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编剧的作文

【篇一:读《潘朵朵的魔法班级》有感】

在内蒙古包头市,有一名职业作家,9岁就开始发表文章于《儿童文学》、《故事大王》、《红树林》等报纸杂志。17岁出版第一本个人童话《种太阳》。担任中央电视台《七巧板》栏目36集《吹牛皮放大炮》木偶剧编剧,《新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编剧等等。曾获得全国冰心新人新作奖等。这名作家就是段立欣,在这个暑假,我就看了一本她写的书《潘朵朵的魔法班级》。

在这本书里面,每个人物都是有魔法的,而且每个人使用的魔法都不一样。潘朵朵自己的魔法就是一吹气就可以变出任何东西,我最想要的就是这个魔法了,以后都不需要妈妈帮我买东西了!班长蓉儿只要把眼睛一眨就可以拍出一张照片,简直比相机还好用。宁静的耳朵可以伸得像天线一样长,令我想起了天线宝宝!还有一个小朋友叫曹操,这个跟古代的曹操不是同一个人哦,他的魔法是可以隐身,可以走到每一个人面前做鬼脸。还有,还有,于小巧的眼镜是显微镜,可以看见所有细小的东西;哈哈哈的手和脚能变大,把所有东西变成牛肉脯;陈一楠可以改变物体;大张伟一激动就会化冰棒水……

怎么样?形形色色的魔法,又有趣、更好玩,有没有让你有脑洞大开啊,如果没有的话,可能是我介绍得不够好,那你可以自己去看看这本书,找找乐趣;如果有的话,那你更应该看看这本书啊,多看一遍,你的乐趣也就翻倍了哦。

【篇二:追梦】

从前,有一个女孩,她是一个电视剧迷,每一部收视率较高的电视剧她都看过,在看时,她总会发出一些评论:结局太虐心,剧情太悲催,主角死的太惨……如果有一段时间,她没有看到一部令她振奋的电视剧,她就会莫名的郁郁寡欢,一旦有,她就会拥有很大的动力。

有一天,她在思索自己的梦想,三百六十行,到底该挑哪一行呢?老师?飞行员?不,都不是。她问表姐,同样喜欢电视剧的表姐说:可以做编剧!他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人生路太漫长,梦想太飘摇,她不敢认定。

直到《笑傲江湖》大结局播出以后,她发现大家与她一样为东方不败的死感到心痛和凄凉,她发现全国的人们在写诗,做视频纪念东方不败,更有甚者在楼前贴上横幅纪念她,她被深深地震撼了,她没有想到电视剧的影响力这样大,大到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观,大到让人在这个灰暗世界里潸然泪下,她发现了一处前所未有的光明。

她想做一个能改变人,能在人心中种植真善美的人,她坚定了做编剧的梦想,她开始光顾很少去的汉唐书城,开始在一部电视剧播完时学着写剧本,开始更加努力的学习语文,写作文,并总是从一部部经典的看过无数遍的电视剧中挖掘更深层更内在的东西,并把感想写出来,在一遍遍地用心体会中,她明白了——每部电视剧都应该是编剧呕心沥血之作,不应该只争收视率而丢失了剧本的精髓和真谛,因为那才是电视剧真正重要的东西,那才是能改变观众观念的巨大力量。

明白了这点,她开始着手写《追梦青春》,她把所有积攒下来的思想倾注于内。在窗前,有一个女孩望着蓝天,专注地想着剧情,手下有一个本子,扉页上写着一段话:在这个追梦的时代,我们的青春悄然绽放,我们的故事静静流淌……

那是我,也是我的追梦青春。

【篇三:莫丢历史的真实】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娱乐生活越来越丰富,各种历史影视剧也层出不穷,对人们的历史认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认为,历史,还是需要讲究其真实。

任何一个新事物的出现,都会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出现理由。在这个浮躁、快节奏的时代下,荧屏上的一些历史、古装剧的出现,像是仙子初下凡间,带着高洁的气质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可究其内容,你却会发现,一些历史影视剧创作根本不考虑历史是否真实,大部分都是在导演和编剧主观意图的实现中塑造人物的“应有面目”,歪曲了历史,丢掉了历史的真实。

每当在家中看到电视上热播的历史剧,与我所了解所学的内容不符时,我都会告诉家长这些并不是真正的历史,不要被这些剧情所误导。他们点点头之后还会回复我:“大家看电视剧就是图个娱乐,图个乐呵,这么较真还有意思吗?”正因为如此,我更要站出来说我所知道的真实的历史,不要小看了影视剧所给大众认知带来的影响。

一些历史剧其实纯粹是导演和编剧想要表达一些情绪的载体。前些日子席卷各个电视台的大型宫廷古装剧《甄嬛传》,被称作为“职场生存奋斗指南”,它不过是将职场安排在后宫罢了,它的超高收视率说明了当今众多人们在工作中不顺利以及想要取得上位的心理需求。大众在观看时,对影剧所想表达的情绪产生了同类相互怜惜之情,当下那些流行的历史小说和影视剧之所以盛行于社会的原因也大多如此。正因为这样,我们可以把它们拿来看拿来娱乐拿来图乐呵,但对其中的历史描述还是得注意多加甄别。

