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自处的作文

【篇一: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碎片化”是描述当前中国社会传播语境的一种形象性的说法,它的本意指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

我们现在正处在这样的碎片化时代中,碎片化阅读,碎片化购物,碎片化生活……层出不穷的新词汇昭示了碎片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在它的冲击下,我们又该如何自处呢?

碎片化阅读是与我们最密切相关的。越来越多的人推崇碎片化阅读的方式,认为他给我们的阅读带来了便捷。想要了解任何方面的知识和资料,只需要打开互联网就可以轻松获得,而且有了手机还可以在利用每天的各种琐碎时间来充实自己就如顾炎武手不释卷一样努力学习。同样的还有碎片化阅读,人们再也不需要端坐在电脑前挑选物品,二十在饭后休息时,排队等待时,任何的闲暇时间都可以让你的购物需求被满足。

这样看来,碎片化似乎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增益,但这就是全部吗?

不知不觉中,“五分钟掌握写作技巧”,“十分钟读完一本书”……所谓的”干货“渐渐在我们的视野中频繁出现。似乎每个人看到这些东西都忍不住点开来”汲取知识“,可我想到曾经在互联网相关的报道上看到过的一句话”互联网的危险之处,在于知识过于丰富,人们便误以为,再也不需要把它们整合,直接拿过来用。“只学到皮毛却又想快速成功,在这种环境下,人们渐渐失去耐心。而且还有一直接的弊端:“眼中了了,心下匆匆”,这些文本大多是非连续性的,根本无法帮助我们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更可怕的是,身处自媒体时代的许多人,甚至为了吸引眼球只道出了事情浮华的表面,但背后真正的原因却被抛之脑后。就像前不久爆火的某省中考状元“吴思齐”,她的照片在被报纸刊登后,有人发现那是一张她与男孩牵手的截图,人们一时哗然,“早恋使人进步”等言论都不乏有之,但后来经过澄清发现那只不过是毕业照必有的流程罢了。

回过头来想想,你所读到的干货真的对你大有助益吗?你在冲动下买到的东西真的是你需要的吗?

或许现在是时候来管理一下我们的碎片化生活了。其实我认为他的形成不止在于快速发展的外界带来的影响,更在于我们自己内心的一种“迷茫”。碎片化遮蔽了我们审视自己的双眼,一直被动的在接受却又不去主动的整合,这是造成混乱的原因。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点头同意他人的观点很简单,但更重要的是去倾听我们内心的声音。在古代的哲学世界里,哲人们的活动场所就在蓝天之下:赫拉克利特在破庙旁,苏格拉底在街头,亚里士多德在森林中……他们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一遍遍的拷问自己的灵魂,最终得出了智慧的答案。竖立自己的目标,找准时机,伺机而动,这是我们在碎片化时代中自处的最佳方式。更重要的是,拨开层层阻碍视线的迷雾,寻找最深处真实的自己。

【篇二:如何在碎片化生活中自处】

碎片化,一个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在互联网上新兴的词汇。无数各种不加以精确筛选的信息的狂轰乱炸下,人们显得无所适从只得以用忙碌的工作来填充这样的生活。似乎生活中各类必需与非必需的活动都被网络肢解得支离破碎。

可碎片化真的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吗?显然并非如此。这样的生活方式也给予我们从前难以想像的便利。在原本碎片化的空暇时间填充有意义的阅读等,这类合理利用时间的举动在打发无聊的同时也能增长了不少有益的知识。节省时间并拓宽我们的视野,可谓是碎片化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益处。

然而,在另一方面,当碎片化也入驻了本该以整段时间存在的活动。譬如说,学习、工作、阅读一些需要沉心思考的书籍时,它便显得无用且令人厌烦,当你在潜心学习。刚对一道困扰你许久的问题有了些头绪时,突然被手机上的信息惊扰到;而在回复完之后,那灵机一动却早已消失不见。可见,碎片化带来的弊处也不胜枚举。

那么面对如此普遍的现象,我们又该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真正让碎片化为我们所用呢?我认为,心态是很重要的一环。“心态决定命运。”相应的,人立足于这个社会生活方式与心态亦息息相关。在这人云亦云的浮躁的社会中保持一种安适的心态是遇到碎片化生活难能可贵的。而这种心态。却又是不溶于。芸芸众生被互联网所操控的关键之处。什么样的人眼里就有什么样的世界。恬淡舒适的心境会放慢一个人眼中的大千世界。不将时间分割,去追寻盲目的大流,而是保留自己的时间完整的投入感兴趣或有意义的事物。不为短暂的愉快失去对值得投入时间的活动的兴趣与机会。

“从前车马邮件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由当时普遍民众的心态所决定的。那节奏的生活固然提高了效率,然而从长远来看,却不然长期冲刺代码儿是否能坚持到最后也未知。不如舍弃短期的效率,而去追求长远的质量。

碎片化固然存在缺陷。但某些人选择性忽视其长处,将其一并否定;又在抨击后无所作为却更不可取。保持一颗慢生活的心,将时间完整化,同时利用空暇的碎片时间补充。我想这才是不被网络操控,不混于大流的生活态度吧。

【篇三: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时代变迁的飞快,社会进化的更快,不知不觉中原本整体化的生活被像拼图一样拆卸开来,碎片化的生活,碎片化的作息,碎片化的阅读,碎片化的社交……

碎片化是什么?碎片化是在传播本质上的整个社会碎片化或者说多元化的一个体现。看似很高深的一句话,实则是为了让人们用短时间了解更多信息,也是为了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率。

那么,我们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应如何自处?

