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静听的作文

【篇一:静听历史的回响】

就是现在以前发生过的事。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因为从了解历史的过程中以史为鉴,从中学习并完善自我。人类社会之后所以能够不断地向前进步,这与人类从历史中学习是密不可分的。

康熙皇帝一生除鳌拜,平三番,收复台湾,一生功勋卓著。堪称千古一帝。从他除鳌拜一事中我深有感触,他的事迹颠覆了我的思想。

康熙皇帝为了除鳌拜,不得不装聋作哑。在大庭之上眼看着苏克哈萨被鳌拜打死而忍气吞声,这得要多大的心机与自制力才能做到啊!类比到我自身,之前我总是认为自己对的时候就必须坚持下去,认为对错是绝对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却从没有考虑过,对与错其实是相对的。就苏克哈萨被杀一事而受启发,在当时看来,鳌拜这样做无疑是错的,可是在当时的环境中,在当时甚至连皇帝都不敢站出来伸张正义的情形下,他的行为就是对的。这彻底改变了,我以前的看法。我想既然对与错是相对的,那么我们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所有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看清形势,做顺应形势的事。

从小小年纪的康熙战鳌拜最后除了她之后,我非常佩服康熙的聪慧与睿智。他能这样做,完全是因为他能掂量出孰轻孰重,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累p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我们之所以学不好,或是在某件事上一直不能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摆正自己,当下最重要的事情的位置,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康熙在孝庄太后的教导下,从小坐姿端正,任何情况下都能庄重而不伤风化,这是行为上的,同样吭气身上独特的气质,也促使他养成了诸多好习惯,从简单的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到他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方式也是如此,这对他之后的成功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对我们而言,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然好的习惯,对我们的人生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辟如数学学习中,每当我做完一个题,我会重新旅游同思路会重新总结,我是如何做出来的,由于这个习惯,我的数学成绩也因此名列前茅,一次成功的人生,需要良好的习惯。

这就是静听历史的回响,以史为鉴。

【篇二:静听芬芳】

流年无痕,呢语有声。

那些花儿一样的流年,伴随着细微的声音,即使隔着悠悠红尘的距离,也总能把心灵深处的一丝薄凉温暖。或许秋这个季节,更适合怀想。指间弥漫的一缕墨香,悄然中婉约着一杯暗香盈袖。静立在烟火的尽头,在每个温暖而甜蜜的日子里,我能听见那淡淡盛开,静静芬芳的声音。

我喜欢秋天微风拂过水面的声响,但我更喜欢秋天雨打芭蕉的诗意。秋天,在我心中始终是个多情的季节,转眼又见秋雨。撑一把小伞,或漫步,或驻足。静下心来,静听秋雨的诉说。

静听秋雨是一种浪漫,也是一种寂寞。秋雨它轻柔如落花,它温婉如诗意。沉醉中,它轻轻地来着。凉风中,沐浴着秋雨的洗礼,聆听秋雨的呢喃,踩着一地的秋雨落花,心中盛满了盈盈素语诗意。

深秋寂静的午后,雨花点点坠入人的心扉。睁开惺忪的睡眼,伸个懒腰,以个四十五度小清新的慵懒姿态仰望天空,天晕染了一片乌蒙。或许秋天了,或许心境淡然,总觉得空气中弥漫着些许凄婉的气息。

走近窗外的栏杆,瑟瑟秋风中夹杂着雨丝,拂乱了我的发梢,也拂平了我微微皱起的眉梢。从窗外眺望远处的风景,前有松树挺立于地,绿草盈立于风雨间,虽没有白杨沙沙作响,却有秋风习习叶化蝶。我倚窗听雨,仿佛能听见万物傲立风雨间的坚韧与不屈,任思绪飞扬,任心海泛滥,于是,我仍掉了手中的伞毅然走了出去……

走在街道上,落英缤纷如雨,轻轻坠入眼帘,粘贴在脸上,像一枚枚沁凉的吻。或许是因为无聊,或许是缘于失落,一个人漫无目的在街上徘徊。是的,街道虽热闹,但我仍选择去静听那秋风,静享那秋雨。

在这喧闹的尘世,我们又有几人会选择用一种思辨的思绪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声音,随着声音去寻觅那片适合安放自己灵魂的处女地?或许是一座安静的宅院,或许是一个繁华的都市,或许是一条迷津的小路。一个人只要守住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任你经历世事沧桑,风云万变,终究掀不起滔天大浪。那些沉静在骨子里的美好情怀,千百年后,也不会有多少更改。空中仍残留着夏花般的气息,秋叶般的静美。这个秋,就让岁月温暖心中的孤寂,在冷暖交织的时光中,静守流年,观山听水,学会善待。

秋日暖阳,掂起脚尖,轻盈地亲吻眼眸,温暖了秋风的凉意,安静了秋雨的思绪。于是,我便在这份秋的安宁之间,静听那芬芳的声音,我那寂静的欢喜,不知你是否有听见?

