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龙城乡情】
常州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平时我们了解的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滴水。今天,常州开放大学副教授董农美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有趣的常州历史文化课。
董老师告诉我们老常州人眼里的“常州”是:东到水门桥,西到文在桥,南到弋桥,北到西新桥。听了之后我才知道自己原来是一个“常州乡下人”。我们还了解到常州的原名叫延陵,也叫过毗陵,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熟知的龙城。常州的人文祖先—季扎。季扎他是中国古代最优秀、最有人格魅力的政治家。他三次让国、聘鲁观乐、冢树挂剑的故事流转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因为这些常州也被称为“诚信之帝”。到现在,我们大常州也是全国文明城市。
常州的古遗址—淹城,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地面古城池,已有3000年的历史。从里向外,它由子城、子城河,内城、内城河,外城、外城河三城三河相套组成。这可是举世无双、绝无仅有。淹城还出土了大量文物,在内城发掘出的独木船,可是轰动了中国考古学界,被誉为“天下第一舟”。
常州不光历史悠久,而且物产丰富。常州最有名的就是乱针绣和梳篦,这些可都是走出国门,馈赠国际友人的佳品。作为一枚吃货的我不得不隆重介绍一下常州的特产:“常州有一怪,萝卜干作下酒菜”。常州的萝卜干味道鲜美,香气浓郁,脆嫩爽口而且物美价廉。还有大麻糕,芝麻糖等,这些也都是家喻户晓的地方特产。
常州人杰地灵,我为我是常州人而感到自豪!
【篇二:和外婆在一起的细碎时光】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时光在不经意间流去,曾经的牙牙学语已亭亭玉立,从前的一头青丝也已染成白发。回过头再去看时,被时光分割得支离破碎的记忆又融合成了一道熟悉的身影,和外婆在一起的细碎时光又浮现在了眼前。
外婆是常州人,身形较胖,江南鱼米之乡养出了外婆的心灵手巧。外婆的家乡有句话“宁听苏州人吵架,也不听常州人说话”,因为方言的原因,外婆在广东人眼中显得十分暴躁,但我知道,外婆其实是一个非常耐心温柔的人。
我从小生活在广东,与远在常州的外婆接触不多。在我记忆中第一次回外婆家,我只会讲广东话,而外婆只会讲常州话,我们沟通要靠妈妈翻译。然而有一次妈妈有事出门,留下语言不通的一老一小大眼瞪小眼。临近晚饭时间,妈妈还没回来,而电话也打不通。
外婆问我:“晚上想吃什么?”我没听懂,只是愣愣的看着外婆。外婆又重复了几次,还是沟通失败。最后外婆只能跟我打手语,一只手作碗状一只手作筷子状,假装夹着菜往嘴里塞,意思是问我想吃什么。我明白过来,想告诉外婆,我想吃鸡蛋,又发现外婆听不懂我说什么。我只好拉着我的手到厨房里,把厨房里的食材一个一个指给我看。
妈妈回到家里来时,正好看到外婆拉着我把厨房翻得乱七八糟,嘴里叽里咕噜的念叨着,但仔细一听却是牛头不对马嘴,偏偏讲话的两人还当做自己听得很懂的样子。直到现在,妈妈还把这件事当笑话一样,到处讲给大家听。
外婆是极为爱美的,虽说已经不是小年轻了,但对美的追求仍不减当初,高跟鞋,花衣裳,彩色丝巾,染黑发,甚至连太阳眼镜上都得有几颗闪亮亮的装饰。她还爱跟她的老姐妹们聚在一起打麻将、跳广场舞。
弟弟出生以后,外婆更是热衷于带着我们姐弟三个去红梅公园跳广场舞。只见外婆踩着高跟鞋,像一只伴着音乐翩翩起舞的花蝴蝶,原本算得上是笨重的身躯竟在这一瞬间仿佛轻盈了起来。我们姐弟仨也兴致勃勃地跟着外婆群魔乱舞,在红梅公园的广场上蹦迪。周围多是年纪比较大的婆婆和爷爷,看到这生动的一幕,都“噗呲”地一声笑了出来。