我的答案是,既来之则安之,做好自己。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我们要有淡然心态。碎片化发展太快,压力太大,各种不适应屡见不鲜,我们亦不应因这变化带来的“压力山大”而改变自己的心态,保持淡定,切勿迷失了人生方向。正如诸葛亮说的那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碎片化的作息中,改掉那些不尽人意。而也许一个新的人生目标,就能让你在纷乱中,碎片化的时间中,坚定地劈开荆棘,不变的心态与眼界,在漫天沙尘中,脱颖而出。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我们要有清晰认知。当真相被碎片的谎言掩埋,你是否能通过那缝隙,通过自己的坚定,看到真相散发出的那一丝丝光亮?碎片化总是让我们看到那块拼图光鲜亮丽的正面,而缺少了那不起眼的反面,实际上,那有时标着数字的反面,往往更为重要,它们才能告诉你如何拼凑出真相,而前提是,保持洞察迷雾的眼光,不要被那外表迷惑。

遇上碎片化生活,我们要有精神独立。刚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想起了木心的一句诗: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反观现在的世界,看着那一个个由碎片化生活堆砌成的关键词,那一个个由媒体提炼的快餐新闻,使得人们被舆论所引导,反倒少了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感悟和观察。与其被牵着鼻子走,因一面之词而改观,不如慢下来,回到精神上的世外桃源,与喧嚣隔绝,拿出一封信,一本书,细细品读,徜徉在被智慧浸泡的纸张上,静下来,思考那些真真假假,是是非非。

碎片化的生活固然好,存在即有其意义,但是,时常坐下来,翻开一本书,写下一封信,品上一杯香茗,让碎片重圆,不失为在碎片化时代中好的一种自处方式。

【篇四:新学年、新起点】

转眼专二生活开始了,脱去了新生的称呼,送别了学长学姐。新的生活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告别了基础课、专业课更加的艰难晦涩,但也让我们的眼界学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书山有路,学海无涯。我们基础不如人,所恃者,唯勤勉二字而已。

新生来了,面对学弟学妹如何自处?想想我适应的过程吧。一些生活学习的经验,一个温和善良的笑容。这个世界的温柔与拥抱,就在你我的一笑之间。

成长会让你烦恼吗?心仪的女孩,有了新圈子的朋友,对世界和社会有疑问。不要去管它,看好脚下的路,望着眼前的光,别为了一时的计较,丢了一辈子的未来。

这就是我看到的专二,繁琐、苦闷、艰辛,但是我也充满了快乐、善良、温和。正如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我们也该常想一二,少思八九。未来,就在眼前,一起走吧。

【篇五:碎片化时代,我们应如何自处?】

沐浴着冬日的晨光,倒上一杯茶,捧起一本书,静静地研读一个下午;或是在难挡的酷暑中酣畅淋漓地打起一场球赛,挥洒青春的汗水……这些看似平常的事物对于如今的我们来说似乎渐渐成了一种奢望。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原本完整的生活被一件又一件零碎的琐事切割成了碎片。

“碎片化”时代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我们消耗在交通上的时间大大增加。各色交通工具和私家车是现代人出行的主要方式,而正是这些无止境地换乘、交通堵塞大大减缓了我们的效率,更侵占了原本属于工作和学习的时间。

当你在早高峰搭上一辆公交车,放眼望去尽是捧着书嘴里念念有声的学生和闭目小憩地上班族。窗外时不时驶过一辆私家车,驾驶座上是争分夺秒啃几口早饭还不忘打电话的年轻父母,旁边还坐着正起劲地划着平板电脑的孩子。地铁上清一色都是低着头捧着手机的人群,连路边的行人都是人手一副耳机。随着“碎片化”一起诞生的,是城市里与日俱增的“低头族”。

发达的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推陈出新导致的“低头族”社会是“碎片化”时代的另一大特征。现在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能处理的事情多得超乎人们的想象,由于每天花在交通上的时间太长,很多人选择在出行的同时用手机处理事物,或是选择手机游戏、网络视频来打发时间。而“低头族”造成的对于人们生理、精神上的伤害是不言而喻的。

碎片化生活,带来的是信息的琐碎与缺失和工作效率的底下。正是这样的碎片化,导致我们接收信息的不完整,因而给社会的正能量和积极发展造成了障碍;正是这样的碎片化,导致我们很难专心致志地处理一个问题,而是不断会被周围的嘈杂所困扰。

