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编码的作文

【篇一:第一次取包裹】

只要一想起那次我一波三折的取包裹的经历,我的心里就会暗自好笑。

那是一个周口,我正在家里做作业,突然电话铃声响起了。我接过电话,那头响起了妈妈急促的声音:“小英,妈妈给你在网上购买的围巾到了,在一号桥,妈妈现在有事脱不开身,我把取件编码给你,你去取包裹!”

哎,我看了看外面弥漫的大雾,叹了一口气,算了,不要抱怨了,就当做是一次历练吧。这样想着,我的小手机上发来了妈妈的取件编码:3820。我在心里记下了这个号码,走出了门。

因为是初冬,天气很冷,刚一下楼,一阵刺骨的寒风就袭击了我,我紧了紧自己的衣服,快步奔向小区。我现在所处的位置是三号桥,要是徒步走到一号桥,那该多费时间啊!于是,我决定搭乘公交车。

站在河对岸,我翘首以盼着,一会儿站起来跑两步,一会儿蹲下来捂捂手,可是,半个小时过去了,一辆公交车的影子我都没见到。我负气大步离开公交站,心里想着:我就不信了,我还走不到一号桥。就在这时,身后传来了公共汽车的鸣笛声,我只得眼睁睁地看着公交车从我身边溜过。

俗话说得好,屋漏偏逢连夜雨,我环抱双臂走在街上,突然,身边传来了一个小孩子稚嫩的声音:“妈妈下雨了!”不会这么倒霉吧!我还没反应过来呢,头顶就传来了一丝冰凉的感觉,眼睛也被蒙雾遮挡住了。雨,就这样毫无征兆地下了起来,飘飘洒洒地袭击着我的身躯。

一瞬间,我觉得自己仿佛被全世界抛弃,又冷又饿,我无助地奔跑在街道上,终于来到了一号桥头,前面有两条分叉路,我不知道该怎样做选择。要不问问打扫清洁的阿姨吧,这样想着,我狼狈地走过去问路:“阿姨,对不起打扰一下,请问你知道这里有一个取包裹的邮局吗?”清洁阿姨站起身来思考了一下,指着右边的路说:“应该是往这边!”我道了谢,兴冲冲地跑过去,想着自己的苦日子终于要熬到头了。可谁知……

当我快步走了十几分钟后,我开始注意到周围的不对劲来,这条街道十分荒芜,几乎没有什么人,到处是一些废品收购站和污水处理厂,邮局真的会设在这儿吗?我一下子又失去了方向和依靠,蹲在一个垃圾桶边。

“小姑娘,找什么呢?”身后响起了一道询问的声音,原来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我如实做了回答。“啊,小姑娘,你走错方向了!这里可不是一号桥,而是二号桥啊!”听了老太太的话,我一下子哭了出来。

第一次取个包裹,怎么就成了绕不出去的魔咒了呢?

哎,倒霉啊倒霉!

【篇二:异于人工智能的智能“思”】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亦也越来越普及,愈多令人惊叹的技术跃入人们的视野,许多过去人们从不敢想的成就通过计算机和人工智能逐一实现。从日常琐事到更高级的领域,信息技术几乎覆盖一切领域。同时,借助大数据的帮助,人工智能在许多人类擅长的事物上体现出更胜一筹的“智慧”,这当中在近期被关注诸多的就是在围棋领域人类不断的挑战失败。

信息技术的强大所导致的便是人类开始担心被取代,科幻电影中涉及人工智能产生独立思维的题材也屡见不鲜。在这些影片中,人工智能凭借“不会犯错”和“没有感知疼痛的能力”而占据绝对的上风,故然影视作品最后的结局总是美好的,人类取得了胜利,但也不由得使人们思考起“被取代”这一问题了。

所谓“我思故我存”,人类不断开发出人工智能而暂未被取代的真正原因,我认为正是在于人类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对生活便利性的追求,是“人”的思维扬决定的,而人工智能相较于人类而言,就显得“麻木不仁”了。构成人工智能究其本源无非一串串的编码,人工智能只是根据编码来行动,而编码的决定权始终在人类手上。或许这就是库克“不担心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的理由。

那么真正值得担心的是什么呢?是人类因过度依赖计算机而导致失去了自我判断和学习的能力,从而放弃了思考。同时,人工智能是不存在感情认知的,当人类的思维被编码固化之后,其价值观和同情心便会消失殆尽。

