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绿蚁的作文

【篇一:冬日小炉】

今天没来由的冷。晚上喝一碗母亲打的酱油汤,舒服地冒着汗,竟又想起了儿时在老城的冬日。

那时冬天是不开空调的,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烧煤球的炉子。冬天到了,便搬出来放在厨房,架一管烟囱通到窗外,一家人围着炉子,好不惬意。

那时厨房大,我便搬一小桌在厨房写作业,回头就看见炉子里蜂窝煤的孔隙里暖洋洋的光。冬天的天黑的早,楼下的狗便“呜啊!”地叫起来,声音顺着滚烫的烟囱钻进来,也不再冰冷了,绵绵地让人陶醉。如今倘若再让我听到这种声音,心底深处的那个小孩也一定会醒来,打开窗,也大声地叫回去:

“呜啊!呜啊!”

作业也顾不得写了,因为这时外婆要做鸡蛋饺皮。关上窗,和那只闻声十年不见其踪的狗狗说一声“再见”,急忙坐在外皮的后面,看外婆在半人高——估计还不到——的炉子摊鸡蛋饺皮。外婆也坐着,右手执一大勺,左手执一小勺,右边是一大碗大散的鸡蛋,左边是一壶油。滴几滴油在大勺上,放在炉火中,然后小勺舀一勺鸡蛋,倒在大勺里“滋”,鸡蛋很温和地响着,金黄色凝固在勺上,就像冬日里凝固的阳光,黄灿灿的,暖洋洋的。渐渐地,外婆转动手中的大勺,一轮鸡蛋皮,圆溜溜的像一轮太阳。盘子里一叠叠的鸡蛋皮厚了,我总不免要向外婆要一两张刚出勺的鸡蛋皮,尝尝味儿。鸡蛋皮很嫩,有种淡淡的甘甜,细细地含在口中,便感觉含住了整个炉子、整个冬日的温暖。在这一轮轮鸡蛋皮的陪伴下,十年就这么悄然逝去了。

鸡蛋饺皮自然是做鸡蛋饺的,炉旁小桌,木纹里写满了岁月的油渍。摆一盘蛋饺,盛一碗透着腊油的糯米饭,就一小碟香肠,配几道素菜,空中弥漫着父亲与外公杯中的酒香。任它窗外飞雪如华,窗里总是涌动着暖意,一直要把窗户雾成了乳白色才罢休。正是从小这种冬日,使我看到“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时才莫名涌起一种亲切感。一家围一小炉,叨着学校里发生的事,笑意在每个人脸上绽开,而温馨却早如这小炉的温暖,沁入了心中。

后来搬了家,炉子也不知哪去了;冬日里的取暖自然也换成了空调。每每吃着蛋饺,心中总念念不忘地记挂着儿时的小炉,只是未曾道出罢了。就算道了,又有几人“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呢?只怕除了我,也很难有第二个“痴人”了吧。

【篇二:冬天,遂想起】

早晨起床后,看向窗外,风吹动着雪花,像漫天飞舞的蝴蝶。它不只飞舞在窗外,也飞舞在我的心间。在这个飘雪的冬天,遂想起……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只见窗外白茫茫一片。打开窗户,寒风刺骨却带来雪的快乐。伸出手试探着接住它,它蹦蹦跳跳的走到我的手心,慢慢的溶为一滴水,不似想象中的冰冷,它存在过的痕迹是那么温热。冬天,遂想起雪的温暖。

走到街头,道路上被雪覆盖着,在这个同样的地方,也许有过高适对友人的告别;有过白居易对刘十九的邀请;有过轻骑兵的马儿在雪地中踏出的马蹄印。一阵银铃般的笑声传入耳中,原来是几个小朋友在打雪仗,堆雪人,情不自禁的加入他们,感受雪的乐趣。冬天,遂想起雪的快乐,原来,冬天并不只有寒冷。

走到那结冰的河边,想到了杜甫的《绝句》,想到了那窗外的千秋雪,想到了万里船。这时只见这冰河上冻牢的地方有几人在玩雪橇,只听见哈哈大笑的声音与闪着兴奋光芒的眼睛,在这冰河之上永不落幕。冬天,遂想起这些欢快的记忆。

