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童年的大冬瓜】
童年是如此的短暂,仿佛如一颗糖,知道了甜味却又不能永远保留;仿佛如一支箭,“嗖”的一下便穿过了我的视野;还仿佛如一个贮存罐,把各种酸甜苦辣都保存在了心里……
记得那是小时候去外婆家的时候,我跟着大人们一起去菜地里玩,秋意正浓,金黄的麦田被风吹着跳起了舞,远远望去,就好像是一片富有活力的海洋。深秋的田野极少有人来的,除了个别在地里工作的农夫,他们弯着腰工作的样子,也是这里最亮丽的风景。
走着走着,就到了我们自己的菜园里了。我独自往前跑着,一不留神,头便被撞出了一个包,差点疼出了眼泪,睁开眼一看,便发现一个墨绿色,筒状的大冬瓜垂在了我面前,因为刚才被我撞了一下,便在那里摇来摇去。更让我觉得惊奇的是,那样一根小小的藤,竟然可以支撑起这么大的冬瓜!我顿时对这个冬瓜爱不释手,连连央求爸妈帮我把冬瓜带回去,爸妈拗不过我,只好两人一起把这个冬瓜扛了回去。
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我的冬瓜不见了!随后便想起中午吃的貌似是冬瓜,便跑去围着妈妈吵:“你把我的孩子吃掉了……你把我的孩子吃掉了……”
妈妈为了应付我,想了半天勉强想出一个理由:“现在它进了你的肚子不是更安全了吗?而且过不了几天你就可以把它生出来了呀!”我半信半疑,便没有再追究这件事了。
我多么希望我能回到童年,再次重温我当时的记忆,感受那种无真无邪的生活啊……
【篇二:做鞭炮】
过年,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放鞭炮了,据说鞭炮的声音可以赶走“年”这个怪兽,所以每当过年家家户户都会放鞭炮。可是我今天说的鞭炮可不是那种会响的鞭炮,是用纸做的、而且是我自己手工做的哦!
上午在萧山日报9楼。水晶老师就教我们用红色的卡纸、金色的胶带来做鞭炮。先把红色卡纸裁成名片的大小,再一端打上孔,这个孔是为了穿绳子用的。再在红纸正面的两条长边上贴上金色的胶带,反面的短边贴上双面胶,最后再把红色卡纸卷成筒状。一个小鞭炮就做成了。等把所有的小鞭炮做完,再用穗子把它们穿在一起,一串红红火火的鞭炮就做好了!
虽然大家听我介绍的时候,说的很容易,可是做起来,可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剪纸的时候要剪的光,贴金边的时候要贴的平,就在卷的时候,要从中间两边拉平,才不会皱。我在刚开始做的时候,为了可以快一点,不小心剪斜了,在卷的时候就对不齐了,导致做好的鞭炮有点粗糙,我心里那个后悔啊!妈妈说:“要专心,细心,用心才能做出漂亮的鞭炮!”“嗯!”我重重地点了点头!
【篇三:传悄悄话游戏】
“啊,什么呀,听都没听清楚!”我抱怨道,“完了,这下肯定糟了……”
为了玩好这个游戏,我们可是伤了脑筋啊!我仔细地听着前面一个人在讲什么,耳朵说“我听见了!”但是大脑却在说:“不,我只听见了两个字。”传话游戏的第一轮以失败告终。当我们在相互指责对方,说对方有错时,第二轮又悄悄开始了。“化肥会挥发,化肥会挥发,化肥会挥发。嗯!记住了!”我转身凑到第二位同学的耳边,双手成筒状,小声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化,肥,会,挥,发。”他听完便皱着眉头,嘟囔着:“啥呀,你刚才说了什么,我什么都没见。”哎呀,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于是我又凑到那同学的耳边说了一遍,见他又皱眉头,我就知道,他又没听清楚。但这位同学没多说什么,转身凑到第三位同学那儿,窃窃私语了一阵。这句话被传来传去,马上就要传到最后一位了。我不禁为她捏了一把汗。“这句话虽然短,但是特别绕口,也不知道会传成什么。”我心想着,真替他们着急呀!预热的时候,我们把“妈妈赶马,马慢,妈妈骂马”这句话传的只剩下两个字。又把“一个老爷爷姓顾,上街买醋又买布”传成了“爷爷把酱油错买成醋。”这次看样子可能又要出笑话了。
最后一位关键人物磨磨蹭蹭地走上讲台,拿起粉笔写上了“小花”二字。什么呀!好好的四个字,怎么成了两个字?我想不通,传成“化肥”这两个字很正常,可这次怎么会传成“小画”呀,这和原句毫无关系嘛!
后来我才发现,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是会变化的,比如我挖了一个洞,可能就会被传成我家被小偷挖了一个大大的洞。俗话讲,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这次游戏也算是验证了“耳听为虚”的正确性了。也许,我们在路上听到的一些传言,就是这样经过了几百个人的口,早已经“大变形”了。(公众号:芒果作文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