【篇三:静听回声】

悄然步入回忆冥想的殿堂,静静地挖掘着停驻在思海中的断章,无形的手抚了抚我的脑壳,试着唤起一抹七彩的情景。可为何,我想到的却是一幅幅黑白的剪影,唯独剩下的是那一缕缕的绿。

小时候,坐在爷爷的肩头,伸出细嫩的小手去拽拉它身上的叶子,它痛得皱了皱眉。从此,我决定不再欺负它,也许这就是我对那颗老树最初的记忆。

长大一点,我和伙伴两个人把牛皮筋系在老树上,叫来好多人一起分享我们的快乐。我们打羽毛球时,把球打到了树上,可我怎么爬也上不了树,于是就用羽毛拍狠狠地拍打树丫。

再大一点,我就搬起小凳子坐在老树跟前,拿着画笔细细描画它的轮廓,用彩笔在心上记录下老树给我讲的故事,从此,我们成了忘年之交。

再后来,外公每次来,都会借由老树计量我的身高,那一条条的印记扎在老树那厚厚的外壳上。老树说:它痛并快乐着,小姑娘在一天天长大。我拍拍老树:哥们,我不会忘记你的。——从什么时候起,它竟也成了我成长最好的见证……

没有一辈子的朋友,天下也无不散之宴席。记得1998年,我们搬了新家。搬家前,我最后一次抚摸了老树,忽而发现原来不仅它见证了我的成长,我也见证了它的年迈。我告诉它:我会记得回来看它。老树笑着说:不用,回来看也总是要走的,那就安安心心地别离吧。我也笑了,最后一次点了点那些我成长的刻印,默默地说:哥们,要记得我,就算得了老年痴呆也要记得我呵。老树说:知了,知了。树上掉落一片旧叶,滑过了我的脸颊。我最后一次朝老树微笑,转身后,就任由泪水倾泄,但愿留给老树的是我最坚强的背影。

离开后,我时常回去看看老树,时而回忆起在老家的点滴。儿时的伙伴大多都分开了,而内心总有一种臆想,想着老树不会离开。

然而,爷爷走了,我哭着跑去找老树,可哪儿还有老树的身影,留下的是一个停车场,一辆辆灰黑色的汽车是在讥讽我的无措吗?我静静地站在老树曾生根发芽的地方,任由泪水无尽地滑落。刹那,我仿佛与老树合为了一体,我代替它,我延续它的梦想。以前我一直不懂,不懂为何它轻意地离去,如今渐渐地想通了,原来只是为了以另一种方式植根于世界,只要被记住,那就不曾死亡。

承载着童年的笑声与泪水,又一次传承于他处,天道无言,人心有情,那么就让我用记忆用笔来证明你仍存在。

【篇四:静听回声】

仍旧记得老屋的模样,在记忆深处沉默着。

我在老屋里度过了整个童年,它的每一处角落里都有我的身影,我的每一个回忆里都有那间老屋。说是老屋,其实也没有多老,又或是院中的花草将它衬得年轻了吧——我最爱的便是在院中玩耍。院子不大,角角落落都摆着一盆盆的花草,只留下让人走路的空儿。那可都是奶奶的宝贝,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给它们浇水,看看它们是否安好,若是有一片叶子黄了或是一枝花断了,她会心疼上好一阵子。 小时候调皮,有时候嬉戏玩闹间将枝干不小心折断了,也不敢说,偷偷用胶带绑上去,自以为无人察觉,心中还暗自得意。现在想想也觉得好笑,哪是没有察觉,奶奶只是不想责备最心爱的孙女儿,所以假装不知道罢了。