在冬天爬上紫金山是很有意思的,看着山下的景色,忽而有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感叹。在冬天,夜幕早早降临,五点天就已经黑了,想起了白居易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就有一些饥饿感,可却没有人来邀请。看着这融入黑夜的雪精灵,忽然想起,是否在古时的某个人,也与我共享这一片风景?也许只有雪静静的陪着我。冬天,遂想起这别样的陪伴。

冬天,遂想起与雪有关的一切,遂想起与雪度过的时光。海子说,在黑夜里为火写诗,在草原上为羊写诗,而我没有他的才华,只能用稚嫩的文笔在冬天,遂想起雪,为它写首诗。

【篇三:在温暖的阳光下】

寒风刺骨的冬天,我总是窝在家里,享受空调的温暖,舒畅极了。而每逢这时,我就不由得忆起小时候那件温暖的事。

以前,我在老家上学,每个周末总是要与爷爷回农村,家里没有空调。因此每逢冬天,我只能一人缩在房间里保暖。家里还有一个小铜火炉,可是却不常用,大概是家里没有足够的柴火,还记得最好的取暖方法就是在爷爷奶奶煮饭时在灶边蹭着热。

一天清晨,我正睡的朦朦胧胧,隐约听见门外好像有什么声音,起初我也没在意,过了一会儿,声音越来越清晰、响亮。我好奇地坐在床上,透过窗户,外面蒙蒙亮,两个身影出现在不远处。爷爷套着白手套,抓着锯子,在一棵只剩几个枝叉的树上。那是棵银杏树,不算高,但是长着几个粗壮的枝干。我大概知道他们要做什么了,外面北风呼啸,将爷爷敞开的黑羽绒服吹鼓起来。爷爷呼出一口白气,用力锯着一个树枝,可能因为太粗,爷爷的五官不由的张紧起来,咬紧了牙关,皱起了眉头,不时的还从嘴里发出一阵阵号子声,一只脚踩在树枝上。奶奶则在下面,用手扶着树枝,好一会儿终于锯下来了……

上午,只见门前摆着许多木条,上面一层白霜。爷爷过来抚摸着我的头说:“在阳光下晒上一两天,咱们就可以坐在火炉边啦。”

又一天早晨,我在房间里拿着水杯暖手,这时,奶奶忽然跑过来对我说:“快到厨房这儿来,可暖了。”我立刻跑了过去,只见那火炉里聚着一根根木柴,还埋了几个红薯,一束束小火苗正在顽皮地跳动,热气弥漫着整个屋子。真有“绿蚁新陪酒,红泥小火炉”之惬意。一缕阳光从门外射进来,浑身暖洋洋。

又是寒冬了,家里的小火炉是不是正旺着呢?爷爷奶奶有没有烤红薯?

【篇四:爱读书的树叶】

春天,在明媚的春光里,小树迎来了新的一年。和暖的春风吹拂着小树的脸庞。万物复苏,桃红柳绿!

田野上,到处是盛开的鲜花,一朵朵花儿散发着阵阵芬芳,沁人心脾,引来了一群群蜜蜂在花上面翩翩起舞。田间的麦苗碧波荡漾,油菜花儿黄灿灿的,在风囡囡那双小手的抚弄下不时落英点点。

爱读书的树叶,迎着春风,读着宜人的春色。一遍一遍……

夏天,小树长成了参天大树,叶冠如云。它像撑起一把超大的绿绒大伞,一片片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绿得发亮。知了躲在树丫中间,快乐地唱着歌谣。树荫下,一片清凉。芬芳馥郁的栀子花,清新淡雅的百合花,洁白芬芳的茉莉花,玲珑细致的满天星,灼灼如火的千日红……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它们跟着爱读书的树叶,大声朗诵。读着夏的绚烂。一遍一遍……

秋天,层林尽染,叠翠流金。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一颗颗红玛瑙似的山楂,叫人看了直流口水。一个个红通通的柿子,像一盏盏小红灯笼挂在枝头。一串串深紫色的葡萄水灵灵的让人垂涎三尺……

