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真实的自我】
断崖边,杂草丛生,有一株百合夹杂其中,它顶着野草嘲讽的压力,努力吸收养分。它的特立独行,使她最终绽放了花蕾。
人们纷纷到此,许下“百年好合”的美好誓愿。但若百合耐不住压力,放弃自身生存的欲望,去换取一种归属感,估计其自身价值将被永远藏匿在百草之中,默默无为。
花如此,人又如何?
揆诸现实,许多城市都在努力改变面貌,力求用新貌换旧貌,只可惜他们忘却了遵循客观规律这个重要原则。在宁夏银川城市建设中,当地政府并未考虑其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忘记了其矿化度程度高这个天然的优势,。在他们眼中,跟上潮流才是当务之急之事,于是盲目地效仿沿海经济建设,把适合种植银川、葡萄的地方用来开发建设经济开发区。他们没有理性的思考,导致大量土地空缺,留下了一座座“空房”。
这样的盲目从众着实令人悲哀,但他们却觉得开心,因为他们自认为顺应了时代潮流,跟上了发展的脚步。试问,若少了人独立、理性的思考,这样千篇一律的社会真正的能使人获得身心的愉悦吗?
答案是否定的。物质只会助你获得一时的快乐,却留给你一个空洞的心灵。
阮籍,魏晋时期的诗人。一次他和朋友下棋,母亲的死讯便从远处传来,对方要求停止下棋,可阮籍却仍不停下,坚持要分出个胜负。等到棋局结束,饮酒两杯,便放声大哭,哭的时候,口中大吐鲜血,几近死亡。待母亲下葬之时,喝酒吃肉,虽此时自己已憔悴不堪,仍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
在那个时代,封建礼俗高于一切。人们认为,遵循礼法是人的基本准则,无论对错,只需遵守即可。而阮籍,特立独行,他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而非融入那个破败不堪的封建社会中。这样的特立独行,会使你认为他不孝吗?会使你觉得他荒唐吗?不!你反而会看到他的孝,并无人能比。
保罗·柯艾略曾说过:“我们不屑与他人为伍,却害怕自己与众不同。”这是保罗在历经磨难后总结出来的。他已否定了从众的行为,但也害怕特立独行,为何?因为特立独行,要承受巨大的压力,若那颗炽热的心难以承受压力,一经磨难便忘却自我,怕是难以特立独行了。
若想做到真正的特立独行,得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认清是非对错,才能不盲目从众。其次得有抗压能力,不怕挫折,承受住压力,奋力前行。学着换着角度思考问题,千篇一律的世界并不是我们向往的。
何不试试特立独行,生命之花亦会如百合一般,绽放最真实的自我。
【篇二:脱离从众传承文化】
我国著名作家鲁迅曾说:”唯有民族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当今世界,发展迅速,日新月异,但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能被遗忘,我们不可随大流,而逐渐淡忘自身的文化。
调查显示,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传统节日的起源,内涵,习俗早被淡忘,而西方节日及“双十一”等人造节日却得到了不少人都热捧。这一现象得以证实多数国人的从众心理还是挥之不去,宁愿替外国文化买单也不愿对自身文化加以传承。对西方文化热捧之人,你们是失掉自信力了吗,为什么不坚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呢?
不要盲目从众。“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但那些盲目追随西方等节日的国人,是要传统文化淡忘啊。“哇,双十一快到了”,我相信这是很多年轻人在无意间发出的声音,这种声音何尝不是一传十,十传百。在当今学生众多的时代,补课大军已成为补课现象的代名词,许多学生都有无处安放的补课心理可学习就需要补课吗。一些状元的事例我们不补课还更好。你可能会留意,诗人自杀,留学生不回国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这值得我们反思。
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众多民众已经顺从腐朽思想的情况下,毅然选择用自己的观点及思想引导人民。在此过程中,竟不顾统治阶级的反对,不与众多人们一样追随错误思想。假如他从众了会有如此一般的成就吗?
文化的发展需要脱离从众。画家李可染曾说:“踩着别人的脚步前进最佳的结果也只能是‘亚军’”。我国要发展自身文化就必须要国人加以修缮,而不是当前热捧西方节日及狂欢人造节日的现象。这种盲目从众只会让我国与发达国家相差更远,你只要想到我国孔子等也被他国人崇拜时就不会这么盲目了。诚然,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不能独行,也需要与他国文化互相借鉴一下。
不希望淡忘传统佳节等文化的我们,切不可随大流。这时,我们就需要冷静下来,脱离从众的束缚,继而传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