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愉快的假期】
在这个假期,我做了许多的事情,如在大顶子山上看日出,在乌苏里江第一塔上俯视俄罗斯边境,在虎头要塞上方的虎头要塞博物馆中了解日本人的恶行,虽然这些美景、遗迹让人留连往返,但这个假期让我感触最深的却是一部电影——《我和我的祖国》。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从开国大典至2015年“九三”阅兵中国的一次又一次的进步。在这些故事里,让我最难忘的就是“前夜”这个故事了。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在开国大典前夜,电动升旗装置出了问题!五星红旗升到顶端的力道太大,阻断球“抵挡”不了,竟然一下子断裂了!明天,可是全中国人民期待的日子,现场会有二十万人观礼,这件事更是在直播的情况下,通过电视传播到世界各地,容不得出现一丝失误。这可急坏了众人……林治远想到了办法,可以炼制出最坚硬的钢。百姓们纷纷捐赠制钢所需铸铁,可还是缺少最重要的一种金属“镍”,最后是清华大学的一名教授送来了仅有的一块做实验所用金属,与铁球融合,炼成了足够坚硬的钢球。众人硬闯进入了早已封闭的天安门广场,恐高的林治远克服一切困难,爬上了旗杆,进行焊接,焊接完毕后,升旗仪式马上到来了,当毛主席按下升旗按钮后,在国歌演奏完毕时,五星国旗按时在阻断球上停止!
看完了第一个故事,我热泪在眼眶中打转,换作是我,在遇到重重困难的情况下,或许我会放弃,不会像林治远一样坚持,会选择让手动升旗队进行升旗仪式……今后我要学习林治远同志以国家为首,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的精神!
【篇二:工匠精神】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面对开放的市场,一些国人掀起了千里迢迢去日本买马桶盖、高价抢购韩国电饭锅的热潮,不少外国人嘲笑我泱泱中华没有拿得出手的产品,没有工匠精神!
非是我华夏无工匠精神,而是传承这份精神的人在各行各业并不多见,从古至今中国不缺工匠精神。
精美瑶绣
“几代人传下来,我就要接好,绣好。”这是邓菊花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的话。家族事业的传承人使她接下重担,几十年来刺绣成了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坚持不懈的她从一针一线中提高自己,从一幅一幅的绣品中充实自己,从一次一次的失败中激励自己,勤劳能干的她诠释了工匠精神的含义——使命感,如今的她本可以停止高强度的刺绣活儿颐养天年,然而作为文化传承人的她依然是挑起了传承瑶绣的责任,开设课堂,毫无保留的全心全意的传授绣技,这就是大国工匠,将刺绣手艺以及恒以久远的精神传承下去。
铁焊精工
“我认为工匠精神贵在持之以恒做好一件事。”这是高级焊接工人刘仔才的朴实语言,勤劳的他在铁焊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多年,夏日炎炎当人们都吹着空调吃着冷饮的时候,身穿厚厚防护服的他正盘缩在畸形管道的角落,扯着绳子举起重重的工具,焊接一个又一个破损的管道缺口。当记者问他为什么不让别人来做时,他笑了笑:焊接工作本来就艰苦,从业的人也就不多,新来的工人们又没有多少经验,像这种比较复杂且比较危险的工作区域怕他们应付不来,只有我来会好一些。几十年如一日的他每天都奔走于工作前线,身边曾一起学技的朋友早已离开工厂,有的被外国高薪挖走去到工作环境与待遇更优越的大公司,有的则是放弃焊接手艺另寻工作,还有的由于工作艰苦积劳成疾。他却说:也有国外的大企业找我,但是我还是认为我不能走,因为虽然国内的工作艰苦但我很快乐,我热爱这份职业。工匠精神包含着对职业的追求与热爱,更难得的是对此不论时光飞逝我心依然的坚守。
文化古迹
中国在历史的长河中犹如一艘巨轮,巨轮上搭载着无数国人凝结的心血与汗水。长城、故宫、颐和园,莫高窟、始皇陵、布达拉宫,大运河、都江堰、郑国渠、灵渠,苏州园林、大足石刻等等,一砖一瓦都凝结着中国古代人民血汗与智慧。他们把技艺生命献给了古迹,把精益求精的追求托付给时光,把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工匠精神流传至今。如今,在二十一世纪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注重品质,开始注重创新,开始注重传承,他们有的拿起针线在一幅幅传统刺绣上罗织,有的举起电焊在三十多度的高温下焊接,有的在精美的陶瓷上写下不足毫米的小字,还有的在广州的民间小巷摔碎那一个个不完美的手拉壶,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工匠!
他们也有着共同的执着,肩负使命、热爱工作、精益求精、持之以恒,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的追求——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