它们都跟着爱读书的树叶摇头晃脑,迎着秋风,读着秋的丰盛。一遍一遍……

冬天,北风卷地百草折!人们“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只有爱读书的树叶,静静地躺在大地妈妈的怀抱里,看着墙角凌寒独自开的红梅,读着冬的厚重和深情。一遍一遍……

【篇五:等待】

步入初中后,我开始了住宿生涯,离开了家,离开了父母,时常盼着回家的日子。

“叮铃铃……”放学的铃声终于打响了,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布置着周末作业,不少同学开始蠢蠢欲动,时刻准备着回家。“好,放学,路上注意安全。”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我开心地整理好书包与寝室的东西,加快脚步,离开校园,来到我和母亲约定的地点。原以为母亲一定在那里等着了,可一到那里,我傻眼了,并没有母亲的身影。顿时,一阵失落感扑上心头,眼前一片灰蒙蒙。看着同学们一个个被父母接走,我更加难过了,背上的书包也越来越重,压得我喘不过气。我放下书包,坐在候车亭里,静静地等候着,等候着……

不知过了多久,校门口从原先的人声鼎沸转变成了冷冷清清,我很难过,母亲是否忘记了今天是星期五,忘记来接我了?正当我失望至极时,母亲穿着高跟鞋,双手左右摇摆着,不顾地上的坑坑洼洼,急匆匆地朝我奔来。她亲切地问道:“儿子,等很久了吧,冷不冷啊?”我摇了摇头,伸出自己的手,开心地拉起母亲的手,一同走向回家的路。

这一场景让我回忆起小学时光,也正值寒冬之际。那时,我们上“四点钟学校”的学生全部被留堂了。当时我想,在外面的母亲,一定等很久了吧!你听,外面的风像凶猛的野兽,疯狂地撕扯着树叶、花草,发出刺耳、尖锐的嚎叫声!不知不觉,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

终于,我们下课了,我慌慌张张整理好书包,朝校门口跑去。只见,母亲正目不转睛地盯着校门口,双手放在胸前相互揉搓着取暖,脸庞被风冻得发紫,嘴唇也冻得紫黑,十分憔悴。“妈妈,你等很久了吧?老师留堂讲试卷呢!”“哦,没事,没事,见到你就好!”话音刚落,母亲体贴地将自己那双温暖的手牵住我那双露在外面的小手。

等候,也许是漫长的,也许是短暂的,时间这条河就这么横亘在我和母亲之间;等待也许是煎熬的,更是幸福的,因为我读懂了母亲对我的那份爱,消弭了时空铸就的那条鸿沟。我想,母子之情就像“绿蚁新醅酒”,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情只会不断地酝酿,越发醇厚,只等识趣的人来细细品尝。

【篇六:碎片化一二事】

现如今的我们急于求索互联网上时刻更新的信息,互联网的发展加快了生活节奏,我们也逐渐习惯于在这样庞大复杂的网络里快速地收集、交流信息,但不可否认互联网也是激光网,它彻底支离了现代多数人的生活。

你是否发现已习惯于只浏览网页新闻的大标题?或只是点开朋友圈的图片不再关心文字?对文学性较强的文章也只是略看一二便“一滑到底”?很多人阅读的是“信息”,而不是“文字”,不再有耐心去了解新闻事件的始末,也疲于思考文字背后的意义,感受文字间流淌的语言魅力,甚至觉得它们“太过冗长繁琐”了。这使我们的思维僵化,辩别孰是孰非更是粗浅,缺少了真正的思考与深度发掘,就再难有耐心去用逻辑思维剖析大段文字,所谓的阅读更像是小学时的“造句”,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是词汇的拼凑,鲜有文字的艺术。我们需要的是纵向的分析思考,却不只是横向的涉猎浏览。破碎的阅读费手费电费眼,唯独不费脑。

如今的我们也深陷碎片化的社交。白岩松曾说:“时间都用来聊天而不是谈心,怎么会有真正的朋友呢?”手机这个“第三者”的出现,让深度谈心很难了。现在还能再体会“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交心长谈吗?还能与人“把酒话桑麻”吗?微信、微博似乎让我们成为了“惜字如金”的人,交流的是信息而不是感情,试问,几十字的讯息与表情包能换来知音吗?我们常感叹“知音世所稀”,常感叹人生漫漫无人能伴,其实不曾发现,是自己关上了真正能情感交流的大门,手上明明有钥匙,你却偏要叫别人把门打开,这样不仅无法收获挚友,也不知不觉中与家人拉开距离。人与人的关系就像房屋,一砖一瓦盖出来的才结实,塑料合成板搭建得快,塌得也快。

