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一场打磨一次收获】
沉浸在中考失利中的我整日胡思乱想,一言不发地盯着窗户外。整整一个月,我没有踏出过家门半步,因为实在不知去向何方。
一下子由乐观开朗变得抑郁的我使母亲担忧了不少。她订了两张去上海的车票,准备带我出去走走。我没有拒绝,心想出去散散心也好。
临行的那天早晨,母亲接了个电话后便面露忧色。来到车站,车站里的人熙熙攘攘,我紧紧抓着母亲的衣角,生怕一眨眼母亲就消失在人海里。到了检票口,母亲说要去厕所,让我先上车挑个靠窗的位置。上了车,却始终不见母亲踪影,我惊慌了,睁大眼睛死死地盯着窗外……渐渐地眼睛都发酸了,我双手先是紧紧扣在一起,一会儿后又都放到了椅柄上,过了一会儿又在裤子上反复摩擦。“怎么流这么多汗?我给你买饮料去!”熟悉的声音在耳畔响起。我拉住母亲的手,母亲体贴地说道:“手机在包里,打电话给我,如果害怕。”
七月的午后总是燥热的,我竟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待醒来时,车都不知开到了哪儿,伸手去摸邻座,当手拍到座椅时,心顿时凉了一截,赶紧拿起手机给母亲打电话。长长的铃声过后,电话那头终于响起了母亲温和的声音:“对不起啊,妈妈不能去了,外婆病了,妈妈不放心,到上海后你自己去婶婶家,好吗?”一听这话,我吓傻了,恐惧再一次席卷心头,断弦的泪珠从眼角滚滚而出。高速公路两帝的树木在我的双腿上留下冗长冗长的阴影,重叠的影子显现出令人恐惧的图象。
突然一只蜗牛的影子印在双腿上。一定是昨晚的那场雨让它离开了父母,它和我一样可怜,却不自量力地想要爬上车窗顶端。车身猛地刹住,我不由地前倾,而那只蜗牛也不知被甩到哪里去了。不一会儿,我又看见了那两只触角,可是很不幸,它再一次掉落在窗槽里。时间过得很快,待我再次抬起头时,已是晚霞半边天了。此刻,我也惊讶地发现,腿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V”字,天呐,那是蜗牛的两只触角,它像个常胜将军一样粘在车窗的最顶端。
下车后,我顺利地上了公交。到了婶婶家的那一刻,夕阳刚刚沉没,看着满大街被母亲牵着的同龄人,我绽开了自豪的笑脸。
无论是中考失利,还是母亲让我一人来上海,这一切正应了爷爷说的那句话:“刀磨一磨就利了,在哪磨都一样啊!”
一场打磨,一次收获。
【篇二:面对这一幕我流泪了】
周末我蹲在院子里,手拿着粉笔,一时不知道要画点什么,于是开始涂鸦。有些像金字塔,有些像小陀螺。嘿!陀螺!我立刻飞快的跑上楼去。
几分钟后,拿着一个陀螺和鞭子的我走了下来,鞭子是刚做的,陀螺是去年街上买来的,看上去有些发霉了,但是依然能够转动起来,整个院子都只有鞭子打在陀螺身上的声音,一个漫长的下午便不知不觉的过去了,直到鸡鸭回来抢地盘吃晚饭的时候才停下。
外公抱着柴火回来准备做饭,我把刚玩过的东西随手一扔,便跑去客厅看起了电视。或许是天气冷的缘故,关了电视跑去厨房烤起火来,顺便帮着往灶里添柴,添了两次后,我发现手里拿着自己的鞭子,陀螺呢?正在寻找陀螺的眼睛无意的瞟到了灶里,我发现陀螺就在灶里熊熊的燃烧着。没多想,我赶紧拿起手中的棍子把它弄出来,可是,一切都晚了,陀螺被烧裂了。
外公见我如此大的动静,边问我怎么回事,边舀了一碗水泼上去。“你怎么把我的陀螺仍进去烧了呀?”我带着埋怨的语气说道。外公慌忙的解释到;“放这里没怎么注意,我重……”
没听他说完,我气呼呼的跑开了。
不知当时是孩子气还是怎么的,晚饭都没吃,就把自己锁在房间里,尽管外公来了一次又一次,我都没理会。就这样不知不觉中我便睡着了。睡梦中,远远的听到一丝声音,越来越清晰,悄悄的起床发现外公屋里的灯还亮着,我以为他又在弄他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走近一看,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背影,正在用小刀磨着一块木头,这木头正是陀螺的形状。冬天天气很冷,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鼻子一酸,从来没有过的一股暖流在心中流过。