最为直观的例子在于,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电子设备进行社交之后,面对面谈话的能力直线下降。写字时也因惯于拼音输入而忘记原本看来很简单的字形。此外,人的判断能力亦有下降的趋势,因为计算机的编码只有“1与0”,正确与错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也开始和计算机一样给看到的事物下定义,第一眼看觉得是错便大声宣扬其错误性并加以鄙夷,觉得对就高调传播“正能量”,却理所当然的无视了对与错的辩证关系,这是价值观的缺失。当面对网络上发起的捐助时,一部分人咬死不信,一部分人对打着道德旗号盲目跟风捐赠,两者都是典型的“计算机思考方式”。

学而不思则罔,学是人与计算机都能做到的,思却是独属人类的特性。因而如果人类将“思”都与计算机同化,那么终有一天人类的大脑跟不上计算机的更新,从而失去本心,这才是电影所表现出来的事件的根本原因。并非人工智能有统治人类的智慧,而是人类放弃了存在的本质“思”而甘于被统治。

【篇三:我们的未来需要温暖】

一阵微风吹来,我站在一条黑洞洞的隧道里,抬头便能看到正前方有一个闪着荧光的指路牌,上面写着“时光隧道”四个大字,我看着惊奇不已,便继续往前走……忽然,我看到不远处有一束光透出来,原来是出口,我赶紧走了出去。明媚的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我看了看四周,才发现这里的世界与我们现代完全不一样。

整齐划一的管道道路漫天铺设,路上看不见一个红绿信号灯,各种千奇百怪的飞行器井然有序的从我的身边驶过,地底下还有成千上万的“甲壳虫”汽车有条不紊的运行着。这里到处没有拥挤,到处没有喇叭的鸣响声,安静的让你只能听到“咻咻咻”交通工具发动机的声音。为什么大家不需要信号灯,也能畅通无阻呢?我睁着迷茫的大眼继续观察,原来这里的每个人都有一个信号接收发射装置,彼此一个眼神便可读取对方发来的编码信息,沉着面对着路况变化。

此时的人们身体构造与众不同,他们都变成了由一块块像素组成的生物。每个人都拥有独一无二的编码,它关联银行卡、电话号码、钥匙等各种功能,结账、打电话、开门……生活变得十分方便。如果你坐在公园里,想吃披萨的话,你只要在脑海里想一想,不用五分钟,快递机器人就会将香喷喷的大披萨送到你所在的位置。如果你坐在教室里,老师只要递过来一个眼神,我们就知道她要提问什么,无需动口,只要将自己的答案在头脑中过一遍,老师和同学们就可以接收到。如果你的父母要你完成作业的话,父母便会对你发出一条生硬且不可抗拒的指令:做作业。你将呆若木鸡地伏案奋笔疾书,完成后,你会不带任何情绪的使用编码回复:已完成。分别在书房的爸爸和在厨房的妈妈也会快速回复:完美,100分!一家人各干各的,不会面对面交流,一切都靠指令完成。“嘀,嘀嘀……”耳朵里充斥着指令的传送声,所有人就这样陷入到无休止的编码“旋涡”中。这里的生活真是又便捷又舒适,让人赞叹世界的变化如此之大。

只有一点很奇怪:无论是在商场、街上、学校、家里,他们从不用和别人交流,只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工作。令人眼花缭乱的编码程序,让这一切看起来完美无瑕。但是,我总感觉似乎缺少了什么?我挠了挠头,对了,缺少面对面的沟通、温暖的眼神、热情的拥抱。刺骨的寒意,让我想快速地逃离。

突然,我醒了,准确来说我是被吓醒的。我出了一身冷汗,衣服都湿透了。幸好那是一场梦。

可是,通过这个梦我明白了一个人如果总是冷漠无情,不与他人沟通,他就会被人冷落,自己也会变得一无所有。这讲得不就是此时此刻的我么?我常常守着心中的小秘密,害怕告诉爸妈,也不愿同小伙伴分享!不,我不要变成一串一串冰冷的编码,我不要我的未来只有冷漠。我要做一个有感情、会与人沟通的人;我要给身边的人带去温暖;我要让我的周围时刻洋溢着欢声笑语!

【篇四:编程人生,理性还是迷惘】

有人说过:“人工智能的最高成就是谎言。”听来戏谑却不无道理。谎言,是人这种具有复杂意识形态的动物所特有的,所以它反映了人工智能无限趋向于人却难以企及的事实。他们没有的,正是“谎言与否”的价值判断。

但反观我们,人类本身,却一步步走入自己编码的囚笼中。数字化的人生,我们习惯了将一切用尺度衡量。见义勇为,在分析被反咬一口的概率后,选择“不”;改变生活,统计获得成功的可能后,选择“不”。大数据的时代,我们呼吁理性,苛求精准,我们自以为世界万物尽在计算之中,却渐渐丢掉每个个体本应秉持的价值与悲悯。

