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沦丧的作文

【篇一:别绕开乞求的手】

郭敬明说:“这是一个匕首般锋利的冷漠时代”。我想他说的很对,现如今,面对轻生者,绝大多数人只会拿出手机拍照,发朋友圈,当个段子当个谈资。面对摔倒老人,好心好意帮助他,却反被他讹诈。我们痛斥人情冷漠,呼吁人间大爱,自身也常常在冷漠与道德的边缘上纠结挣扎。

实在可悲!

尤在我听到小悦悦的遭遇,心中更是一片凄凉。幼小的生命,被无情的车轮碾压两次,路过的十八个人无一愿意帮助她。唯有位拾荒阿姨救助了她,却引来网友的抨击:“炒作”、“为了奖金”这些匪夷所思的帽子被扣在这位阿姨的头上。于我万万不能理解——自己旁观,质疑别人的善良。呜呼哀哉!鲁迅先生曾写过中国人麻木观看同胞被杀,如今有人充当智者抨击善良,忽视自身,当可谓“道德沦丧”!

我一向将“道德沦丧”看作是很严重的词,用它来形容同胞,未免有些尖酸刻薄,然而面对社会上层出不穷的“小悦悦事件”,似乎也只能用此词解释冷漠发生的原因。我不是诗人,不会衣袂翻飞,走路不稳,仿佛随时要入江而去借此抒发自己的忧国伤时。我只觉得,周围的人对这种事情,抱着一听就过,激动者会抨击社会的心态,是没有意识到冷漠后的危险。难不成只有亲身体验过,才会斥责冷漠的人们,忘记自己曾经也是其中的一员吗?那些忙于指责别人冷漠或是抨击别人的“伪善”人,低头视察一下你自己的言行吧!你才能发现自己没有立场,没有资格,做的不过是可笑又可悲的事情罢了。

看到此处,是否对社会生出一种失望之感?且慢,江西宜春的两名高三学生,见义勇为,被持刀歹徒伤害,错过了一年一度的高考;沈阳一位老大爷被雪后骑电动车的年轻人撞到,对撞人者说:“孩子,我没事,我有医保,你赶紧上班去吧”。但他其实只是一名保安,月薪只有1750元,根本没有医保。人不可能只有冷漠的一面,平凡人带给我们的正能量正是消除冷漠的最强药剂。正如犹太作家威塞尔先生说:“美的反面不是丑,是冷漠;信仰的反面不是异端,是冷漠;生命的反面不是死亡,是冷漠”。只要你肯对别人的无助伸出援助之手,得到的一定比避免惹祸上身的好处要多很多。

【篇二:品德的沦丧】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文明品德的修养一直在人们心中有着崇尚的位置,一直统领着中华儿女三千多年思想的儒家文化,推崇的也是礼仪及文明品德的修养,这已经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是做人的第一标准。但随着文化的改革,时代的更进,多数人们心中再无文明这一说,这一思想首当其冲,在许多人们的观念中,道德已经沦丧。

春节,中华的传统节日,过节前半个月,家家户户便开始为新的一年筹备,街上满不是红红火火,热热闹闹,一派迎春之景。走在街上,我心中却无一丝欢愉之意,“白色垃圾”成堆成片,肆无忌惮地占领着街道,似乎春节才是它们普天同庆的节日。一个小伙就明目张胆地从我旁边,穿过丢下垃圾,我怒不堪言,想上前理论,母亲却拉住了我的手:“晦气。”我只得忍气吞声。

我和母亲来到一家餐厅,一片喜庆,人山人海,只想到柜台前点菜,却被人挤得左来右去,人群漫无秩序,嚷骂是非,费了好大的力气才点了单。吃了没多久,就有人与餐厅起了矛盾,大声嚷吵,不少人前去凑热闹围观,餐厅只能退步。

我和母亲吃完了,我也想推椅子走人,母亲却看着我:“人要讲文明,要有品德素养,我们不去看别人,但要维持自己的底线!”我明白了母亲的意思,端起饭盘去找垃圾桶。我身旁的客人们都用鄙夷的眼光看着我,他们就将残余剩饭留弃在桌,大摇大摆的走人。

我从不见异思迁,依然送去饭盘,管理清洁老奶奶接过我手中的饭盘,她有一点感动:“真是好孩子,谢谢!”

这一声谢谢听得我很难过,很懊恼,吃完饭送饭盘难道不是每个理所应当该做的么?这种品德的素养不是每个人都该有的吗?现在国民的品德修养已经沦丧了吗?

现在,国民在外不讲文明的现象新闻越来越多,每一次看见,我都很痛心,很担忧,就连外国人也给我们填上了标签。但我相信,那只是少部分人的不文明行为,而大多数人是明礼懂礼的。

在此,我只想呼吁那些人:“请与‘品德沦丧’道再见!”

【篇三:放缓“共享”的脚步】

多久不曾静静品着香茗,任绵绵遐思在雨中游弋了?又有多时未曾体会过“云中谁寄锦书来”这种不为效率,只为韵味的美了?

屋外,细雨霏霏,把车水马龙的喧嚣掩在了蒙蒙雨雾中。共享单车、共享书店……我们这个时代似乎被“共享”所包围。“共享”高扬“便利生活”的大旗,举旗人却可能怀揣“快速”、“功利”、“物欲”之心。我们试图以重复利用来加快生活的步伐,但我们何曾想过,“共享”与“独享”如何权衡?