花草中间有一个秋千,是当初我磨了好久爸爸才肯给我买的。雕花的座椅,阳光下金灿灿地闪着光,不过那秋千的材质是铁艺的,硬邦邦的,坐上去直硌得慌,于是爸爸就用旧床单和海绵自己缝制了坐垫和靠背。红蓝两色配在金色的秋千上着实不太美观,不过好在它很实用也很舒服,我终是勉强接受了。于是从此以后的每一个夏夜,我最喜欢的就是坐在秋千上乘凉。皎洁的月光从头顶洒下来,铺满整个庭院,秋千、我、每一盆花花草草都象披上了一层轻纱,柔和得如同婴儿的摇篮,我听着草丛间蟋蟀的“摇篮曲”,渐渐地进入了梦乡。朦胧间听见熟悉的声音在耳畔呼唤,我耍赖地闭着眼睛。爷爷笑骂了一句。把我背进房,替我掖好被子,轻手轻脚地走了出去。

穿过满是花草的院子,正面便是客厅,拐角有个楼梯直上二楼。老屋有点漏雨,本来白石灰刷的墙被雨水浸花开来,楼梯旁端端正正地摆着一个摔了一个缺口的紫砂壶,不用说,那也是我的“杰作”。那是爷爷最喜欢的一个紫砂壶,虽然破了,可他仍舍不得扔掉。

再往后就到了后门口——多令人怀念的暖黄色路灯!每当我晚上睡着时,爷爷总抱着我到后门口散步,灯光将人影拉得很长,整个世界仿佛只剩下路灯和灯下爷孙俩。我伏在爷爷的肩头渐渐睡着了,但至今仍清楚地记得爷爷那温暖的怀抱和带着家乡口音的不成调的摇篮曲。

那载满了我童年无数欢笑与回忆的老屋在后来被推倒了,我们在原址上建了一座更大更新的房子。几年前的冬天突如其来的一场寒流冻死了大部分的花,爷爷缺了口的紫砂壶也在装修时弄丢了,只有那个漆已经掉光了的秋千仍稳稳当当地摆在院中,默默地诉说着我童年的故事。

【篇五:静听国歌奏鸣时】

音乐是世界上最动听的生意,音乐可以陶冶性情,净化心灵。静听舒缓音乐,可以使人消除疲劳,解除烦恼;静听感人音乐,也会使人振奋,给人力量。

我们学校每周一晨跑后,都要举行奏国歌升旗仪式。每当这首中华民族的义勇军进行曲演奏时,我相信每个有良知的学生都会激动不已,甚至跟着一起动起来,都会在心里默念歌词,轻轻跟着哼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

听着这振奋人心的曲调,我仿佛又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为了不当亡国奴,许多中华儿女拿起各种各样的武器,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他们有抗联红衣女侠,经受了各种酷刑,仍能坚守民族信仰的赵一曼;转战白山黑水,最后弹尽粮绝,誓死不降的杨靖宇、狼牙山五壮士;还有不怕牺牲,把敌人引导我军埋伏圈的小英雄王二小;爱国华侨陈嘉庚……是他们,是他们这些民族的脊梁,为国家为民族,舍小家,牺牲自己才赢得了今天的民族独立与富强。

听着这首歌,我想起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五千年的道路像一条滚滚奔流的长江水,有激流,也有缓流。它又像一首歌,有高音也有低音。秦皇汉武,开疆扩土,结束分裂,发展经济,实现民族的统一;唐宗宋祖,身体力行,纳谏改革,繁荣文化。即使到了清代,我们还曾有康乾盛世的辉煌,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未曾有过的这些成就而自豪!

听着这首歌,会不由自主的唤起我们内心的爱国情怀,我们为今天的民族强大、国家富强而热血沸腾。古人有“牧羊北海”的苏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身陷囹圄,仍能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新中国成立后,有为了民族的强大,国家的富强而放弃海外优厚待遇的钱学森;有顶烈日、冒严寒常年在农田搞水稻研究的袁隆平;在奥运赛场上,奋力争先,一枪鸣响、为祖国取得第一枚金牌的许海峰……是国歌唤醒了他们的民族意识,默默许下报效祖国的誓言。

在静听国歌奏鸣时候,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理应在校好好学习,健全体魄,加强个人修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国奉献自己的力量。