那么,在现代碎片化的洪流中,我们应如何自处?在我看来,我们首先应做到的是关注自己。大数据时代,成千上万的信息纷至沓来,我们被淹没在网络碎片的潮水中,唯一的救命稻草正是自己脚下的孤岛。不论是学生、上班族或是退休老人,修养自己是人生永恒的主题。如果能把关注娱乐新闻的时间用来关心时事,把与周围人进行无意义的聊天谈笑的时间用来看书写字,我们不仅能避免诸多切割时间的“利刃”,更能把自己从周围的喧嚣中摘除出来,实现更好的自我。

其次,学会停下来享受生活。你有多久没有好好地欣赏过头顶的天空,没有看到远方一片的葱郁?身边的美好何其多,我们更不应在网络的流言蜚语中迷失自我。和家人在晚饭后乘着夜风散散步,和孩子趁着雨后的清新看看大自然的么美,碎片化的时代似乎也和我们无关了。

生活是琐碎的,我们更应保持心灵的澄澈与完整,在喧嚣中寻找安宁。

【篇六:人生须耐得住孤独】

人生有太多的烦躁与不安。黑夜自处的孤独,欢愉散尽后的落寞,无人关怀的凄凉……面对孤独,每个人选择的方式不尽相同。有人沽酒买醉,有人泪眼婆娑暗自神伤,有人呼朋引伴,企图用眼前的热闹驱除内心的荒凉。社会喧嚣,人究竟该如何自处?赫胥黎曾说过:“越伟大、越有独创精神的人,越喜欢孤独。”诚然,人生需耐得住孤独。只有耐得住孤独,才能不让繁杂乱了自己的心性,才能一步步攀上成功的巅峰,才能护住内心的一方静逸,诗意地看待周围的一切,从容啜饮生活的美酒。

耐得住孤独,方能经得起世俗的诱惑。庄周面对楚威王之聘,忧然而笑,说“吾将曳尾于涂中”。他因耐得住孤独而拒绝出仕,因要守住内心的宁静而拒绝了一世繁华,潜心研究道学,继承和发展了老聃的思想,最终成为与老子并称的“道家之祖”。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面对匈奴贵族多次高官厚禄的诱惑,断然拒绝,果决地选择了前往荒无人烟的北海边牧羊,用十九年的孤独坚守,捍卫了一个民族凛然的气节。他们面对荣华富贵的引诱,能够坚持本心,做到无愧于心,皆因耐得住孤独,才不屑于所谓的荣华。

耐得住孤独,方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司马迁遍访河山实地考察,搜集遗闻古事,整理浩繁的史料,经历了无数寂寞,饮尽了孤独之酒,才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连缀成篇,并得以尽享完成父亲遗愿的喜悦。屠呦呦以及她的团队,经过数年如一日的研究,终于发现了青蒿素,为生物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难道不正是这份研究之路上的寂寞孤独,才成就了她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吗?里约奥运会上,我们只看见了女排姑娘们淋漓尽致地扣杀,以及那座金灿灿的奖杯,可又有谁知道,这一刻的喜悦,承载了她们多少不为人知艰苦训练的孤独!

耐得住孤独,方能发现生活的幸福。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说:“社交生活的坏处深藏不露:消遣、闲聊和其他与人交往的乐趣掩藏着巨大的、通常是难以弥补的祸害。青年人首先要学习的第一课,就是承受孤独。”真正的孤独是遵循内心回归田园的陶渊明的洒脱,是无法选择出仕的苏轼的清高,是布鲁诺被烧死前大声疾呼“未来的人会了解我”的信念;是独处时的自我反省,是夜晚台灯下沉醉于书中的沉静,是窝在沙发中独听一首歌的安宁。耐得住寂寞,你会发现,生活,远比你想象中的要幸福!

人生,是一段承载孤独的乐章。我们从孤独中走来,也终将向孤独走去。孤独是一种隐秘的心境,淡雅而不失魅力,沉静而蕴含着哲理。人生,须耐得住孤独,只因孤独是人生最好的营养品之一。耐得住孤独,方能经得起繁华的诱惑;耐得住孤独,方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因为有了孤独,人的灵魂才得以净化,精神才得以升华,才真正懂得孤独并非痛苦,而是一种不凑热闹,不赶时髦,不追风潮的内心境界与生活方式。

热门推荐
1给爸妈的一封信
2找秋天
3关于节约水资源的建议书
4六月你好
5写给父母的一封信
6那一双手
7我给自己写封信
8清明节扫墓
9我的寒假
10大学生竞选班长演讲稿
11龟兔赛跑续集
12那次玩得真高兴
13让熬开花
14路上的风景
15演技制造快乐
16我在阅读中得到快乐
17游记优秀作文
18做生活的有心人
19最爱我的妈妈
20都是玩笑惹的祸
21爸爸教我骑自行车
22心动不如行动
23家长会
24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25老头
26我的心爱之物
27关于伐木的作文
28花开那一刻
29摩擦起电
30快乐的家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