“史学使人清醒”“读史使人明智”。可曾试想,如若我们所见所闻的史是被改动过的、不真实的史,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影响?这种“史”还会让我们清醒让我们明智吗?我们所坚持的文化自信,所弘扬的传统文化如若不真实,我们的民族自信心从何而来?道路该怎样坚定地走?以历史的真实的角度观之,当下这些历史小说和影视剧确实有历史的误导和方向跑偏的危险。

当然,对待历史剧,我还是保持期待的心,希望多多出现历史正剧,多多出现真正的历史,真实的历史。历史睡了,我们却要醒着,沉睡着的历史需要我们去了解它的真实。当今的人们啊,切莫丢掉那些真实的历史。

【篇四:古装剧,我们该如何对待】

现在的电视剧中古装剧可谓是越来越多,但是人们对古装剧的看法却又很大的分歧,大多数古装剧的播出随之而来的总会是很多的吐槽,究其吐槽的原因,也无非就是剧情安排的不合理,演员经常会有穿越的台词,明明是唐朝人却说出了宋朝词人的诗句;还有就是演员抠图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确是古装剧始终存在的问题,很多情况下是编剧未能够透彻的了解那一段的历史,导致很多的笑话。但是我们作为观众,我们看古装剧看的是剧情,看的是剧中人物的种种,而不是老是把眼光落在那些细枝末节上。有时候的确会因为演员或者后期制作的时候没注意而出现问题,但是我们不能老是抓着那些细节不放,这样的话我们看古装剧似乎就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了。

其实很多古装剧传递出的不仅仅是爱情,更多的是一种家国情怀,最近我刚看完《琅琊榜之风起长林》,这部剧并不能够称得上是完全契合历史,毫无瑕疵可挑,但是剧中萧平旌那种忠君,那种伟大的家国情怀深深地吸引了我,或许这才应该是我们要从古装剧中所感悟到的。

同时我们也希望编剧能够更加用心的去写剧本,让古装剧传递出一种人世间美好的情感的同时又不失历史的真实。

【篇五:做生活的编剧】

有人说,生活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是啊,生活不像河流,幸运的话还有回溯的机会,生活只会在时间的逼迫下一路向前。

有一些人,他们有着丰盈的灵魂。一片叶子,在他们的眼里就是一个春天的童话;一滴水珠,在他们心中就是一个多彩的世界;哪怕是噪音,他们也可以让其演绎出别样的乐章。他们可以在动荡的年代里安然自若,可以在最艰苦的日子里唱着欢快的歌儿,也可以在废墟中翩翩起舞,在烈火中仰天而笑。他们把生活变成了诗的样子。

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乏味的、无趣的、干瘪的。他们自怨自艾又裹足不前,他们抱怨命运的不公,抱怨生活的不平,抱怨生的不易也抱怨死的不安。在生机盎然的春天,他们害怕失去;在阳光灿烂的夏日,他们恐惧骄阳;在落叶纷纷的秋天,他们厌恶虚假;在银装素裹的冬日,他们又嫌弃衰亡。他们的生活,就像是魔鬼编写的剧本,又臭又烂。

而我,虽然没有诗人般轻盈,但也总有阳光相伴。

在这只有一次的人生舞台上,我要做一个合格的编剧。把琐碎的日常改编成一部生动的小说,时而温暖甜蜜,时而跌宕起伏,最终柳暗花明。

【篇六:我的初一故事】

当西安还未摆脱八月的炎热时,我遇到了她,我清楚地记得,那天风和日丽,天高云淡,夏风卷来阵阵炎热,吹拂着我的面庞。

随着“叮铃叮铃”的铃声响起,她走进了教室,站上了讲台,用她那一双睿智的眼神扫视着全班,乌黑的短发显得干练、果断。她着黑色夹克,长裤,白色跑鞋,一看仿佛一位高深不可测的老夫子形象,这些让我顿产疑虑:“不会真的枯燥乏味吧!”可是,现实的丰满度大大超出预期。

开始上课,她拿出两幅图,让我们找出两幅图片中的历史错误,第一幅,宋江玉米地剑指晁盖;第二幅,唐三彩成了供奉之物。我们知道,玉米是16世纪经由海上进入中国,这在几百年前的北宋怎么会出现呢?唐三彩明明是陪葬品,怎么会被供奉起来呢?分析完成,她斩金截铁高声说:“不要看古装剧,编剧大都没文化”,这下可逗笑了我们,真为编剧的可悲而笑,也为我们自己曾一头雾水、满脸呆懵追剧而笑自己太年少。她看见我们这么开心,也自顾笑了起来,露出了我所希望的、久违的、老师的笑。

放下架子,与“民”同乐,这是我所喜欢她的根本所在。

有时她也很严厉。当用她的那双锐利“鹰眼”逮着一丝出神之意,她便低头蹙眉,双手停止运动,声音压低八度,如一只迅猛的白头海雕一般,瞪眼说道:“那个某某,你要玩疯吗?”她的严厉让人胆怯反而敬畏。

