里锻炼自己的身体。课余时间,同学们在操场上尽情玩耍,欢声笑语久久地飘荡在操场上空。

到最后就是我们的教学楼了。教学楼里有电脑室、舞蹈室、美术室、音乐室和图书室等等。在电脑室,同学们在认真地制作电脑作品,有的同学会在那里练习打字。在舞蹈室里,舞蹈队员们在辛苦地练习着。在美术室里,同学们在全神贯注地练习着画画。而在音乐室,我总会听到旋律优美的音乐。当然,还有我们的教室,总会传出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而教室后面则是同学或老师出的黑板报,黑板报写着许许多多的故事和知识。

这就是美丽的校园——巷头小学。

【篇五:记忆深处最美的画面】

记忆深处,月光摇曳,树影婆娑……

夜深人静,微风轻拂,桂花树的叶子发出声声轻柔的声响,像是在唱摇篮曲。我和奶奶手摇蒲扇,坐在老家门口纳凉,桂花树下,月影的碎片满地摇曳。奶奶轻启双唇,对我陈述着月儿的故事:“从前,一位北国的公主把月亮裁成华丽的衣裙,引得王子深深喜爱;嫦娥与玉兔在荒凉的月上过着寂寞的生活……”我别过头去,看着奶奶。时间已带去奶奶的青春,留下白发与满脸皱纹。微风吹散了奶奶的发,银丝在飘扬着;月光映照在奶奶日益消瘦的身体,映照在她驼着的背上,映照在她慈祥的脸上。奶奶静坐在桂花树下,静静地看着银月,眼中有说不出的寂寞与哀伤,月儿此刻也显出无限荒凉,仿佛诉说着千万年来在空中的寂寞……

“奶奶,该回屋了,别着凉。”“嗯。”我牵着奶奶的手往屋里走,瞬间觉着奶奶的手不再像年轻时柔嫩,常年的劳累化成老茧遍布在她的手上。鼻尖泛起一丝酸楚。

从儿时记事开始,奶奶对我的到来似乎非常高兴。一到放假她就早早地梳洗好站在巷头等我,笑盈盈地张开双臂给我一个温暖的怀抱。抚摸着我的头嘘寒问暖,和我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有时听腻我就会偷偷溜走,她也只是无奈地笑笑,眼神似一潭温柔的湖水。夜晚时,奶奶会讲故事给我听,每每这时我们都很享受,享受着彼此的陪伴,享受着陪伴的快乐。后来长大些才渐渐懂得,爷爷与奶奶早离婚,儿女们每年春节才看望她一次,她一个人守这空房子,没有人陪她说话,很是寂寞,所以很盼望我的到来。她说:“一个人时,我常常看着月亮,因为我可以看见城市那头的儿女和你。”老人骤然泪下……

我明天就要回家了,不能听奶奶讲故事了。临走前,我回头看着奶奶。远处有一个老妇人,穿着朴素,站在桂花树下,身后是一座空荡荡的屋子……“想我了,给我打电话。”“嗯,再见!”

以后每当看见月光时,就会联想到房屋前,桂花树下,是奶奶在等我回去陪她。我永远也忘不了奶奶望着月儿的眼神,是寂寞,是孤独。树下的两个身影是记忆深处最美的画面。

【篇六:时间在流逝】

题诗寄汝非无意,莫负青春取自惭。

——题记

时间是不待人的,总是步履匆匆地从春奔向冬,又从冬奔向春。当我们望着太阳从东飞向西,又从西刺破夜飞向东,想得更多的可能是今天的餐饭。

小时候的我也是如此,仗着年少不知事,每天只是漫无目的疯玩,像撒欢的野兔,在田间巷头窜来窜去。每当这时,温和的姥姥就会一反常态地板起脸,斥我快些去读书。她会像捉小鸡一般捏住我的双肩,把我挟回家去,按在桌前认恼人的“a、o、e”。

我有时也会生气,气她为何要捉我,可她却神秘一笑:“我在捉时间!”这下我来了兴趣,追着她问,她却不答了,只教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又教我“今日复明日,明日成蹉跎”!我不懂,我只觉着时光还多得很,还可以挥霍,还可再多捉几次迷藏。可当小测验来临,我就笑不出来了;身边的同龄人优秀之辈岂是少数?稳坐的前三名,就在这玩乐之中重重摔下。

