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家的小狗】
我们家的院子里有一个“小门卫”,下面我们一起去认识认识吧!
它叫“点点”,是一只小狗。它一见到生人便飞快地跑过去,再用那铜铃一样的声音大叫起来。如果你还不走开,点点便会一扑,扑到你跟前,再次狂吠,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颤动起来。不过只要你叫它一声“点点”,它就会安静下来,慢慢向后退,默默走开。你看,点点多有人情味!
“点点”的两只耳朵可灵敏了,能听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四只小短腿,跑起来可快了;它的眼睛黑亮黑亮的,就像天空中闪烁的星星;一身白毛非常有光泽,就像冬天的雪。
它还是一只称职的狗妈妈,经常带着它的宝宝们去晒太阳。它们先排成一路纵队,可是有些狗宝宝很顽皮,左蹦右跳,点点发现了,便会马上把它们叼回来,再在它耳朵旁轻轻地“汪汪”几声,好像在教育小狗宝宝似的。
有一次,“点点”突然“汪汪”大叫,我循声望去,原来外面来了一位陌生人,鬼鬼祟祟的。那人假装若无其事,“点点”又一扑,咬到他的裤脚,那人一甩,把“点点”甩出去好远,可“点点”还是顽强地站起来,继续作战,直到把那个人赶出了院子。
由于“树敌”太多,“点点”不知什么时候被坏人抓走了。不过,我相信它的宝宝们会像妈妈一样勇敢、顽强,继续做好“小门卫”。
“点点”,我好想你呀!
【篇二:做到不一定要说到】
“说到做到”,自古以来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一个褒义词。你想,一个人说要如何如何,后来果然实行了而且兑现了,这样的人,能不受人称赞吗?
由此可见,所谓的“说到”,可以理解为对别人、对对方的一种承诺,而既然成为承诺,也自然变成了自己全力追求的目标,所以,“说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便是为自己预定了“目标”。
既然是目标,达到固然好,但是条件不允许,若仍要死守住个“说到做到”不变,结果也并不一定美好。比如故事所讲的渔夫,先说“非墨鱼不打”,结果错过了螃蟹;再说“非螃蟹不捞”,结果错过了墨鱼;又说“墨鱼螃蟹可得兼”,结果又错过了马鲛鱼。三天下来,一无所获,最终只能饥饿而死。难道你能说他没有“说到做到”吗?难道你能说他没有认真定下目标,并为目标而努力吗?但为什么却仍落得个如此下场?只怨目标的制定没考虑到现实的状况,“计划赶不上变化”罢了。
既然现实如此多变,我们何必要在不知变化的情况下先来个“说到”呢?我想应当是先把一切准备好,待东风一来,万事大吉。而不必事先“说到”,等着东风,而东风不来,岂非让自己出丑?
上面所说的,便是“做到不一定说到”的原则。其实,这个原则在如今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早已被人们认识。现代社会竞争如此激烈,倘若你并不是那资本雄厚、技术超群的绝对强者,早早便来个“说到”,结果只能是树敌太多,而导致不能“做到”。相反,默默去做,静待时机,等成功之后再说,亦为时未晚。
“说到做到”固然好,但当现实变化,“说到”的已难于“做到”;或者“说到”本身就对“做到”不利,那么,与其要个“说到做到”,不如来个“做到不一定要说到”。毕竟,做到了,才算真本事,您说是不?
【篇三:朋友】
四年级时,我的一位挚友转学去了广东惠州。他走了,刚开始我失落很多。平时,我们是最好的玩伴,如今,我只用望远镜远望东南方,眼前却浮现出我们以前玩耍的情景。我曾憧憬过,我们还能像以前无忧无虑地玩耍,但是我们已经是天各一方了。现在,我们近乎没有联系了,这和以前我们的亲密无间无疑是天壤之别。
朋友,究竟什么是朋友呢?朋友正如一列火车上的旅友,他们从不同的站点上车,在不同的站点下车,陪你度过人生的旅途。他们各不相同,却给你的人生带来了光彩、欢笑。没有朋友的人,他是没有幸福的。
朋友有各种各样的。朋友有知心真诚的,你也要真诚对待他;朋友有乐于帮助的,你要回报他的慷慨;朋友有患难与共的,你要与他共享欢乐;朋友有见利忘义的,你要对他报以微笑;朋友有与你处处树敌的,你要感恩他对你的锻炼。
如果世界上没有了朋友,想象一下会是怎样的?因为没有朋友,世界上可能繁华依旧,但却死气沉沉,再也没有与朋友在一起时的美好时光;如果没有朋友,世上的人们便只知道工作学习,世上全是陌生人了。
古往今来,文人骚客为朋友倾洒过无数的泪水和墨水。李白曾在黄鹤楼挥毫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勃的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流传至今。陈子昂的“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令无数人为之悲泣。而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朋友啊,你是人类字典中无法抹去的一个词语,你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笔。朋友的牵挂,也许就是一个物件。朋友的关心,也许就是一支笔,一封信。朋友是金,照耀我们人生道路;朋友是火,点燃我们心中的光芒。朋友,永远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