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孔子游的作文

【篇一:在阳光下看人】

总有一些人,对生活抱着偏见,看见豪车,就认为那是靠不法手段得到的;看见女孩上了别人家的车,就以为那女孩不干净,对于报纸上的花边新闻和不幸事件,他们永远表示出比对于国家大事更为浓厚的兴趣。我们称其为——“愤青”,或者说,“批评家”。

或许不是社会造就了“愤青”,但“愤青”们一定或多或少地影响了社会,他们让人们沾染上了一丝不辨是非的武断。

前几年有过这样一张照片:一个叙利亚小女孩,误把摄影师的镜头当成了枪口,于是她在镜头前举起了双手。这张照片当时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痛骂战争带给孩子伤害的大有人在。可有多少人注意到了小女孩的眼神?坚定而又透着希冀,那不是目睹太多死亡后的麻木无神,而是对那渺茫的一线生机的渴望。这样的眼神就像一束光,穿透叙利亚灰色的天,那是无情纷飞战火下民族的未来。

这是叙利亚,在生命如此廉价的世界里,即使是最小的孩子也不曾丧失生的希望。在这个国度,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真主给你三天的时间,去看清罪恶的源头,三天之后,会有奇迹降临。于是,一个又一个的三天,支撑着他们活下去,一代又一代的叙利亚人,近乎偏执地追寻着那遥远的奇迹。

只因,他们不“愤”,从不怨天尤人,这是多少炮弹也无法磨灭的乐观。

曾经看过《秋水》,孔子游于匡,被卫人包围,却弦歌不惙,有人问他为何这样快乐,他说:“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多么通达的回答,明知天道无常也偏要逆天而行,这是对命运的抗争,因为他知道,迷雾茫茫之后依然有耶稣光,如梦如幻地从九天之上倾泻而下。

一世怀惴着阳光,行走于人世间,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而所谓“愤青”,他们是不配拥有阳光的,在熠熠的光辉下,他们所以为的惊世骇俗,也只如陈年的斑驳,冷落了一个人的可笑,他们不会在阳光下看人,从来不会。

你从阳光里看人,如同独坐须弥山巅,将万里浮云一眼看开,澄澈的双眼倒映着天地的轮廓,将那些渺小得几乎可以忽略的污浊,一并忘却。

【篇二:刚毅坚卓,弦歌不辍】

《庄子》云:“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辍。”今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将无数师生阻隔,纵然病毒能使校园失去往日的朗朗书声,却磨不灭我们刚毅坚卓的求学品格,斩不断教育千年的弦歌不辍。

“躬身入局,挺膺负责。”即使身在家中,我们也能感受到,疫情是一次没有硝烟的战争,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作为青年学生,学以报国是我们的使命,书写未来是我们的前程。回首八十年前,西南联大的师生秉承着“学术救国”的信念,于烽烟战火中辗转流徙,于陋室茅舍中传道授业,“执中国学术之牛耳”;周恩来年少时“邃密群科济世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们以文明之光照亮了当时中国暗沉沉的天空。八十年后的我们,任重而道远。疫情当前,秉烛夜读,不忘初心,不辜负一线医护人员为我们提供的安全保障,作为“00后”学生,用实际行动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以十年面壁之辛勤,一破疬疫之瘴雾。

“宅其身,抱道行”。古人常谓“道不远人”,这段特殊的学习时光如同筛子,筛得我们迷茫无措,也会筛得少数人出类拔萃,这即是“道”的考验。当我们感到空虚无助时,请抬头眺望:方舱医院里,有学生挑灯读书,只为高考做最后冲刺;乡村星夜下,有父女相守,在昏暗的灯下专注学习。互联网的推行,使我们不必像古人那样负籍从师,自律的身心,则可以让我们与外界的不安和喧嚣隔离。“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埋首书卷,仿佛让我找回到了智慧,勇气与希望,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读书学习为我们的生活平添了几分沉静之气,以更加开阔的胸怀与眼界,迎接疫情散去后的春天。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每节精彩生动的网课上,都少不了老师的琢玉之工和大家积极的互动。我们看到,有西藏女孩,在茫茫雪山之巅视频学习,也有黄冈教师,在层层高楼天台直播授课;清华园中,九十五岁的张礼老师与学生通力合作,上演了一幕幕“教学相长”的动人画面。家中学习亦是如此,听到手机中传来老师和同窗熟悉的声音,我的脑海中浮现出雅斯贝尔斯所说的,教育的本质:让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以刚毅坚卓之志,行弦歌不辍之道,这个三月,请让我们放下手机,抛弃迷茫,以学与思为火种,驱散严寒,为世间带来光明与温暖。

热门推荐
1在“五 味”中成长
2绿豆发芽观察优秀作文
3四季的校园
4一件感动的事
5告状
6出错作文600字初中叙事
7长大以后做什么
8诚信
9教师节作文
10读鲁智深有感
11爸爸,我想对您说
12写给高中的自己的一封信
13朋友
14
15给孔子的一封信
16童年的秘密
17
18父亲的背影
19我努力读懂李逵
20四年级我的心儿怦怦跳满分作文
21护蛋行动
22我想当宇航员
23我和爸爸
24为他人黙黙许愿
25那事想起来就后悔
26鲁宾逊漂流记读后感
27雨中的无聊
28感谢命运
29集邮让我学会等待
30钢笔的自述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