【篇六:静听回声】

岁月悠悠,往昔在时光中淡忘。轻轻叩开岁月的门,静听回声。

外婆家的瓢,有些年头了。据说是把葫芦劈成两半,掏去里头的瓤,风干成瓢。在塑料水舀还未普及的年代,一个简单的瓢儿,承载了我童年的回忆。

瓢的表面,是一片黯淡的黄,上面隐隐约约躺着一条缝儿,恰似皱纹。掂一掂,很轻。我望着它,思绪游入光阴的湖。

要做午饭了,外婆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手握着瓢,从那口深褐色的大缸中轻轻舀起一瓢清澈的天水,晶莹的水珠从瓢沿溢出,在半空中似白练飘逸,落在了缸里澹澹的水面上,“哗啦哗啦”,泛起一片片淡淡的涟漪,但很快又归于平静。外婆把瓢中的水向一盆中的青菜倒去,一行纯净的水流从瓢中倾泻而下,顺着青菜的纹理,缓缓流入盆底。外婆将那瓢放在旁边,瓢晒着暖洋洋的太阳。风儿吹过树梢,叶子沙沙作响。外婆的手细致地洗着青菜,时不时用瓢再倒一点水,溅起的水珠在阳光下闪耀夺目。一个人,一个瓢,一段静谧的时光。

炊烟袅袅升起,外婆正式开始做午饭了,她麻利地从桶中舀起一瓢井水,向锅中倾去,“哗”的一声,水在锅底优雅地打了一个转儿,腾起一片水气,厨房的上空氤氲起温暖与美好,仿佛是世外仙境。下菜了,又是哗啦一声,朦胧的水气中,只见外婆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笑得自豪,笑得烂漫。宁静的午后,外婆又开始忙碌,淡蓝的水盆里,带着油渍的碗碟叮叮铛铛,外婆再次拿起它。澄清的水在碗碟勺筷间游走,一双有力的手抓着抹布,带走残留下的油盐酱醋。瓢在一旁,里头深灰色的水渍还未消失,静静倾听手与餐具的交响乐。一个人,一个瓢,一段忙碌的时光。

说起瓢,又有一件事。那年秋,年少无知的我举着瓢,对这个物件很是好奇,不料,脚底一滑,我重重地摔在地上,瓢也咚的一声撞到了地上,裂开了一条缝。我痛哭起来,泪眼迷蒙。是外婆,扶起了我,轻柔的话语似和风抚过柳梢,抹去了脸上的泪。待安顿好了我。外婆捡起地上的瓢,土壤般颜色的手摸着那一条淡淡的痕,目光打量着这个老物件,眸子中凝结着一丝丝对往昔的眷恋。不一会儿,她干裂的嘴角弯起一道惊喜的弧,道:“嘿!还能用。”她粗糙的手指刮了刮我的鼻子,继续干活去了。一个人,一个瓢,一段回忆的时光。

窗外,细雨霏霏,青砖黛瓦,烟柳绵绵。岁月从指缝间溜走,老瓢渐成为了家里不用的老物件,静默无言,却又不舍扔弃。原来,老物件是勤劳、质朴、实用的一段时光的留痕。没有粗制滥造,没有华而不实,坚守着一份朴素,充实的岁月。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悟时光,静听回声。

【篇七:静听历史的回响】

走在历史的古道上,看那纷飞的黄叶;流连经年的花丛,嗅那迷人的花香;翻开那泛黄的书页,寻那流芳的事迹。有些人,行为美,心灵更美。为官之美

杨善洲,不负群众的草鞋书记,他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今日的绿色大地,极大改善了恶劣的自然环境。不让闭塞的深山村寨,能够见到外面的世界。“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为官,理当如此,造福百姓才是为官最大的快乐。

尽责之美

德阳市东汽中学的教师谭千秋,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保护了四个孩子的性命。救援人员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桌子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而他,留给我们的是那个张开双臂的永远的姿势。他以师者本色展示了人民教师的职业操守,以自己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他那张开的双臂是一双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双臂。也许,他再无言语,但他的行为掷地有声,他的历史定格在了那一瞬间,但他那恪尽职守的尽责之美将永驻人们心间,散发出迷人的清香。

担当之美

美国前总统里根11岁时在院子里踢球,把邻居家的玻璃踢碎了。邻居说:“我这玻璃是好玻璃,12。5美元买的,你赔。”当时的12。5美元可不是个小数目,可以买125只鸡,里根没办法,只好回家找爸爸。爸爸问是他弄碎的吗?他说是。爸爸说那你就赔吧。没钱,我借你,一年后还他。一年里,里根擦皮鞋、送报纸、打零工,挣回了12。5美元还给了父亲。里根在回忆录中写到了这个故事。11岁的孩子就明白担当之美,难怪他可以成为美国的总统。担当也是他成功的秘诀。

时间不停的流转,历史也在不断地上演,静听历史的回响,体味那些美的人,美的事,也许有一天,我们也能成为历史的主角,被他人倾听,被他人传颂,可以吗?可以吧!