过分追求“共享”,让我们无暇细品生活的美。试想,从地铁下来后一窝蜂地涌向共享单车,只为省去“最后一小步”的疲倦,这样的生活真的美吗?何不放缓脚步,从地铁站归家的路上,尽情品味细琐的美好。踏上走过数遍的回家之旅,用心咀嚼,你能发现“天街小雨润如酥”的萌动,还能捕捉到“人迹板桥霜”的闲适,更会有”欲辨已忘言“的感悟……

毕竟,生活的点滴,才能激发灵感;独立而深刻地思考,才能探究真谛。“共享”剥夺了我们感悟“美好”的时间。

“共享”,有时让人性的阴暗面无处遁形。

无疑,“共享”的初衷是为人们提供一种全新的社会福利。然而,过快地“共享”在某些程度上,铺就了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温床,沦落为道德沦丧、胡作非为的帮凶:于是在“共享”其利的同时,挤占公共出入口、侵占人行道、霸占盲道的充斥“功利”、“物欲”的“单车围城”现象成为和谐社会中一抹暗淡的风景;于是,“脚砍断,手扭歪”、拔掉座椅“砍头示众”、喷油漆“毁容”的共享单车横卧街头,成为美丽城市中一点令人生厌的瑕疵……凡此种种,令人堪忧,其恶果不容小觑!

这里,我们不妨换位思考,若将部分“共享”回归“独享”又会如何呢?

显而易见,人们不仅不会随意践踏自己的单车,而且,因为是“独享”,自然会多了一份珍惜、一份责任、一份义务。而这份珍惜、责任与义务将会促成一种文明、和谐、有序的行为准则和社会公德。这份美丽的“独享”,使我们“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份美丽的“独享”,为臻于“兼济天下”的社会大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可否认,共享在生活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些便利,可是其背后那张牙舞爪的“快速”、“功利”、“物欲”甚至是道德沦丧着实让人不寒而栗。过滥的“共享”是浮躁而廉价的。它缺少了独品美好的从容与淡定;它缺少了为人着想的高尚与大度;它缺少了生活最本质的静谧与善良。

放缓“共享”的脚步,用“独享”来使内心更充盈吧!怀揣善意,感悟美好,任它窗外光怪陆离、车马喧嚣!

【篇四:让道德的星空灿烂】

在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一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

——康德

悠悠华夏,礼仪之邦。文明古国,绵延不绝。在历史的星空里,道德,曾犹如繁星闪耀,照亮人性之光;中国人,也以“知书达理”,“温、恭、良、俭”着而享誉海外。然而我们走进当今的工业文明时代,道德的光芒却在慢慢黯淡,甚至正离我们远去。面对道德的沦丧,我们是否该重新反思?

道德,曾如一轮朗月,照彻历史的星空,彰显人性的尊贵。孟子说过:“生亦我所欲,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的“义”又何尝不足体现他高贵的人格?文天祥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又何尝不是在用他富贵不淫威武不屈向我们诠释着他极高的道德修养和浓烈的爱国情怀?还有那历经十九年飘泊,持节牧羊的苏武,即使饥寒交迫、走投无路也不愿背上投降叛国的骂名,不也是向我们显示了他忠贞不二的高尚道德情操吗?

或许他们只是历史的一个过客,或许他们的一生都是在贫困潦倒中度过,或许他们的身躯早已融入了祖国的山河,但是他们高尚的道德,留给我们的爱国荣辱感却一如往昔,他们足够让我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丧失了道德的人生如恶之花,在贪欲的土壤里恣意生长,却最终被历史和人们遗弃。海涅说过:“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长出灿烂的鲜花。”同样生命也不可能从不道德中结出甜美的果实。二战罪人希特勒丧尽天良,浑身上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最终战败畏罪自杀,永遭人们唾弃;陈水扁丧失道德,贪污受贿,违法乱纪,倒行逆施,分裂祖国,最终身陷囹圄,遭人唾骂;达赖、热比娅之流丧失道德人性,领导暴力分子制造“打砸抢”事件,最终只能流亡海外,无家可归。

他们也是历史的一个过客,但他们不会让我们折服,他们只会在历史的纸张上留下一个个污点,他们道德的沦丧不仅使他们的人生变得阴暗,也会永遭世人唾弃。

然而,当今社会也正面临着道德的沦丧,人性美好的缺失:从武汉老人举砖砸车,青年被迫开胸验肺,酒后车祸四死二伤……我们看到了当今社会的一幕幕的不道德行为,我们何尝不痛心疾首!在道德遭受严峻考验的时候,我们不应忘记屈原“以身祭国难,水中离骚韵”的精魂,不应忘记陶渊明“弃世赎己身,南山五斗魂”的品格,更不应该忘记文天祥“国破丹心在,绝品传古今”的赤血丹心,作为新一代青年的我们,应该主动承担起拯救道德的责任,呼唤美好人性的回归重任,让道德薪火相传。

道德犹如涓涓溪流,让我们去聆听它淙淙的流淌;

道德犹如绚丽彩虹,让我们去欣赏它的斑澜色彩;

道德犹如含苞花蕾,让我们去享受它的阵阵暗香。

让道德的星空永远灿烂!

热门推荐
1我的新春日记
2炒菜作文
3那一把伞
4写美食的作文
5金秋校园
6最美的风景
7月夜遐思
8美丽的校园
9又见那月又思那人
10你让我如此美丽
11我·乐器
12母女之战
13有你我的年华不寂寞
14我心中的英雄优秀作文
15秋天的树叶
16记一次课外活动
17珍贵的书签
18泰国之旅作文
19恐怖的鬼船
20推荐一本书
21记一次远足活动
22考试的作文
23红旗飘飘,引我成长读后感
24夕阳下的背影
25家乡的柳树
26信任,成功之门的钥匙
27定格在记忆里的画面
28蚯蚓的自述
29放逐感恩的心
30秋天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