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放假】
岁月如沙漏,在叶绿叶黄的变换中,在月盈月亏的交替中,在鸟语莺飞的季节中,翻一页书,煮一壶茶,便是十四年的光景。在这十四年里尝到过蜜般甜,果干香,酒般浓,也尝到过茶般涩,泪般咸,药般苦。花盛鸟聚,生活平静却又精彩,在学海里畅游时,偶尔停下来小歇片刻,体会身边如花如仙般的美景,也不失为美丽之事。
说到“小歇片刻”,最令孩子们难忘的应是放假了。同小伙伴结伴出去赏花玩耍,在家中游戏打闹,亦或者是聊天看剧都很令人向往,于我来说,放假首先排在第一的肯定是开心玩耍,那些什么烦恼忧愁几乎是不存在的。
小的时候,放假就是和小伙伴出去玩,出去“疯”,印象最深的便是过年放假时和邻居小孩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寻乐子。记得邻居最爱玩爆竹烟花,不过一般只有一个个小爆竹玩。瞧,她看见一个小女孩在前面玩,猫着腰,轻轻的向她走去,不时还提醒周围的人别出声,到达女孩身后了,将小爆竹一丢,“啪”一声响,虽不是很大声很吓人。但也把小女孩吓了一跳,女孩看着朋友得瑟的笑,一股脑将手中也有的小爆竹往朋友的方向乱丢一气。你瞧,农村的孩子可不怕什么爆竹,他们是爆竹陪着长大的孩子,儿时的欢笑在爆竹声里。
长大了些,放假是和父母亲人户外运动,要不然就泡在书海里游玩。在接触了更深更广的空间后,我发现世界真的很大,没有接触的东西真的很多。去外面跑跑步,看清晨薄雾里的景色,凉凉的空气扑面,偶尔还有周围跑步锻炼的声音,静谧的同时又似乎有跳动的音符在耳边顽皮。可我还是最爱书中保尔的钢铁精神,鲁滨逊的永不放弃,贝多芬的音乐之梦,海伦的乐观顽强……一切于我而言都似乎灌上了甜美的蜂蜜水,镀上了精灵的魔法,活蹦乱跳里洋溢着青少年学习到的乐趣。
假期里,有时连一口香软的饭,一场回笼的大觉都令人格外欢喜,这或许就是放假的魔力。采一朵花,赏一棵树,放假的美丽永远道不尽,心之美好,向往憧憬每一份活力。让放假的活力带着我们学习与进步,一切将会是美丽的延续!
【篇二:龙城乡情】
常州是我们美丽的家乡,作为一个常州人,怎能不了解这里的文化呢?今天,常州开放大学的董农美董教授,为我们介绍“龙城乡情”。
“老常州眼里的‘常州’,东到水门桥;北到青山桥;西到文在桥;南到弋桥。”董教授这样说道。
“商朝末期,”她刚说完这词,就把我们带入了古代。“有位名叫季札的人,他三次让国,聘鲁观乐,冢树挂剑:季札出使徐国,徐君见他身上那把镶嵌着宝石的剑,羡慕极了,徐君虽然心里喜欢,却不好意思表达出来,只是不住地朝它观望,季札虽心知其意,无奈出使诸国,宝剑是身份的象征之一,不能相赠。季札内心暗想道:等我办完事情之后,一定要回来将这把佩剑送给徐君。等到季札出使返回,又经过徐国时,徐君却已经过世了。他站在徐君墓前,内心有说不出的悲戚与感伤。他望着苍凉的天空,把那把长长的剑,挂在了树上,心中默默地祷念着:您虽然已经走了,我内心那曾有的许诺却常在。希望您的在天之灵,在向着这棵树遥遥而望之时,还会记得我佩着这把长长的剑向你道别的那个时候。他默默地对着墓碑躬身而拜,然后返身离去。”我听完,不禁想到:季札真是一个守信用的人哪!
接下来,董教授讲的都是每个常州人都知道的,那就是我们常州的特产。
董教授说:“常州的萝卜干香、甜、脆、嫩;大麻糕色呈金黄,香脆松软甜嫩,皮薄酥重,层次分明;芝麻糖不僵硬,味香甜酥。非常好吃。”
董教授还告诉我们,常州人文荟萃、成就斐然:刘海粟的妹妹杨守玉的乱针绣极为有名;文学家唐顺之;学派庄存与;实业家刘国钧……等等。
这次董教授的讲解让我更了解我们的家乡——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