【篇八:静听】

听海,荡涤迷茫怅惘,洗净心灵中那个最真实的本我。

喜欢听海,喜欢那晨曦下的雄浑壮阔,那见证沧海桑田、世事变迁的豪迈;喜欢那夕阳下浪推一浪无法言说的默契;喜欢那黑夜之下从无尽远方淌来惆怅哀伤的呜咽。

只身走在海滩上,冰冷刺骨的海水一次次冲上岸包裹我的脚踝,久违的酥麻感随着潮水的冲刷刺激着我的神经,全身便会起个激灵。

是有多久没和大海相遇了?大概我也记不清了吧。只恍惚记得儿时随家人到海边疗养。院外的百级长长的,布满青苔滑腻的石阶,惊心动魄却又神圣的渤海日出,还有便是那风云变幻,千变万化的浪声了。

海风裹着咸涩的气味冲进鼻腔,抓乱我本就凌乱的头发,遮挡在我的眼前。我瞬间感到从心底氤氲而生的恐惧,面对这片似乎无尽头的海面,为何会觉得没有了充足的立场站在她的面前?我是如此的渺小。曾几何时,我总被问起将来,又是从几何时,连日常的放松也是一种心虚。我总以微笑作答,回避着诸如此类恼人的问题。理想如大海一样广阔,可现实的我,只是一滴水中沧海一粟。

世界是一张用钢筋编织,密不透风的黑网,网里的人或是纸醉金迷,或是躁动不安。物欲横流的社会,谁不想家财万贯,挥金如土,谁不愿挥臂一呼,应着云集,谁不恋黄袍加身,占尽人间风光。生活工作的快节奏繁忙,心灵却被温暖的城堡抛弃,暴露在阳光风雪之中,有一天,当漫天的血泪化作一片虚无,当官场的尔虞我诈尘埃落定,当我们在生命的暗处独自绝望,为何不于浪间,倾听涛声。

尘世的通道,黑暗而迷茫,过多的沉重的喧嚣,偶尔的情调,激情的棱角已被生活的琐碎削平锋芒,犹如落叶一秀,孤蝶一只,觉起之间,那么无力,那么沧桑。发出撕心裂肺的呼喊和破碎的哀鸣。

但涛声雄威,从地平线汇聚而来,凝聚成潮,刹那间响声震天,涛波汹涌,挑战极致义无反顾地豪迈呐喊,是无数水滴集成的潮的呐喊。

耳畔涛声依旧。静听海声,心中壮志,已俨然升起,前方的路,已无所畏惧。

【篇九:静听回声】

悠远的回声轻轻撞击我的灵魂,最深处最柔软的回忆拉开了淡淡的幕布。

有一个地方,那儿有一处小舍,柴火燃的很旺,炊烟袅袅升起。那儿的院子开着成片的蒲公英,飞絮像白云般点缀星空,那儿还有架秋千,在欢声笑语里,有一个温暖的故乡。

假期回到故乡,我因无聊,便坐在窗边向外眺望。春日微雨渐渐,窗边凉风拂面,于不经意间看见了门前的柳树。我打着雨伞,向它走去,只见它像巨人一样高大挺拔,柳絮在风和雨的鼓动下像小女孩跳舞一样婀娜多姿。想起了小时候在故乡时,我常常搬个小凳子坐在柳树下,坐在姥爷旁,静静地听他吹笛,那声音在我耳边久久不能散去。又想起了夏季的傍晚,每每听着祖母讲故事,给我摇着蒲扇。还有儿时的伙伴常常绕着这棵树转圈,爬上树又摔了个“狗啃泥”的情景。

现在的故乡,一切都变了样。黛青色的瓦墙已被拆掉,换成了新的大房子。门口的那些田地也已被挖平,变成了一条条宽敞的马路。过去的景再无处可寻。曾经会吹笛子的姥爷,摇着蒲扇的祖母,都跟着岁月远去了。小伙伴们也都长大,出去求学。偌大的乡下,再不见了蒲扇的影子,家家都装了电扇空调,仿佛这承载了三百多年历史的蒲扇,从不曾来过。

该走的,都走了。老房子一下子空了。有鸟最后从空中飞过,有最后一缕阳光,落在上面。午夜梦回,全城的人,都听到“轰”一声绝响,老房子倒下了。好在还有记忆,可以收留。曾经,这里有过最后一片老房子,里面,住过最朴实的美好!

