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余情的作文

【篇一:栀子花开,正逢读书时】

前一段时间机缘巧合下拜读了王君老师的《亲爱的孩子,见字如面》一书,内心也是感触良多,正好趁着为杨老师的《生命终将静默安然》写书评这个机会好好地表达一番。

王老师的书和杨老师的书在我的分类标准中都是属于那种“鸡汤”型的,往往都是从生活琐事,柴米油盐说起,继而提及一些自己的体会和感悟,让读者们深思。唯有一点不同的是杨老师的书更多的是提及她个人的教学理念,而王老师的呢,则更多的是如书名一般,教导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最令我记忆深刻的,恐怕要数杨老师和王老师写自己对于一些电视剧和电影的感悟的部分了。虽说也有看故事的成分在内,但无可否认,我还是更多的被老师们的才思所吸引。譬如我特别喜欢的杨老师的《这婚离得值》一文中,先是以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标题开头,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再是在文中引入电影《我的前半生》的相关内容,让读者产生了兴趣,在文章的最后再引出自己的婚姻观,价值观,不仅升华了文章主旨,更是让读者觉得受益匪浅,觉得读这篇文章是值得的。我非常认同文中的观点。最好的婚姻和爱情便是两个人都在其中有所成长,如果你的婚姻和爱情带给你的不再是成长而是对人生、对命运的怀疑和痛恨的话,那么离婚是最好的选择,无论你是否还余情未了,是否还心存侥幸。放手,其实也是一种成长…

又是一年栀子花开,有好书相伴,我不曾孤单。

【篇二:怎一个愁字了得】

窗外又下雨了,细密的雨,带着丝丝愁绪,落在地上,碎了无数的梦。

此时,我坐在闺房中,看着细雨打湿窗外的梧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我低声吟唱,一阵阵风起,掀起我心海深处的波涛。

秋冬时节的天气变幻无常,今日更是冷得逼人。我披上你送我的轻纱,想去喝两杯淡酒暖暖身子,却不料,心里更是凄冷。与你一起多年,而今才知道,相思竟是那么苦涩,谁把我们的昨天丢了,你我的私语而今安在!

窗外,一群南迁的大雁飞过,看着远去的影子,不禁想起多年前,你我鸿雁传书。以往,每次大雁飞过,都会给我捎来你的信,字字珠玑,总会拨动我心底那根脆弱的弦。你知道吗?别人都说我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呀!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我憔悴的枯颜犹如一朵在风雨中苍白凋零的梨花。把你的信搁在床头编织一个梦,可梦醒后却只有残泪点点。

桃花开了又谢了,满地都是伤心的故事,满屋都是孤苦悲凉。日晚倦梳头,守着那扇小窗,叫我如何排遣这一天的时光。夫君呀!此时的我心疼谁知?我可否准备一杯鸩酒,邀残月、孤星与泪共饮。过去了,欢乐的好梦,不能随思念而生。明朝此日,谁知天涯何处寄此身?叹漂泊,我已如落花浮萍,且高歌,且痛饮,拼一醉浇熄心头余情。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窗外,雨依然不知疲倦地下着,滴滴敲击在我心上。这多情的夜晚,叫我怎能入眠!

无可奈何的愁,无法排遣的愁,也无法表白的愁,怎一个愁字说得清楚!

【篇三:生活需要诗意】

居一方小室,品一丝清茶,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曾经无数次看着秋雨打着秋窗,秋雨助着凄凉。品着香茗,思绪涟漪着千年前的某个黄昏。

夕阳下,有着一只终不肯栖息的寒鸦和一个同样如此的人。哼着不知名的曲调,穿着简朴的衣服,杖着青青竹枝,脚穿芒鞋,脊背淋湿,微笑不惊,吟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洒脱啊,与生俱来的诗意啊!你从灵魂深处洒脱!是一只不啼清泪常啼血的悲鸟,用不知何为生死、何为性命的诗意,书写一种不畏挫折、豪情四溢的人生诗篇。

落日楼台,断鸿声里的游子长叹一声,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黄土”的痛斥,也有“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的彷徨。太阳渐渐落下,带走了温暖、夕阳和你的泪水。夜,降临了;黑暗,更加幽静;风,更加放肆;雨,更加张狂。而月下你的影子,却透露出一股更加外溢的诗意,“斜阳正在,烟雨断肠处”。你的灵魂永不落,你的心会永远伴随着你的剑,直指边塞敌军。那是一种誓死捍卫自己的信念,犯我中华者必死的坚定诗意。