清晨,公鸡的鸣叫声准时唱响,睁开眼的第一幕,便是放在床头柜边的一个崭新的陀螺,看到这一幕,我的泪划落下来。
【篇三:学会改变】
青春如刀,生活如剑,假如你把青春过得像废材,生活的利剑就会锋刃相逼,让青春卷刃,断裂。
小明已经到了初三,他是初中出了名的“小混混”,经常在校园欺凌弱小,违反校规。“钱,这个月的保护费交来。”就是他经常挂在嘴边一句话。他就靠收低年级同学的保护费维持生活。他从来不知道什么是读书,整天和一帮混混在校园游逛,惹是生非。
一天,老师把他叫到了办公室,劝导他好好读书。老师说:不读书以后怎么在社会上生活呢?现在打架自以为很威风,但是成年后走向社会又能干什么呢?搬砖?累死。洗碗?赚不到多少钱。所以只有好好读书,你以后发展的方向才能越多,你赚的钱也才多。
小明听了老师的话,并没有把它放在心上,还是和往常一样,打架、抽烟、喝酒……
很快,转眼间,初中结束了。离开了校园,小明特别苦恼,因为他成绩太差,没有考上高中,没有高中读了,这也是意料之中的。
他走向社会,跟一帮朋友一天到晚玩,不务正业。很快,他们的钱就用完了,他们不得不去外面打工。但是因为他们年龄太小,没人要他们。最后,只能在工地上搬砖,运土,拌砂浆。
去了一天,小明就受不了了。太阳像火一样晒的人脱皮,砂石重的像铁一样抽干了所有的力气,汗流浃背的身上黏满一层又一层的灰尘,让人喘不过气来……小明坐在工地的一个角落,他后悔了,后悔当初没有好好读书,后悔把美好的校园时光浪费在吃喝玩乐上,后悔把青春当做了废材……
小明回到学校,找到了原来的班主任,诉说了自己的经历,他痛心疾首,忏悔自己的错误,希望学校能够让他复读一年。班主任答应了,并提出了一个条件,这一年一定得要好好读书,考上重点高中。
望着班主任期待的眼神,小明用力地点点头。
一年后,小明以全年级第三的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在写给班主任的感谢信中,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人这一辈子学习不一定有出息,但不学习一定没出息。我一定要学会改变,把青春的刀磨砺得削铁如泥……
【篇四:记忆深处的一件事】
“磨剪刀……”多么熟悉的声音啊!那年我9岁。当我探出好奇的脑袋时,那一双干枯而沉陷的眼睛便急急地向我迎来。
“有剪刀磨?”
眼前的老人,使我幼小的心灵一阵紧缩。只见破烂的衣服包裹着又廋又小的身躯,背上搭一条褐色的口袋,那双脏布鞋仿佛饿了似的张着大大的嘴巴,真是要把秋风都吞尽了呢!
我一时迟钝得没有回答,只是不知所措地喊:“奶奶!奶奶!”奶奶急急地从屋内走出来,皱起眉头迟疑地打量着伫立在风中的老人。老人或许是被盯的尴尬了,微微动了一下,略带沙哑地说道:“大婶帮帮忙吧,家里孩子得了白血病,日子过下去了,给点吧!……有剪刀吗?我帮你磨了,算是感谢。”奶奶惊疑的脸色一下变了,似乎变成了笑,又不是笑:“啊?白血病,别拿这种把戏来哄人!唉,算了,你把墙头上那把刀磨一下,这一块钱就算给你的工钱!”说着,奶奶一边拿出那把无人问津的剪刀,一边摸出一元硬币塞到老人手里。
沙沙沙……外面传来了老人磨刀的声音。我暗暗窃笑:“那把刀早就没用了,磨了等于白磨,谁叫你是个骗子呢?”不知过了多久,“沙沙”声仿佛消失了。凝神细听,原来确实消失了。我连忙跑出门,向着小巷望去,老人正向前慢慢移动着。“剪刀呢?”我警觉起来。我正要叫住那位老人,一转头却发现一把铮亮的剪刀完好地躺在墙头上,剪刀下压着那枚银色的一元硬币。我顿觉血管一下涨满了,思想受到了彻底的侮辱。当然,一半来自奶奶,一半来自自己。
这件事虽过去好久,但我再也没有见过记忆深处的那位老人。如今每逢在大街小巷,偶然碰到那些同样为生活而流落的人,不需他们开口,我总要尽力帮忙。虽说微乎其微,却实实在在地慰藉了我心灵深处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