我们都已经长大了,都要忙着各自的学业,偶尔在路上碰到也只是相视一笑,便各自离去。

岁月已过,故乡已变,人亦老去,但唯一没变的是那棵柳树。它依旧挺拔,依旧强壮,依旧茂盛,纵使经历了风风雨雨,却没有毁去它的容颜。长大后的我们,还是想回去看看,想回到那个青砖红瓦的世界中。即使是在老屋前坐坐,我们也能找回曾经拥有过得快乐与美好!

长大离开了故乡,忘记了很多人和事,可却忘不掉儿时的旧舍。那样的房子,在我眼里,却如童话中的小城堡,只要打开,里面就会蹦跳出无数的小美好。黄昏时,夕阳揉碎在湖里,拉出一道道彩色的影。星星点点的橘红,小鱼样的在湖面上跳跃着。心里,缓缓流过一泓湖水,悠悠荡荡。

不知何时,鼻翼处突然飘来馨香,缕缕不绝,在冷而湿的空气里飘拂。寻去,湖边处,不知何时,水仙已婷婷,像邻家小女孩,于不经意间,就长成了窈窕大姑娘了。

打开记忆的闸门,仿佛又回到那年那月那时光,仿佛又听见那笛子传来若隐若现的声音,又看见一把轻摇的蒲扇。

这份淡淡的回忆与思念我将珍藏与心。倘若未来有幸再静听它,一定又是一番滋味。

【篇十:静听回声】

徘徊在江南小镇温润婉约的街道,灰蒙蒙的天空飘洒着细细的雨丝,落在润润的泥土之中,河面上泛起一圈又一圈无尽的涟漪,乌篷船静静地荡着,满载江南人家湿湿的愿望。

偶然步入了一条小巷,绵长悠远。猛然想到戴望舒的《雨巷》,他是否就是在这样的雨巷里邂逅了丁香般的女子。倏地记起,故乡也有这样一条长长的小巷。

雨声滴答,敲打着江南人家透明的窗棂,一声声,耳畔传来,是大地对它的回应。

“雨停喽,快出来玩。”小伙伴们相继推开关得并不严实的木门,在小巷里奔跑起来。“沙啦啦,沙啦啦……”那是孩子们跑动中激起的清风,它带动了翩飞的“金蝴蝶”,留下的是满地金黄,叶落枝头,却不会觉得萧瑟。

“今天我们来玩捉迷藏,你们去躲起来,我数到100就来找你们。”耳畔依然萦绕着小胖兴冲冲呼唤大家的声音。就这样大群人马从大街小巷涌出,如涨潮般的浪花,又一下子散开。很快,我就找到了安身之地,那是一棵苍老的榆树,曾经的枝繁叶茂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老态龙钟。几十年过去了,它留给大家的只有风穿过残枝阵阵的回音和那个苍凉的树洞。而此刻我正躲在这个树洞中安静地等待着小胖来找我。可他不会再来找我了,十多年的光阴很快,好像一把利剑嗖得从你眼前穿过,我们都长大了。

小巷依旧。可当年一起嬉闹的人都已离开,只有回忆被彼此落下。

还记得那天,天很冷,直到日落时分都没有任何人来找我。夜很静,只有我和老榆树相望无言。

而现在我又重新回到了这熟悉的小巷,静听回声,心里却觉得空落落的。漫漫光阴似一阵风,吹散了当年嬉闹过的人儿,而留给小巷的多了几份寂寞。

我不愿再回忆,只好在江南短暂的秋季里,泡一杯香茗,捡拾一段朝花。又一阵风飘过,我听见如铜铃般明亮的笑声,我知道那又是记忆的回声在作怪了。

热门推荐
1记忆深刻的恶作剧
2以为话题作文
3家乡美景
4我深爱的这一片热土
5碎片社交
6蚂蚁历险记
7初识台湾
8生日
9大自然真奇妙
10新学期
11掌声给我力量
12我的好“死党”
13秋雨
14记我们之间的一次分歧
15走进鲜花店
16我心中的那道风景
17窃读记
18抽奖,我的快乐之源
19爬山的苦与乐
20纳帕庄园游记
21无尽的忧伤
22忘不了你的笑
23夏天的雨
24我为自己点个“赞”
25我改变了孤独的色彩
26说名道姓
27等待
28植树节的作文
29父爱的质朴
30春天的礼物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