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暗箱的作文

【篇一: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有人说:“十年磨一剑”。可是和一群孩子摸爬滚打了十年,我突然觉得自己好像空空的了。原来,这几年,我只注重怎样去教孩子,却忘了适时地补充自己。每每自己感慨:我好像没有时间读书了。只会对孩子说:时间像海绵,挤一挤它还会有。却忘了告诉自己。

读什么呢?随手拿起其他老师桌上的《山东教育》小学版翻了起来。瞧!这不正是我所需要的一本书吗?它没有长长的篇幅,适合我现在的性格。它拥有的是对教育事业的反思和理解,这正是我所需要的。它汇集了更多精英老师的思想、方法,值得我学习。从此,它成为我的朋友,我从它的身上收获良多、受益匪浅。

一、开阔了我的眼界,提高我的创新能力

臧克家曾说:“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确实是这样的,多读书,特别是读一些与教育相关的书,就常常会惊叹“原来课还可以这样上”,“我怎么没想到呢”。在《山东教育》中不但有教育版,还有教学版,不仅有刊物文化还有校园文化。它包含了小学阶段的所有学科,这使得像我这样只接触语文的教师可以观看其他学科的课堂,而这些学科中的许多东西是触类旁通的。

比如,我阅读了《山东教育》2013年第10期中的一篇文章《解暗箱教学策略浅探》,让我豁然开朗。这位老师写的是科学教学中的暗箱策略,但在语文课文中也存在许多类似的暗箱,那怎样引导学生明确教材中的暗箱在哪儿,怎样寻找正确的突破口揭开它,这位老师的做法值得我学习。我把他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所以经常去读这些方面的书,在教学实践中思路会更宽,更具有创新性,这也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

二、引领我更深入地钻研教材

新课标施行后,刚开始教学时,对新的教材不会分析或者分析地很浅,不会自己深入研究。有一次我拜读了《山东教育》有关全国小学语文名师--党照虎的有关文章,让我茅塞顿开。在文中他多次提到:“教材解读要得法,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党老师对解读教材有自己的“一二三解读法“。即:把握住”一放一收“,掌握两种读书方法,做到三个“乐于”。在后来的备课中,对于教材分析,我试着运用党老师的方法,发现自己对教材的分析慢慢地能准确定位了。是呀,多读一些教育类书籍,依靠深厚的教育理论作支撑,这对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分析教材是很有帮助的。有了一定的教育理论做基础,我们慢慢就会明白为什么课本上这样设计,为什么又要那样处理,遵循的是什么教育规律等等,知道了这些,在教学时就能更好的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也就有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一定的改变和重组。教材研究透了,相信课堂质量肯定会提高。

三、促进自己多关注课堂细节

在阅读《山东教育》教学版中一些优秀教师对某一课的课堂实录时,自己就会反思,自己当初上这一课时的做法,把自己的课堂实录和别人的对比,觉得自己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或者有些地方自己的处理方法会比别人更恰当一些。通过反思、对比,使自己更关注课堂的细节。

比如说:课堂上对学困生的关爱够不够了,上课过程中有没有关注全体学生了,某些方面有没有让学生养成习惯了,是不是忽视了一些教学中重要的隐性问题了等等。而当你关注这些细节后,自己的课堂将更加精彩。

伟大的教育家孟德斯鸠曾说过:“至乐莫如读书” ,就让我们在百忙之中抽点时间来好好读点书,边读边思,与思考结伴,为自己的成长之路打下扎实的基础吧!

潍城区南关街办武家小学 王萍萍

热门推荐
1钢琴,想说爱你不容易
2不敢忘记
3舌尖上的家
4第一次经历地震
5社会新时代
6留住心底的那缕阳光
7如果我是《小王子》里的那只狐狸
8大课间
9信念
10爱撒谎的猫咪
11给军人爸爸的一封信
12诚信引领我成长
13冬天之希望
14我的卧室
15共享也是“共护”
16致过去的我
17彩秋
18那缕轻月依然
19大街·小巷
20当我面对真情的时候
21生活的魅力
22洋葱
23我变成了老师
24未来的衣服
25我的拿手好戏
26谁的本领大
27捉贼记
28这个夏天
29生活深处
30难忘的一学期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