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问渠哪得盈盈?只为细流涓涓】
眼前的这幅漫画,展示了生活中常见情景:放一只碗在龙头下接水,拧小龙头,细流涓涓,水碗渐渐蓄满;拧大龙头,水花四溅,水碗却难注满,反倒浪费不少。我陷入沉思,在这个步履匆匆的时代,“速成”,一定是那个效率最高的方法吗?未必!孔子云:“欲速则不达。”学习尤为如此。
于求学者而言,学如春起之苗,不见甚长,日有所增。当代,打着“赢在起跑线上”旗号的教育并不少见:“十天练成一手好字”“三天学好英语”“终极押题密卷”……对这些广告噱头,我一向是嗤之以鼻的。“速成书法”如何比得上从“一二三”步步练习来得扎实?“速成英语”如何有从慢慢学习英语字母到单词再到句子语法的水到渠成之效?就拿刚过去的2020年高考语文卷来说,新冠肺炎疫情一直视为必考热点,各种有关疫情的猜题不断推送。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语文全国I卷只字未提新冠肺炎,而是回归语文传统。
在考场上大展身手,靠的是日复一日、水滴石穿的积累。人一生的学习分为多个阶段,从胎教、幼儿园、小学、初高中到大学,有着连续而系统的学习链。环环相扣、步步为营,方是稳妥。茧中挣扎的蝶只有自己挣破蛹壳,才能拥有强健的翅膀,去流连花间。漫漫人生路,简单省力的“捷径”往往是南辕北辙。
于师者而言,教如春夜之雨,润物无声,静待萌发。《无问西东》中,西南联大的学生在漏雨的铁皮屋下听课,屋外雷雨交加,雨声掩盖了陈岱孙教授的讲课声。陈岱孙教授停止讲课,在黑板上写下“静坐听雨”四个大字,我相信,当时的学生们一定听出了比讲课声更深刻的东西,那是读书人的高贵,是苦难中的光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意志便如春雨落进他们心底,滋润“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种子。
人们总是将教师比作园丁,呵护幼苗,要遵守生长规律,不揠苗助长,教师亦不可“填鸭式”教学,给予学生过大的学习压力和负荷,否则便如淹没植株的水,隔绝赖以生存的氧气。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速成的树往往只能砍倒做柴,历悠久岁月、经风雨洗礼的大树方能担当栋梁。
春光明媚中,雨淅沥而初降,泉涓涓而始流,小苗在不知不觉中萌发生长,一派欣欣向荣,那是慢成长、慢教育最动人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