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与《弟子规》】
最近,我学习并背诵了一本叫《弟子规》的书。书中讲了,作为一个孩子或一个学生要怎样做才是正确的。书里面讲了七个方面:“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
书里面“入则孝”中有这么一段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我觉得,其中我做到过“父母责,须顺承”和“冬则温”这两点。
前几天晚上我在楼下玩,爸爸妈妈也在楼下散步。我擅自做主跑到一个小朋友家里去做调查。恰好这时爸爸妈妈来找我,想让我回家。发现我不见了,心里很着急。他们在院子里大声喊了好久,也不见我人影。直到我做完调查后才回到家。爸爸妈妈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之后我想了想,主动认了错。爸爸妈妈见我主动认错了,就没再责备我了。通过这个事情,我不但做到了“父母则,须顺承”,还知道了“出必告,反必面”。
我还记得,在一个寒冷冬天的晚上,我让爸爸妈妈不要充热水袋,他们感觉很奇怪。那天我特意提早上床帮爸爸妈妈把被窝焐暖。他们一进被窝就觉得很暖和,就问这是怎么会事?当他们知道是我把被窝焐暖后,连声夸奖我呢!我听后心里甜滋滋的。
我发现孝也是很好的,不但别人会更多表扬我们,还会增添我们的美德哦!
【篇二:我看到了可怕的自己】
小时候,父母花了多少时间,教我用匙子舀汤,用筷子夹菜。费了多少心思,教我系鞋带、扣扣子、梳头发。陪我多少次跌倒了爬起来,扶我踉跄走路……
而曾经的“妈妈,今天幼儿园里如何如何。”渐渐变成了“学校里也没什么事,你快出去吧。”曾经一一应着的上学前的叮嘱,渐渐变成了“知道了,真能唠叨。”曾经的“我书包收拾好了,没落下东西,谢谢妈妈!”渐渐变成了“你烦不烦,我知道了!”……我总是不耐烦地应付,甚或干脆装作压根就什么也没听见。可是妈妈仍像教我走路时一样不厌其烦。
那天,又跟妈妈赌气,去表姐家玩。后跟姐姐去一个售楼中心,我在车上等,目睹一场母女舌战:老妈想买一套三房,让闺女和自己一起住,但打扮时髦的女儿怎么也不肯。又是夏天不方便,又是母亲半夜看戏吵……听着听着,我从那女儿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自己的刁蛮无理!我……我的父母教我吃饭、教我走路,曾几何时嫌过我?而我不是也像这个女儿
一样对他们嫌这嫌那吗?那样的话语,那样的态度,那简直是一副丑陋的让人感到可怕的嘴脸!那就是我?不可以——表姐出来了,我抓过她的电话。“妈,对不起!”“傻孩子!什么时候回来?”“妈,中午我回家吃饭!”“好!好!”
妈妈想要的只是女儿平安回来罢了!回家的路上,我默吟起《弟子规》言“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应顺承。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返必面……”或许不需要为父母暖被窝,不需要惟命是从,只要晓得爹娘的辛苦、爹娘的无疆大爱,我总该可以为他们做点什么吧。
【篇三:背书】
我的私塾生活开始于痛苦的背书。背什么书?古代的经典蒙学六种。老师直接从兜里面捞出了3本书,三本很薄很薄的书。一本叫《弟子规》一本《三字经》,还有一本叫做《孝经》。
我当时很疑惑这都是啥?然而当我翻开来一看哦,人之初,性本善啊。好好,我明白啦,原来这就是三字经,但是《弟子规》,我却全然不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都是什么东西呀?好象是教我做人的守则。《孝经》,我就更不清楚了,讲述孝的经典吗?
我一看,里面大字小字繁体简体。仿佛群蚁排衙似的在折磨着我。我真不知道这个书何时才能背完,何时才能背到尽头呢?于是我非常难过地看着我的老师。站好,而我的面部没有露出一丝的愁苦来,我仿佛已经学会了用面部表情去骗他。
老师说背不完三本书,下周就不用来见他了。我当时爽快地答应了。我其实并不想答应的,然而我父母,我的那些叔叔阿姨们,他们——非常期盼的目光,把我看着就仿佛是在威逼我接受吧。
给我一周的时间到了第三天,我连《弟子规》的第一章都没有背完。就是入则孝啊,我已经崩溃到极点了。我怎么都不能背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固,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好困难的事情啊!星期三的晚上我拿着这样的成绩去面对我的家长。
我爸妈狠狠地呵斥了我他们说你这个样子是怎么读书的。不背也得背,吃不完饭也得背。这么好的老师,不能就这么耽误了。小就得吃苦,吃苦才能成人,我记得多年之后,当我读到《牡丹亭》中的句子——雕虫篆刻,陋简残编露的时候。我觉得我当时也就是这样的,我真的是把蒙学的这三种。读了个遍啊!
经过了一周的努力,我也只读了两本半。但是我还是依旧鼓起勇气去找到了老师。老师,我来啦老师看着我背了多少本的量。我很实诚地回答他两本半。老师什么都没说,只是随后一句你可以开始上课了。多年以后,我也没有问为什么,老师当时怎么什么也没有说。
你出去背完了再进来。然而我明白真正的考验只是毅力,能背多少敢看后天的实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