我难过得连一个字都说不出来,望着他们脸上的笑颜,我只觉得自己又可气又可恼!可姥姥听了只一笑:“'题诗寄汝非无意,莫负青春取自惭'!现在你懂得什么叫捉时间了吗?”我这才恍然大悟,匆匆地冲进屋,捧起书就大声地读起来……

越长大,我就越清楚“逝者如斯夫”的不息;越明白时间偏对少年人的苛责,催着你再向前跑,再向前跑。

这时间在流淌,这时间在流逝,不要虚度这珍贵的每分秒!嘀嗒、嘀嗒……

【篇七:记忆深处的那条小巷】

儿时曾有一段好长的时间寄居在外婆家。那时,外婆家屋前是一块青草地,草长得很茂密,颇有动画片中“青青草原”的味道。在草地中央有一条小路,路的一头通向外婆家,另一头则通向一条古老的青石板小巷——这也是我故事的开端。

那时候天气总是持续闷热,即使呆在阴凉处,还是能感受身边躁动的热分子。外公,一手拿着蒲扇给我驱热,另一只手把我抱在身上,时不时用他的胡须扎我的脸,逗我咯咯笑。待到快接近黄昏之时,他便把我架到他的肩膀上,驮着我走过那青草地,等到走上青石板时,他便放我下来,像“赶鸭子”一样,赶着我跑。巷中顿时传来银铃般的笑声,软鞋底叩在青石板的路上发出有节奏的声响,声音从巷头传到了巷尾。一些上了年纪的老爷爷老奶奶见状,便打笑着对外公说:“你呀真老啦,连你家小娃都跑不过啦!”外公总会笑着说:“小孩子手脚利索,跑不过正常事!”说着便一转头,跟在我的身后赶紧往前跑,然后,接着我的小手消失在小巷的那一头。

闷热的天气过后,带来的是雷雨。打雷时,外公带我躲在房间,用那双拉着我在青石板小巷走路的手捂着我耳朵,可我总会向窗口望去,看那屋檐上的雨,像断了线的珍珠落下,滴在青石板上。雨后,外公便抱着我去小巷玩,大手牵小手,两双脚踩在青石板上发出不同的声响。其实巷口有个跛脚爷爷,他家门前有几块很大的石头和一堆木板,外公总是带我去那玩儿;我喜欢爬上大石,躺在上面听外公和跛脚爷爷讲话,然后听着听着,就睡着了。等到炊烟升起,他们的谈话也结束,外公便唤醒我,拉着我的手走出小巷,穿过青草地,回到家。

和外公最后一次走在小巷中,他却再也没有牵起我的手,牵着我手的,是我一表姐。外公“走”在前头,而我却在最后面,中间隔了很多人,我无论怎样都赶不上,就像他与我玩“赶鸭子”游戏时,永远也赶不上我一样。目送着外公渐渐“远行”走尽小巷,而我却没能追上他的脚步,和他一起走完青石板小巷。

真正地走完小巷,还是今年清明节时与表哥一起去给外公扫墓。昔日的青石板早已不见足迹,取而代之的是刚修建的水泥路。一齐走在路上,我们相互嬉闹,鞋面摩擦着地面,发出有节奏的声响,那声音却不似当年那样悦耳。

站在巷尾,回望巷头,我隐约地看到外公像“赶鸭子”一样跟在我身后跑,看到了外公把我架在肩膀上,用他那宽厚的手掌握往我稚嫩的小手慢慢地朝着小巷深处走……

如今,我却再也找不到那样的欢笑。故人已离去,外公,远在天堂的您,过得可好?

热门推荐
1远方
2为辛勤的园丁点赞
3生命生命
4遇见屈原
5父亲的背影
6家人的爱
7绿色常驻
8滕头一日游
9我喜欢夏天
10小河的声音
11笑着醒来
12点点滴滴都是爱
13与书为友
14狂风暴雨中的小草
15因为你,我不再孤单
16音乐课上的启示
17画鼻子
18向阳花开
19爱国从我做起
20我爱家乡的小溪
21目送
22记我身边的好老师
23初学葫芦丝
24古怪幽默的音乐课
25写对话童话的作文
26走过那个拐角
27陪伴让岁月多了一份坚强
28后悔的痛
29好玩的日照
30生如夏花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