你,难道不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骑驴高歌的行者么?难道不是“天子呼来不上船”的醉臣么?难?不是散发弄扁舟、破浪当空的勇者么?花前月下,饮酒舞剑。“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洛水清波,泛舟天地。山河还未破碎,朋友还未离散:天还未塌,雨也未下;山也未倒,地也未震;水也未滥,曲也未停……只是酒杯,早已喝干。“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官场上的你早已看不惯春花秋月,只能在诗意中,追寻人生的净土。那是一种从骨子里透露出的狂傲,不屑于污浊的诗意啊!

二十五弦弹不尽,空感慨,惜余情,千古岁月悠悠,演绎多少善与恶,情与恨,合与离,而诗意,也漫延到今天的我们。

【篇四:乡情】

都说乡情便是家乡的尘土,“尘”我不是很清楚,但“土”常常使我想起小时候在大姨家的日子。大姨家,可以说使我乡情中八成情之所系了。

记得每到大姨家的时候,我们总是会去家门口边上那几块田看看。别小瞧这田,它占我乡情牵挂中的三成呢。随着季节的变化,它会把自己不同的形态展示给我们看。春时黑,夏时褐,秋时松,冬时和。说来也好笑,小时候拔草,会把那种着的白菜当作杂草给拔了。因为这事情,我被大姨痛骂了一次。晚上映着月光把白菜重新种回去时,旁边池里的鱼都跳起来笑我。我气啊,气得也跳进了水里,要找它们理论,要不是大姨出来看到我,赶紧下池塘把我拉了上岸,我可能早已一命呜呼了。

一谈到“命”,算是我两成的乡情。小时候我也是命大,捉老鼠把手跌得乌青,找家里的狗把头撞破,甚至偷骑自行车又骑进了水里,狼狈事情一件又一件,如果水里那条鱼知道,估计早已经笑我千遍万遍了。

还有一次去跳广场舞,记忆深刻。不是我说,大姨家那的广场舞是真的太难学了。我一个小孩子,学着学着就摔了一跤,还被旁边大姨脚上的高跟鞋踩了一脚,我仿佛感受到了骨裂的声音。

说到底,这些也不算我命大,不过是我自己小时候那股调皮捣蛋的劲儿太足罢了。但到了现在,却早已丢失了那股劲儿,淹没在这几年死命的学习日子中了。往日作死的性格,到现在已经变为了一种怀念的余情。

随着成长,孩子的顽劣性格会过去,但对美食的渴望会一直传承,又有谁不喜欢好吃的呢?永康肉麦饼在这儿小有名气,大姨、妈妈、二姨、三姨做的肉麦饼我都吃过,小时候还做了一个“肉麦饼评级分析表”,内容我隐隐约约记着是这样的:

大姨:饼皮很脆很薄,肉没有很多,吃着脆香脆香的,给9分。

妈妈:饼皮很厚、内馅有豆子有肉,口感丰富,给8分。

二姨:饼皮更厚,肉却很多,咬着很有韧劲,给7。5分。

……

现在会想起这张表也是有趣,可能是妈妈经常在我身边做着饼吧,吃着总是有些腻了的。但是大姨做的饼令我印象深刻,肉麦饼在我的乡情中,算是占了三成。

现在逐渐长大了,田也翻新了,笑我的鱼儿也去了,家里的两条狗也没了,这些在大姨家的日子,永远都藏在过去的记忆里了。

热门推荐
1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2围绕乐字的作文
3忽视的美丽
4不是马蹄的“马蹄”
5读《弟子规》有感
6钓蟹
7品味苦笑
8吹气球比赛
9那一场雨
10我是小小律师
11登花台
12过中秋
13其实,爱一直在
14龙吟东方,升腾寰宇
15我眼中的”长征精神”
16麻雀,谢谢你
17那一刻触动我心
18难忘的运动会
19为学
20我的动物朋友
21共享时代
22我的外公
23暖暖的爱
24我们班上的“闲事佬”
25我爱你妈妈
26走进《思维的乐趣》
27我家的捣蛋鬼
28垃圾分类
29经典濩落,怎能止泪
30“王青天”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