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词婉倾城】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你低吟着凄婉款款而来,身着华袍却散发着暗淡的光。有什么羁绊着你,纳兰容若?故人去,杯已空,酒已尽,你挥挥手,独自离去,唯留下历世对你的叹惋。
你向往纯洁美好的感情,却两度遭重创,青梅竹马的表妹雪梅入了皇宫,而竟连卢氏也因病离你而去,造化弄人。你的爱情是被老天藏在了他的袖子里。因为他不愿让充满离别、充满悲剧的人间存有一段完美的爱情。“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那份缱绻,那份深情,那份无奈,渗透你噬骨的孤寂。
我要用生命的美好与丰富来吟诵你的词篇,愿此能舒缓积于这文字间的百年惆怅,漫步轻履上孤楼,面对皎洁的月光,轻出“一往深情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中饱含的凄美与隽永的悠远。
风,轻吹我的思绪,把我带入空中,直至你一生衷爱的渌水亭。我不禁惊叹,此处,只有茅亭孤立,难以与那些大绅们的万邸豪宅相比。而于此处,你却找到了灵魂的憩园,为何偏爱如此简陋茅亭的你,却写出了让无数词人望尘莫及的华丽文篇,或许在华丽的外表下,心灵的空虚才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吧!于是你在这渌水亭中,寄托、深藏你的人间惆怅。
多少次午夜梦回,我都仿佛就在你的身旁,看着你在凉月的陪伴下,坐在凉亭里举着一小杯酒轻声地吟着你那些不朽的词篇。多少次,我都为你而落泪,多少次,我都希望我有着命运的主宰能力,让你不再受到这些痛楚。这样的你让我无法不留恋,这样的你让我无法不怜惜,这样的你是我今生的最爱
你,或许仍记得山间水间的欢乐,但却少有的用你的灵气将它们书于卷上。因为快乐终究是少数,仍有无尽的忧与思在拨乱你的心绪,“人生能几,总是不如休惹,情调恨叶,刚是尊前同一笑,又到别离时节。”你对愁有着天生的敏感。而词变成了你对于愁的最佳寄托。情到浓时,化作诗笔,纯任性灵,纤尘不染。
三百多年不知有多少人轻声默念着你的名字,然却终究抵不过那八个字——如鱼饮水,冷暖自如。一种莫名的感触涌上心头,也许是相知多年的故友,总有一种道不明的透明的哀伤。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细细的将你印在心田,刻满你一生的笑与泪。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读罢你的愁,不禁地遐想,词婉倾城。
【篇二:把相见欢改写成散文】
幽幽孤月,瑟瑟深秋,茫茫白雾,黯淡西楼。梧桐叶沙沙作响,一切,都太荒寂。
清清冷冷的一弯月亮,嵌在黑色的天幕中,洒下的月光,看上去如此冰凉。是。在这样的心情下,再美的景物,再热闹的环境,也会显得不复存在。
你,默默地走向西楼,暗默的背影与冰冷的月光相交织,显得如此无助,落寞。真冷。一阵透心凉的风吹来,树上沙沙作响的梧桐叶,连同风一起,被吹向远方。
一念爱,一念恨,一念成空!这亡国之痛啊!冷了月,凉了风,似冬日的冰雪,覆盖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覆盖了一代君王对曾有的故国的期望!“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风,晚来风……”这一切,都太匆匆。
你在沉思。那天,那月,那些年,困在遥望的目光里,很久,很久。在空静的庭院之中,也许,只有凄凉的梧桐树可以陪伴你吧?
你,此时此刻,也许在思你的国家,也许在念你的妻儿。但是,即使你有千丝万缕的离愁,不可计数的苦痛,也只能一人承受。你想剪,剪不断,你想理,理不清。你望着如钩的月,吟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滴泪流了下来,你也许抑制不住你自己的情感,任泪水清洗你的脸庞,这是相思泪;漂亮的眉头渐渐紧锁,你也许控制不住自己的愁苦,长长叹息,这是亡国愁。
这飘落的梧桐叶,任你怎样去接,都从手心滑过,而千古的词篇,却涌上心头: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篇三:我说苏轼】
中华历史上下5000年源远流长,诞生了众多王朝:始于夏,烈于商,礼于周,霸于秦,强于汉,乱于晋,雄于隋,盛于唐,富于宋,蛮于元,刚于明,奴于清。而以文人立国的宋朝莫过于是文人墨客聚集最多的王朝,而其中就有一位千古少见的全才,他的《寒食帖》是天下三大行书之一;他位列唐宋八大家;他的诗也有很高的造诣;他的词乃当之无愧的历史第一;此外他还是一位画家。他是谁?他就是――苏轼。
苏轼的一生大致是这样的:苏轼的父亲苏洵因为醒悟较晚,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所以苏轼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很大,小时候就被称为天才而且自己也很勤奋,二十岁当官为政,二十六岁当时人说他是百年第一奇才,还有他父亲去世就回家守孝,回京城后因为政治主张与丞相王安石不和被排挤出京城,接下来一直被贬。
我认为苏轼的一生非常有戏剧性――金榜题名时,他由第一变成了第二,却反而更为出名;乌台诗案中,他九死一生,被贬黄州,却反而出现了创作的黄金时期;他赠弟辙、悼亡妻的词篇,被人们万口流传,历久而不衰……
在我眼中苏轼是一位重情重义的人,他在中秋佳节思念自己的弟弟苏辙,写下了千古绝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他在一次夜晚思念自己已亡的妻子王弗,写下了《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他体恤百姓,重情重义,每任一处的太守,当地的百姓都是安居乐业的。
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他是一个立场坚定,有着坚贞气节的人,多次被贬,在逆境中依然不受挫。《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头之笔气势如虹,指点江山风云人物;《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西北望,射天狼”,表现了苏轼抗击西夏和辽的决心;《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一蓑烟雨任平生”,足以见得苏轼的豪迈。
在我眼中苏轼还是一位狂妄却又勤学的人,少年时,因为很有才华,被人们赞赏,所以写下一幅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天下的汉字和书本那么多,根本是不可能读完的,和小小的苏轼,写出了这样的对联,足以见得他的狂妄,这时因为老者看了,看出了苏轼的傲气,便去拜访了苏轼,让苏轼出了丑。便把对联改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从此苏轼知道即使自己有才能也不能狂妄自大,于是他就发奋读书。
这就是苏轼――千古第一全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