此时的我们,实则是极度非理性的,人之为人,正在与我们对自己的思考方式和价值取向能做出抉择。人的意义,或许在于尼采不断完善自身的“超人”,或许在于儒家和人文主义的“爱人”之关怀,在道德标准和价值单一的时代,人们似乎更容易像人一样活着,因为力量渺小,所以学会了谦卑而谨慎。而如今,人们接收到太多的信息,拥有太多可操纵的因素,他们选择更轻松的活法,逃避那些需要良知去抉择的事,用已知来安抚自己违背价值而不安的心。

数字化的思考,不仅仅带来个体的冷漠与麻木,还会导致整个社会的迷惘与脆弱。当人过于看轻价值判断时,他们的沦陷往往会使人的群体陷入困境。正如《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因利益而造成的爱情悲剧,又如《搏击俱乐部》中人类精神的变态扭曲,与曾经工业时代的浮躁之气一样,信息时代的空洞与格式化,让人与人之间渐渐分崩离析,最终,社会是一盘散沙,人与人失去关联,自然走向灭亡。

价值与悲悯,这两者人生的奥义,都不应被丢弃。寻找回自己内心基本的价值准则,或者说,将自己与时代划清界限。信息时代,只是一种特定时期内的社会形式,人不该将自己的思想全部交付于它,在标签化严重的社会现实下,人们极易在任何事上优先考虑“信息化”,但绝不可令他深入你内心的底线,时刻铭记身为人,价值与爱不能偏废。

人需要理性,但人的理性不等同于编码的固定格式,人的理性思考,也是要建立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之上。真正的理性精神,是考虑到个体与群体,是无论在信息时代还是远古社会,都能坚守、清醒、独立的价值与态度。

编程人生,是一种人性的丧失,当你丢掉了价值和同情,你便宛如失去灵魂的躯壳,与行尸走肉并无二异。

【篇五:碎片化的生活】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式各样的新发明突兀地闯进我们的生活,为生活带来了便利与快捷,也将原本的那份生活情调撞的支离破碎。

一日之计始于晨,生命在于运动,轻松的早晨莫过于在公园里晨跑,感受自然的呼吸,与鸟儿结伴同行,然而很多新发明却让我们失去了与自然的接触。跑步机,腹肌训练器,无一例外地为人提供了最为便捷的方式,但这使得我们为运动而运动,却失去了运动最本质的快乐。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了许多社交软件,这来的似乎也让我们应接不暇,功能齐全,甚至足不出户就能解决任何社交活动。

社交二字,是与社会的一种交流,碎片化社交就如同一个罩子,将我们困在房子里,如同蜗居一般,与外界的世界相隔离。

所以,在平日里多与朋友,家人结伴出行,拒绝碎片化信息化的社交,这对我们的社交能力,与人处事都有极大的帮助。

碎片化阅读对于人们来说,更是毫无作用,甚至有许多危害。

阅读,是对人生见识的一种增长方式,碎片化阅读不仅带来无法真正从书中获取知识,更会促使我们的随意,不耐烦,粗心等等。这些坏习惯对于人生成长是倍当杜绝的。

而微信上的朋友圈,以及各种软件上的文章,甚至电子阅读,都容易促成我们阅读时的碎片化,我们面对泛白的屏幕,浏览文章,一目十行,这使得很多人在看了一篇文章后经常抛之脑后,能记住的仅仅只是无关的字眼和破碎的短句。

所以沉浸式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非常需要我们以从容的姿态,带着静气去读书,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到精华,让自己的灵魂有所积淀,纸质书更是能让人沉浸书中的世界,一埋头,抬头时才发现已经过去了好几个小时,这样的体验,只有沉浸在白纸黑字的书籍中才有,而非屏幕上一堆乏味的编码。

碎片化的生活,让人们之间的情感疏远,让原本快乐的的运动变成任务,让原本给灵魂深处带来冲击的字眼,变成一堆枯燥的编码,拒绝碎片化生活,让生活返璞归真。

热门推荐
1那熟悉的背影
2校园美景
3预备五分钟
4生活需要停留
5有时我是疯子
6我家的“游戏迷”
7玉兰花
8夏日的荷塘
9小蜜蜂赴宴
10致敬最美逆行者
11你快乐吗
12铭记心中那份爱
13一路有你
14神奇的鸡蛋
15与母爱同行
16我心中的那一道阳光
17致毕业生的一封信
18黑暗料理的味道
19预约精彩
20与我相伴的一首歌
21这里有我的半命题作文
22做一个卓越的人
23小巷里那个环卫工
24我的同桌
25洗鞋子
26关于走在路上的作文
27大课间真热闹
28生命的灿烂
29诚信
30考试之后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