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走向深处】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题记
犹忆那次端午夜,我无意发现了那本《屈原列传》。我用手将积尘缓缓拂开,走向了你的内心深处。
你出身贵胄之家,自小博闻强识,娴于辞令,在你弱冠之年,你来到了郢都,楚怀王发现了你的才华横溢,便将你留在身边,委以重任,我料你会如衮衮诸公般锦衣玉食,奢华度日,纵情声色,忘却曾经理想……
但是当秦国的铁骑蹂躏着楚国的大地时,大地在哀号,路有饿殍,哀鸿四野。面对生与死的抉择时,昔日那些趾高气扬的大臣们纷纷逃散,而你,却不愿与秦贼同流合污,选择了死。
汨罗江边,你手执笔墨,高管岌岌,长佩陆离,写下“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后,抱起那块置于身边的石头,那块刻着你的决心的石头。你选择了伏清白以死直。你纵身一跃,怀抱着那颗决心,顿时水花四溅,你沉入了江底,而一并沉入江底的,更是一颗真正忧国忧民的——是我将你看得肤浅了,我意识到,在心中感到了深深的愧疚。
尽管你曾因谣言、伤害、诋毁被疏远污蔑,随后又遭流放,这无非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你的那颗心却从未动摇过。
在我继续向着你的深处走去时,你却同时走向了我的内心深处。面对生与死的抉择,有人选择生,却是遗臭万年,有人选择了死,却是流芳百世,青史留名。你,屈原,选择了毅然赴死。因此,将芳香永远的留在了我们心中。
两千年后的一个清晨,我轻轻合上了那本《屈原列传》,人生也多了几分顿悟:在生与死的面前,我们应该灿烂的活着,也无悔的死去。而这,正是你——屈原走向生命深处的同时告诉我的答案。
【篇二:铿锵的声音,中国的脚步】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这四句诗,出自屈原的《离骚》,楚辞,国殇(改成《楚辞·国殇》)。用伟大的爱国诗人的诗来缅怀伟大的爱国英雄,再合适不过。
今天,我怀揣着对70年前抗日战争胜利(把“70周年”放这)的喜悦(心情),激情澎湃地观看阅兵,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一个国家,因为有了希望,所以出现英雄;
一个国家,因为正在进步,所以涌现先锋。
在炎黄子孙流离失所时,在华夏儿女饱受战火折磨时,在中华民族频临绝境时,有这样一种人,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不惜卖国求荣,只为苟且偷生。但同时,还有这样一种人,他们为了人民,面对枪林弹雨,毫无惧色,挺身而出。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抗日战士。
我无法想象他们与敌人抗争的场面,只是(改成“但是”)在看到历史遗留下来的泛着黄色的照片时,内心的感动(却)难以言状(改正“说”);我不知道战士们是如何用小米加步枪打下一个又一个高地的,只知道他们心中都有着一个伟大而艰难的中国复兴梦,有着满腔的爱国情怀,有着不可摧毁的信念。
我们缅怀这些英雄,14年的苦战夺取他们的生命,他们用鲜血染红了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用血肉筑起了屹立不倒的万里长城,才换来今天的太平盛世!
看啊,现在的中国,有着先进的核武器,有着众多的尖端科技人才,有着足以抵抗外来侵略的力量。军人们穿着整齐的军装,庄重而严肃,他们踏着整齐有力的步伐,那一声声铿锵坚定的脚步声印证着中国一步步走向复兴的决心,象征着中国历史光辉的峥嵘岁月!
伟大的毛主席,敬爱的周总理,飞机不必再来回经过祖国的上空,坦克不必再重复辗过天安门的土地,这盛世,一切如您们所愿,山河犹在,国泰民安!当年送您得十里长安街,如今已是十里繁华。
一个战士最好的归宿是沙场,英雄的最高举动是马革裹尸,英烈们,安息吧,愿你们永存!(加上“您们的子孙在继承着您们的遗志,迈着坚定的步子,手握钢枪,意气风发地走过天安门!”)
点评:整篇文章读来铿锵有力,振奋人心,语言善用并列式结构整散结合,有节奏,有韵味。浓浓的爱国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