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收获】
中秋节下午,我们忙着准备晚上赏月时向嫦娥敬献的食品。月饼、苹果、柿子、菱角都有了,总觉得还缺了什么,爷爷说:“来点花生不就行了?走,和我一起到地里挖花生去!”
花生地在一个河坎上,黄澄澄的花生藤铺了一地。抬头向前望去,一棵棵玉米亭亭玉立,狭长的叶子碧绿碧绿的,一个个棒头娃娃被秸秆紧紧抱住,有独生的、双胞胎的,还有三胞胎的呢。粗壮的玉米棒子梳理着长长的秀发,白色的、金色的、黑色的,有的还甩开秀发裂开嘴,露出金黄的牙齿朝我们笑呢!
玉米旁,一棵棵晚大豆在秋风中不停地摇晃着,风儿不时地撩开它那绿色的裙子,从缝隙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一排排、一串串饱满的豆荚簇拥在豆萁上,就像正在为庆祝丰收而点燃的一串串小鞭炮!
花生不像玉米、大豆那样炫耀自己的果实,而是深藏不露。我拿来小锹将一棵花生挖起。刚掀开土,奇迹就出现了,只见一连串的花生从泥土里探出头来打量这陌生的世界。我使劲地将花生藤上的泥土抖去。啊!几十个花生果一个个垂着,像无数的小铃铛在不停地摇摆着。
真是大丰收啊!小小的一块地,上面有粗大的玉米棒子,中间有饱满的豆荚,地下藏有花生,好一幅立体丰收画图!
“人勤地生宝啊!”爷爷指着周围的地说,“你看别人家的坎子都是杂草丛生,而我家的这坎子被我开垦成了良田。先是种上了花生,待花生开花结子后,我又在不影响花生光照的条件下,在空隙处东一棵、西一株地种上了少许玉米和大豆,玉米往高处拔,大豆在玉米下长。谁也不侵犯谁,最后都高产了,这就叫合理间作。”
爷爷富有哲理的话让我明白了许多。是啊,我们的学习生活不也如同种地吗?课上学习各门功课,打好基础,课间开展各种游戏,开发智力,周末和假日广泛阅读、综合实践、劳动锻炼,充分运用每寸光阴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不是也能有一个立体的收获吗?
中秋节让我收获了丰收的果实,更让我收获了人生的哲理!
【篇二:爱永不逝去】
思念,是人生的痛苦;岁月,是人生的风帆。
昔日里,岁月还是如此的年少,总爱看着爷爷两鬓间几丝斑白的头发,抚着他那软刺般的胡须。而此时,已是五个春秋,再也没有,再也没有看到我亲爱的爷爷……
注视着,破旧的茶几上,爷爷的遗像,如此的想象着,沉思着……
年幼时,就跟爷爷生活在一起,少了几分父爱与母爱,但至少还有亲爱的爷爷给予的温暖和无私的爱。爷爷和平凡乡下的年长者一样,老喜欢在一个凉风习习的夏夜,用宽大的双臂将我搂在怀里,任凭我抚着他那有些发白的胡须,而他一边扇着,一边望着皎月沉思,眉头紧锁,真像一位哲学家,时而也会打盹儿。俏皮的我就会轻轻的拔爷爷的短胡须,闹着爷爷,吵醒他好帮我撵蚊子。“哎哟,乖孙女,拽疼爷爷了!”伴着会心的笑,爷爷开始“噗通,噗通”地摇了。甜蜜的笑声,竟然惊动了院内老槐树上的喜鹊……
上学了,稚嫩的我每天都会高兴地伏在爷爷有些驼着的背上,依旧玩弄他已经白了一半的胡子,感觉不再刺手了。一次上学,天阴路滑,我摔了一跤。“摔疼了没有,乖孙女,来,爷爷看看,都怪爷爷不好。”他把我扶起来,却不顾自己瘦弱的身体,背着我寸步艰难地移动。就这样,艰难地越过河坎,踏完崎岖小路,抵达学校。我俩的背影深深地烙在了坎坷的小路上……
少年,带着不耐烦与爷爷相伴,然而,爷爷始终那样和蔼可亲,疼我,爱我。落叶始终抵挡不住岁月的侵蚀。年迈的爷爷病倒了。叔伯们很孝顺,买了许多水果补品给爷爷,他左挑右选,最后挑了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颤巍巍地递给我:“吃吧,乖孙女,你打小就爱吃这个。”“烦死了,我不吃。”因一道难题没做出来而说出这种话。沉默弥漫了整间屋子……
如今,爷爷走了,已是五个春秋。留下的是对我的爱,而我对这份爱,怀着愧疚与遗憾,站在桥的这一边,哭诉着。
泪过无痕,岁月有痕。我相信,爱,永不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