当然不能完全否定碎片化生活存在的意义,在繁忙的生活工作中,人们需要这样快捷方便的信息传递,但不能完全沉浸于此,正确的意识对事物起推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起阻碍作用,合理利用网络的长处,别让自己的生活过分碎片化,才是适应现代社会的上佳姿态。

所以请拾起生活的碎片吧,就像小时候拼图一样,将它们重新拼凑起来,再听一听巴黎圣母院的悠扬钟声,看一看徐霞客所至的高山流水,品一品平仄押韵的音韵之美,领略世间万物,星辰大海。亦或是烫一壶茶,盛一碟小食,在晴朗的午后与家人朋友好好谈谈心吧。

【篇七:绿在呼唤】

对于我们来说,现在的绿色好像只有在路边的花坛、小区的草坪才能见到,但是前几年的绿可是无处不在的。

在我的印象里,只有在植物园里才能看到哪哪都是绿的场景,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是因为人们乱砍乱伐和城市大面积扩张所造成的。想想看,如果你在一片片绿的海洋里时,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如果是我的话我会迫不及待的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并在绿的海洋里游览和陶醉。

绿,你是那么美丽,那么好看,又是那么的新鲜……不过现在起我们可以种一些植物,给路边的小草浇水,不乱扔垃圾等等。我们要保护绿的容貌,增添绿的光彩。

绿色给我们无限的遐想,还可以舒缓心情。绿色是属于我们大家的,我们要保护绿,不要让绿从地球上消失。你可知道在古代人们就把最好的马称为“绿耳”,把最好的酒称为“绿蚁”,把最漂亮的头发称为“绿云”,把最珍贵的琴称为“绿绮”。可见,绿在古代是多么重要的,所以我们更要保护绿。

绿,无处不在,绿,不但好看又能净化空气,好处多多。我们要有自己小小的举动去珍惜每一片绿,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保护绿!

【篇八:春风十里不如你】

日月交渡,繁华荣枯,千百年后也不过化作野马尘埃,落于野闻或史册之上。

——题记

千年岁月的沉淀中,唯有你,如酒,愈发香醇。

待山巅落下第一抹雪色,温一壶清酒,侧耳听来,似有人跨过岁月长河,在耳畔轻吟: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将半熟生宣铺开,泼墨,如汉白玉般的宣纸上流泻出万世芳华。千百年来,兴衰浮沉,恍然如梦,大梦一场醒,叹不过一场空,午夜梦回之时不禁感慨: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独倚窗畔,听雨打叶声,推开窗,微凉的山风拂面,带着丝丝寒意的雨飘落在我掌心,轻吐一口浊气,心旷神怡。不知如今是否还有闲人仍能有“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快活?

花香萦绕鼻间,身侧的栀子开得正好,使人不禁想起“姑妇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现如今,灯红酒绿满眼,这般可爱的田园生活只怕是再觅不得了,但这“雨浥栀子冉冉香”的意境我却是一直存于心间的。

暮色低垂,流云西去,隔岸荧光明灭万点。我似与你相偕走过寒露惊蛰,晨雾天河,待青衫磨旧,风尘入鬓,一转首一回眸间,竟已过了千年。

诗词,便是春风十里,也不如你。

热门推荐
1我的烦恼
2国学经典伴我行
3我的朋友
4八年级上册作文我的自传
5抗日英雄作文
6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7青春不散场
8书香依旧,我在前行
9我的妈妈
10告别童年
11秋天的葡萄园
12未来的海洋想象优秀作文
13难得的暑假
14我眼中的美丽家乡
15柳树的自述
16一次刺激的体验
17成长与成功
18八年级作文
19一张旧照片
20一杯热水
21读《故乡土,祖国情》有感
22续写《变色龙》
23三个笑容
24这一学期的收获
25当老师不在场的时候
26读懂那片叶
27读书之乐
28雨语
29割不断的家具情怀
30味中之味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