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隐喻的作文

【篇一:路与行】

如果你看过凯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或者喜欢韩寒的电影《后会无期》,你应该若有似无地理解,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公路不仅仅是贯穿始终的途径,他像是个最显性却又最隐性的角色,和活跃在路上的这些人一样,共同构成了对生活的思考。

鲁迅说过,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这大概就是对路与行最好的诠释。

有的人生活不如意,便选择出去旅行,跳出生活的“圈套”,去外面寻找心灵的归处。《后会无期》便是这样,一种《在路上》式的青春迷茫和自我寻找。故事从一开始就贴上了悲伤的注脚。

人之一生,犹如赶路。背负行囊,马不停蹄。从起点到终点,从生到死,奔波劳碌中也遇人无数。能有缘遇到,同路并肩走上一程,即算缘分和幸事,然而人生的残酷在于,绝少或者没有人能一路相陪。所以,人,注定要学会一个人走。

三毛便是这样,这个风一样的女子,一直漂流在路上,为我们打开一个鲜为人知的流浪大门。

公路在故事里充满了隐喻和象征,它是某种不可到达的乌托邦,也是影片中最隐喻又最不可或缺的角色。公路把主人公带向荒芜之地,在这里把忧伤的氛围推向高潮后戛然而止。倘若故事里的人有自己的生命,他们注定要背负着那种忧伤继续前行。剧中并不是旅途的终点,更不是人生的终点。每个人都不会在中途下车,人生的列车开启后就没有中途的站点。

张爱玲说:“人生最得意处不在于升官发财,而是在你少年时,骑一辆脚踏车,转弯时小撒把,在人家的惊叫声中溅起一地的水花,意气扬扬的远远去了。”

我愿意,做一个向上的人,奔跑在路上。

“告别的时候还是要用力一点,多说一句可能就是最后一句,多看一眼可能就是最后一眼。”影片片尾,浩汉对江河说的这番话带着些许悲伤的情绪。人生的感悟和成长,有时候就这样在路上悄然改变。那些传奇的经历和际遇,让他们有了各自不同的命运归宿。

有的路,或许真的要自己独立走过,才会有不同的人生领悟。

《后会无期》的起点是东极岛,终点是西边国境线的沙漠。但故事的世界观并没有局限在这范围里,浩汉说他在哪里拉屎都会有人送纸,可到最后他也没有找到给他送纸的人。最后他说江河是不适合生活在这世界上的人,这话反倒像是悲情的自语。胡生,作为故事的叙述者,他回到了东极岛,江河成为作家后也回去了。而浩汉呢?

浩汉却再也没回到东极岛。他带着成长惯有的悲情,继续在平凡之路上前行。他的雄心壮志和悲情是天生的一对,这大概也是韩寒要在这部电影里对生活做出的思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东极岛”,它是一座小镇,一个村子,一个小区,一个故事的起点和精神故乡,每次说走就走的旅行都有“东极岛”式的起点,却没有终点。一旦开始出发,那里也就成了故事中的那里,就算回到起点,一切都变了,因为你的心已经变了。

我们从出生起就行走在路上,我们从懂事起就思考人生寻找自我,我们,一直都在。

行在路上,每个人都不会在中途下车,人生的列车开启后就没有中途的站点。

【篇二:你的名字观后感】

《你的名字》,犹如一股清新的泉水,缓缓地流入我的内心深处,不停地洗涤着我麻木多时的灵魂和心灵。

本文描述了两个不同时代的少男少女因彗星的出现,交换了彼此的身份,他们曾尝试着做对方不敢做的事情,从而改变自己,改写了未来和过去,他们用日记交流的方式,慢慢了解,慢慢熟悉,通过时空的穿越,改变了命运。但他们忘记了对方的名字,记忆也逐渐模糊。三年后,在要擦肩而过的时候,男孩终于鼓足勇气说:“我好像在哪里加过你”……

这是一个相遇分离,再度重逢的故事,导演运用了一种科幻的手法,演绎了一种隐喻的东西,从而给我们带来许多回味。

人世间多彩的美景是真的,转瞬即逝的残酷是真的,但终究会在时光的深处被泯灭。对于坚守,多数人的选择是淡忘和放弃。知道坚守所付出的代价是孤独、迷茫、困惑、失落甚至折磨,所以大多数人喜欢相聚不分离。

《你的名字》是一部励志电影,它告诉我们,人生要像泷寻找三叶一样,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要有恒心,人生贵在坚持,有了坚持,人生才会更加精彩,人们就会在逆境中寻找完美突破的方式,从而找到那一个完美的自己。

【篇三:菊花】

曾经记得妈妈跟我说过一个有关于菊花的故事,虽然那是几年前的事了,但我仍然记得很完整。不仅仅是因为那时候的我也和她经历着同样的事。

那个菊花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一个女孩十分聪明,但却是班里的捣蛋王,每天下课告她状的人几乎挤破了办公室,虽然是这样,但老师依然很喜欢她。没过多久就是小学的毕业考试了,这一次的考试十分重要,几乎决定着每一个人的命运。女孩也知道考试的重要性,但就是无论如何也控制不了爱玩的习惯。女孩的老师了解女孩爱玩的性格也知道简单的道理说服不了这个顽皮的小女孩。于是,老师把女孩带到了一个菊花盛开的地方那时正值秋天,在风中开得烂漫的菊花左右摇摆,热烈,美丽,可难以置信的是,在风中,竟没有一朵菊花向这风和秋天低头,虽然它们是那么平凡,但它们却像坚强的士兵一样站得笔直。那个女孩明白了一个隐喻的道理,从此不再贪玩,考上了自己期盼的初中。

我知道母亲为什么告诉我这个有关菊花的故事,因为我那时也在面临“小升初”的关键时期。我也知道现在十分关键,但我却总是整天漫不经心,好像这次的考试与我无关。我的班主任也发现了我与平时表现的不同之处,她便送给我一支菊花,那枝菊花的白色映入我的眼里,脑里,心里。我实在想不明白老师为什么送我一枝菊花,便跑去问老师,可老师却只说了一句“查资料”。回到家后,我才知道老师是想让我学习菊花的品格——不骄傲,有毅力,能坚持,不畏困难。啊,老师的良苦用心!从那之后我便再也没有辜负老师对我的期盼。

当母亲讲完了这个故事,问我有什么启发,我当时只是回答了母亲:“我还没想好”。便做了个鬼脸,翻了个白眼,淘气的跑开了。可离开了母亲没多久,我便悟出了那个故事隐喻的道理:想要一枝独秀,就必须够坚强,够谦虚,有毅力,即使知道前方有多困难,但为了自己的梦想,敢拼敢闯才会成功。

热门推荐
1校园春雨
2我是小书虫
3妈妈的故事
4勤奋与懒惰
5一幅漫画
6我不为那件事后悔
7可爱的小猫
8萌动的季节
9窃读记
10拐角亦是风景
11钓鱼
12假如我是科学家
13中秋之夜
14游水上乐园
15学游泳的启示
16逛商场
17我最喜欢的老师
18江南小镇
19小草的自述
20可爱的小猫咪
21我的家乡
22这个老师接地气
23宁静致远
24福尔摩斯探案选集读后感
25关于猫的作文
26欢乐元宵节
27规则与素质
28寻找身边的文明
29美丽的老师
30学会珍惜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