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青春因书籍而不同】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足不出户便可赏遍世界风光,人生百态,神游古今,魂追先哲。打开一本书,就是进入一个不同的世界。
儿时,摇摇晃晃的火车上,看着一篇篇童话,历史故事。感受关羽,宋江的忠义,吴用,诸葛亮的运筹帷幄,还有一个个邪不胜正的小童话。书籍带给我一个光明正大的世界。
小学,开始相信世间的绝对公正,唾弃姜维,李凌,解缙这些投降的文臣武将,开始鄙视张居正,杨延和这些弄权之相。当坐着地铁,或者看着同龄手中不是书而是ipad,iPhone时不经意流露出羡慕的眼光。
如果,青春没有书籍,恐怕我的认知也仅于此了,就好比鸟儿折了翅膀。但青春的旅程因书籍得以延续,也因书籍呈现出不同的光彩。
青春的书籍高唱着崭新的旋律。《悲惨世界》揭示着法律的不公,质疑人性的平等。重读《明史》。解缙不在可耻只是一个面对生死选择无能为力的孩子。三国姜维,让我懂得隐忍,权倾朝野的弄权之相坚守的却是一心为国的满腔热血。没有书籍,我会错过太多,正是书籍为我的青春打开一扇扇大门,畅思古今中外,将一条从不完整到完整的三观之路为我铺开。
不知何时起,在火车,地铁上看到高科技玩的不亦乐乎的同龄人,不再感到羡慕而是为对方的青春错过太多精彩感到悲哀。凝视着手指,陪伴我春夏秋冬的书籍,一切因它而不同。
它让我从懵懂无知的孩提,成长为一个真正热爱阅读的少年,爱它用历史告诉我该如何选择,爱它用思想告诉我该如何生活,它渲染出一个独特的青春世界。青春因它而不再无知,青春因它而完整地了解整个世界,青春因它而不同!
【篇二:那份爱并不遥远】
国家,是每一个国民共有的家,我们队国的热爱,永远不能消亡,也包括我的这颗赤子之心。
在古代,有许许多多的人才却怀才不遇,李白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当然也有爱国名仕为了国家抛头颅,洒热血,却被奸臣小人毒害,死于非命的,像杨家将、岳飞、辛弃疾等精忠报国的一代英雄豪杰;而有些人,却壮志未酬身先死,比如诸葛亮。
自古英雄出少年,代代豪杰,代代传承,代代为国。
战国时期的秦国猛将白起,是秦国镇国之宝,立功无数,使秦国于西北地区便威震四方。在白起即将攻破赵国时,秦相范雎畏惧白起的功劳之大,向秦昭王进言,致使灭赵的大好时机白白流失,后范雎再进谗言,竟让秦昭王逼死白起,而白起毫无怨言,举刀自刎。
三国有许多忠义之士,为国捐躯,甚至献出了自己的一生。诸葛亮是三国著名的军师,他为了蜀国能一统中原,献出了自己的一生。为了蜀国的建国大业,他耗尽了心血,不论大事小事,他都事必躬亲,从不交手他人。正如他在出师表中所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样。姜维继承了诸葛亮光复汉室的使命,不断地征讨中原,但最后,仍然是家破国亡的结果,悲愤的姜维就此自杀。
郭嘉,被后人称作鬼才,后人还有“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说法,他侍奉曹操,为了曹操的统一天下而着想,最后因劳累及水土不服而病死在了征讨袁谭、袁平的路上。
三国注明的爱国之士当属吴国的陆抗、陆逊之子,他在守卫荆州做出了极为重大的贡献,因为有他,以至于晋国十几年都没能灭吴,直至陆抗病死,晋军才能长驱直入,灭了吴国……
他们的赤子之心,那种爱国的一腔热血,我似乎感受到了,他们一心为国,仿佛就在我身边围绕着,他们为国捐躯的精神,让千百年后的我们仍然能感受得到,他们并不遥远……
【篇三:我最敬佩的一位】
在《三国常演义》中,有无数英雄豪杰,而蜀汉名将姜维则是我最敬佩的一位。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县人,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
诸葛亮曾说:“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李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明代思想家李贽则以四字评价姜维:“又一孔明。”而历史中,姜维也确实是这样的人,是一个忠义两全智谋神算、文武兼备、孝敬母亲的人。
姜维投降诸葛亮时,恰逢马谡兵败街亭,诸葛亮率军全线撤退,此时姜维的母亲尚在冀县,所以与母亲分开。后来姜维母亲写信给姜维,让姜维回乡。姜维回信说:“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好一句“不在当归也”!
这,是姜维的忠,对国家的忠!
蜀汉延熙十六年秋,姜维起兵二十万,出阳平关再次伐魏。姜维在董亭与徐质交后大败。后,姜维造木牛流马运粮,诱杀了徐质,又于铁笼山围住了司马昭。可魏将郭淮和陈泰挫败了羌兵,又闯入姜维大寨,蜀军败回汉中,姜维退走,郭淮来追,竟被姜维用郭淮射来的箭射杀。
这,是姜维的智和勇!
《三国演义》中描写道:一老军又言:“这姜维姜伯约将军呐,不单武艺超群,足智多谋,还有一特点,他侍母至孝,不用说天水,就是在汉中、陇右一带,也没有不敬佩姜维的人呐!”
这,是姜维的孝,对母亲的孝!
三国时期,延佑十八年,名将姜维率军第三次北伐,期间,以身殉国。一位足智多谋,侍母至孝,忠义两全的英雄豪杰,从此记永远地走了!可是,他的气概却永远活在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