同时她的讲话语速之快,可以与庖丁解牛之速比肩,堪比雷电之快,从她口中流出中华五天年文明与西方专制等知识名词,源源不断送入我的脑海,有时竟因专心记笔记而漏记知识点,课后她也会细心帮我辅导补上。

该乐就乐,该严就严,性情中人,知识广而深渊,这是喜欢的第二点。

还记得数次去办公室找她,见她的历史书上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黑红分明,一页书就有约六百字的教案备课,案头常常是几本史书,一本教材,外加一杯香茗,淡雅、悠深。问她问题,她总是极其耐心的解释,讲到你真正的明白为止,从不因不懂而生气,总是和蔼,总是笑靥如牡丹般。

那一缕茶香仍留存我脑海,初一学习中能认她为师,乃是我人生阶段之大幸。

【篇七:从戏迷到编剧】

我们联系黄爷爷的时候,他正在乡里一户人家做道场。我们等了他一个小时。他一见到我们就笑呵呵地问我们:“趁着中途休息的时候,我来见见小记者们,你们要问我些什么问题呀?”

乍一看,黄爷爷就像一个知识渊博老教授。可他亮开嗓子一唱,你就知道他是一个老戏迷。新康有名的戏剧《洪兰桂打酒》就是黄爷爷整理的。《洪兰桂打酒》是由当地流传已久的民间故事改编而来的,一直在舞台上演出。后来,黄爷爷将散落在民间的不同版本的剧本加以整理,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洪兰桂打酒》了。

黄爷爷虽然只学了五年戏,却对戏剧有着深深的热爱。

黄爷爷也是个老戏迷了,十二岁学唱戏,坚持了五年。黄爷爷说:“唱戏就是要敢于表现,胆子要大!那时候,我会表演后空翻了,会连翻两周。只有有人叫我表演,我就脱了衣服,找个空旷的地方,就开始表演。”说到这里,黄爷爷让我们也来表演表演。老师们推荐了我,因为我平时也喜欢哼几句花鼓戏。可看到这么多人,我连忙推托:“我感冒了,嗓子不舒服。”黄爷爷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学唱戏要胆子大,你们小朋友也要胆子大,要大方,要敢于表现自己,才会有进步!”

黄爷爷戴着一副老花眼镜,显得很慈祥。黄爷爷打开了话匣子,和我们说起他当年学戏的经历。他是十二岁学戏,整整学了五年。每天都是五点起床去练功,比如压腿、下腰、吊嗓子、走台步……最苦的是一早起来还不能上厕所,要在练功的时候憋住精气神,把尿给练化了。练了两三个小时后,才能去吃早饭。这样的学戏生活真苦呀!黄爷爷居然还能坚持下来,真厉害!

【篇八:十年后的我】

星光满天,蝉鸣依旧。二十四岁的我工作依旧没有着落,和许多大学毕业后选择北漂的人一样,简历海投,却都石沉大海,没有回音。编剧梦,离我忽远忽近。

我也不知道这样的状态还能在北京坚持多久,也不知道当初选择留下的决定是否正确,许是专业不对口又或是竞争大,总之,我的编剧梦是渺渺无音。那个大学毕业后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和母亲保证一定会成功的小女孩,如今已是底气不足。

劣制的音箱里传出的大提琴声渐渐拉回了我的思绪,是图书馆的打烊铃响了。徒步走回家时,看到小区里居无定所的流浪狗,突然觉得,我们是那么的相似。上楼梯时脚步发出的“当当”声,让心情无比沉重,回想起今天跑去面试的两个剧组都没有结果,又是一阵心酸。

室友抽烟的味道顺着门缝挤进来,熏得我头晕脑胀,胃里一阵翻江倒海。于是“哇”的一声吐了出来,量了量体温,原来是发烧了。果然,人在生病的时候会倍感孤独。大大的北京如同一片汪洋大海,而我就如同一只溺水的小飞虫,一次次挣扎,却又一次次被狠狠地拍下。

勉强支撑着下楼,打车去医院,自己挂吊瓶,跑上跑下了四五次。直到凌晨三四点才回家,走在宽阔的大道上,望着灯火通明的高楼大厦,才发觉这万家灯火,竟没有一盏属于我……

热门推荐
1可爱的鹩哥
2家乡的秋天
3阳光的味道
4童年的我
5找秋天
6刺激的科技嘉年华
7板上运动
8文明不能掉链子
9最吸引我的四季
10快乐的义卖活动
11此处伊人是风景
12《朗读者》观后感
13沙漏
14神奇的笔记本
15韶山灌渠游记
16正能量
17讨厌的公鸡
18守住心灵的执着
19母亲
20放鞭炮
21老师,我想对您说
22岁月胡同
23未来的住宅想象作文
24共享有个“度”
25我的老师
26心中的锁
27共享温暖
28珍惜当下
29实践基地之旅
30《再见,小兔子》读后感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