眨眼间许多年过去,我已经是个大姑娘了,外婆也不再年轻了。再漂亮的花衣裳也挡不住日益衰老的容颜,即使再频繁地染发也无法阻止发根的花白。那一天天弯下去的腰,一天天浑浊的眼睛,和那一天比一天不好使的耳朵都在提醒我们,岁月匆匆,外婆老了。
每每想起和外婆在一起的细碎时光,记忆里都透着一丝温柔。不论时光如何流逝,珍惜当下,珍惜眼前人,才是最重要的,可莫要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才来追悔莫及。
【篇三:我心中的桃花源】
当春天的第一缕阳光照向大地,当沉睡了一夜的世间万物在清晨苏醒,当休整了一年的桃花再次竞相开放、争奇斗艳时,我顺着一股清香来到了花的海洋,走进了花的世界,同时,也走进了人们心中的桃花源。
虽然在去年的桃花节就欣赏过桃花的傲人身姿,但今年再次欣赏却毫无重复之感。或许是身份不同了的原因吧!虽然没受过专业的培训,但我们一行的小记者仍怀着满腔热情,走进了一个又一个人心中的桃花源。
温暖的阳光,柔和的春风,再加上萦绕在周围的桃花香,多么心旷神怡!很快,我们就成功采访到一对老年人。在开始的闲聊中,我们了解到老人本是常州人,后迁居南京,今天是回来扫墓的,听闻桃花节,便过来玩玩,凑凑热闹。发觉原先已准备好的问题对他们来说似乎有些不大合适,随机应变的队友们立马想出了新问题,使得采访顺利进行。“爷爷,您觉得是南京的桃花漂亮还是这里的桃花漂亮?”我们问。爷爷毫不犹豫的回答说:“当然是这里的漂亮了!虽然南京的规模比这里大,但这里有一种亲切感。”爽朗的语气中还略带常州口音。“今年桃花节的主题是‘寻找心中的桃花源’,那您心中的桃花源是什么样的?”爷爷想了想,很明显,他不知道。为了缓解尴尬的气氛,我们结束了采访,辞谢了爷爷,并祝他今天玩得开心。
我虽不能知道爷爷心中的桃花源会是什么样,但我敢肯定的是,他的桃花源里一定有家乡——常州的味道。
人尽皆知,桃花的花语是爱情的俘虏,所以,桃花源自然也是离不开桃花缘的啦!公园里,随处可见在桥上、河边谈情说爱的古装情侣,当然这些情侣都是由一些学生扮演的,虽然有些青涩和害羞,但已经到了情窦初开的季节,他们不经意间说出了自己心中充满爱的桃花源。
不知怎的,忽然想吃一片桃花。真是不吃不知道,桃花把清香全奉献给了人们,留给自己的确是如此苦涩的味道。我,把苦涩的桃花咽了下去。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桃花源,美丽、安静、芳香、和谐。我的桃花源里,一定有着全世界所有美好的事物。
【篇四:龙城乡情】
常州是我们美丽的家乡,作为一个常州人,怎能不了解这里的文化呢?今天,常州开放大学的董农美董教授,为我们介绍“龙城乡情”。
“老常州眼里的‘常州’,东到水门桥;北到青山桥;西到文在桥;南到弋桥。”董教授这样说道。
“商朝末期,”她刚说完这词,就把我们带入了古代。“有位名叫季札的人,他三次让国,聘鲁观乐,冢树挂剑:季札出使徐国,徐君见他身上那把镶嵌着宝石的剑,羡慕极了,徐君虽然心里喜欢,却不好意思表达出来,只是不住地朝它观望,季札虽心知其意,无奈出使诸国,宝剑是身份的象征之一,不能相赠。季札内心暗想道:等我办完事情之后,一定要回来将这把佩剑送给徐君。等到季札出使返回,又经过徐国时,徐君却已经过世了。他站在徐君墓前,内心有说不出的悲戚与感伤。他望着苍凉的天空,把那把长长的剑,挂在了树上,心中默默地祷念着:您虽然已经走了,我内心那曾有的许诺却常在。希望您的在天之灵,在向着这棵树遥遥而望之时,还会记得我佩着这把长长的剑向你道别的那个时候。他默默地对着墓碑躬身而拜,然后返身离去。”我听完,不禁想到:季札真是一个守信用的人哪!
接下来,董教授讲的都是每个常州人都知道的,那就是我们常州的特产。
董教授说:“常州的萝卜干香、甜、脆、嫩;大麻糕色呈金黄,香脆松软甜嫩,皮薄酥重,层次分明;芝麻糖不僵硬,味香甜酥。非常好吃。”
董教授还告诉我们,常州人文荟萃、成就斐然:刘海粟的妹妹杨守玉的乱针绣极为有名;文学家唐顺之;学派庄存与;实业家刘国钧……等等。
这次董教授的讲解让我更了解我们的家乡——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