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辣】
人生至此,每一种味道都已尝过,但要说我最爱的,印象最深的,非辣莫属了。
我自己并不是一个擅长吃辣的人,但多多少少对每一种辣都有所涉及。其实,辣是一种统称,其中门类许多,有让人吃了以后满头大汗的浓辣,有让人老远就能闻到的香辣,有让人吃了还想吃、欲罢不能的麻辣,有加少许醋、风格不同的酸辣……
辣就像一位“上位者”,无论处于哪种环境,都能将自己独特的魅力散发到极致,在每一种味道上都烙上属于自己的印记。它是味道中的“王者”,无人能降压它。
辣代表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着红红火火,是喜庆的颜色。春节,一家人坐在一块儿吃火锅,每一个人脸上都带着笑意。爷爷奶奶会从橱柜里拿出自家制的辣酱,那是我吃过最好吃的拌酱,没有之一。于是,吃着吃着,每个人的脸上都红了起来,是兴奋,辣意在空气里弥漫扩散开来,并不刺鼻,我渐渐陶醉了……
说起辣,又不得不提爱吃辣的东北人。假期里在一家东北饭店打工,那是我第一次和东北人相处。他们文化程度不高,但知道的却很多,有身边小事,有生活琐屑,甚至于国家大事;他们喜爱聊天,聊天声音极大,老远就能听见他们说不完整的卷在一起的普通话;他们不拘小节,放荡不羁,一个个都狂傲不已,说的话能铲平几座大山……但我有时能听出他们对于生活的无奈,他们似乎在用“辣”来抵御人世的冷嘲与热讽;他们一日三餐都离不开辣,几乎每个菜里都要放辣椒,典型的无辣不欢。兴许因为是从小生活在一个崇尚辣的地方,即使如今身处异地,但口味却从未发生改变。他们的存在总让我产生怀疑,是不是每一个爱吃辣的人都是这样?
辣是一门学问,懂得吃辣,会吃辣,能吃辣更是一门学问。对于辣,我永远爱并畏惧着。
【篇二:美食分享会】
“哇,这是怎么回事?小青龙作文班的座位搬迁了吗?”我刚进补习班,就看见被摆成“回”字的桌椅,就算今天是每期一度的美食课,但把桌椅摆成这样,也太奇怪了吧!嘿嘿,今天李老师肯定又在玩花样!
上课了,当李老师说今晚要玩“美食车轮战”时,我的内心一个激动起来,同学们也瞪大了眼睛。李老师还说攻略是:零食不动,人动。我在心里想:这还用说,难道零食能像轮胎一样在桌子上滚来滚去,从一张桌子上蹦到另外一张桌子上?
要开始吃了,我们把零食放在了桌上。我环视了所有的零食,有粘粘的、甜甜的可乐糖,有要把人牙酸掉的话梅,还有香香脆脆的薯片……
开始了,我先把自己的一颗可乐糖塞进嘴里,不料牙被粘住了,而它好像在我的嘴巴里得意洋洋的,似乎在说:“你这个家伙竟敢吃俺,不想活了吗?看我把你的牙粘二为一。”到下一桌了,我看了看没啥美食,就吃了一片“兔耳朵”,而我的眼睛正在扫描美味的食物。忽然,我的眼睛捕捉到了猎物,正是下一桌散发出诱人的香味的小鸡翅。那小鸡翅似乎知道我看中了它,就对我说:“快来吃我呀,不吃就要没了。”终于到了去下一桌的时间,我飞奔过去一下抓起大鸡翅,啃了起来。“啊,辣死我了,我要吃水果。”我大口吸着气,跑向苹果,一连吃了好几块,才渐渐没有了辣意。小李的吃相最为奇特,他基本上就没有什么不会吃的,看见什么就往嘴里扔什么,他的嘴简直像个无底洞。
今天晚上,我顶着大肚子高高兴兴地回了家。零食真好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