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秋天的树林】
在我校的校园里,有一处沁园,然而这沁园在秋天却别有一番风趣!
“沁园”是石门学校里独特的一道风景,是一座“植物园”虽小,却生趣满满。
经过一场秋雨的灌浇后,仿佛春雨一般,干裂的黄土地湿润了,夏眠苏醒的蜗牛到处爬,果树上果子渐熟了,一大片一大片五彩斑斓地,最妙的是那处葫芦,青青的葫芦、青青的叶、青青的草儿、青青的藤
秋雨后,园子里走一走一种沁人的、透彻的、清新的空气等不及地要钻入你的鼻孔里来,花里带着甜味混着泥土的气息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园里的蜗牛成百上千,走路时都可以不自觉地奏出一首歌来。园子的西侧有一排伟人像:李四光、李冶、鲁迅、爱因斯坦、居里夫人……他们的目光瞧向旁边的高中部,他们时时刻刻在激励着我们。
深秋里,老师、学生会采摘树上的果子,绝对纯天然无公害,比超市买的都好。深秋的葫芦架上,有八个葫芦,它们已经由葫芦娃长成了大人,已经成熟了。
沁园里还有各种小昆虫,它们为了园儿的环境也出了一份力。蚯蚓让土地更肥沃,虫儿也为这里点缀出了新光彩,当然还少不了人工的修剪,工人们用厚重的大剪刀一点点把沁园修理地更好、更美。
沁园的初秋像一个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沁园的深秋像一个健壮的青年,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篇二:夏季乡村行】
城市的喧嚣让我心烦,借着表姐结婚的机会,去年五一,我跟着父母去了趟表姐的新家——蓟县小山村的一个农家院。
刚进山,山村农家院就鳞次栉比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有的门前种着一片鲜艳的花,有的门前栽种几棵大树,还有的院子里是一片茂盛的果园……在进山大约5分钟以后,伴着喜庆的爆竹声,爸爸把车停在了一个门前有着高高的葫芦架的院子前。
绿色的葫芦立即引起了我的兴趣,它们有的又短又粗,像个可爱的胖娃娃;有的又长又细,像个棒球棒;还有的小小的,嫩嫩的,长着绒毛的小家伙。这些葫芦都从浓绿茂密的叶子里钻出来向下垂着。葫芦架下站着满脸喜气的姐夫一家人欢迎着我们。
大人们还在互相熟悉和寒暄,我和表姐、表妹们就迫不及待地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快来,快点过来!”在小表姐的指引下,一个美丽的大果园映入了我的眼帘。果园里,桃子大的像个小皮球;苹果的脸一半红一半绿,好像昨晚喝醉了酒;梨比苹果喝的更多,小脸都黄了……我和表妹不约而同地说“快点带我们进去看看吧!”“找个袋子,我们去采摘吧!”
趁大人们不注意,我们几个小家伙毫不犹豫的动起手来。快手的小表姐不到一分钟就把摘下两个桃子,一手握一个毛茸茸的大桃。表妹身手敏捷地爬上梨树,一边吃梨一边伸手够更高的大梨。小表妹看上了高高的葫芦,拽着我的衣襟,让我抱着她去摘葫芦,我哪有时间帮她啊,我正在跟苹果树玩命呢!我右手紧紧拉着一根苹果枝条,用尽全身地力气拽弯枝条,蹦了几蹦,终于把一个青苹果给揪了下来。没多大功夫,我们都满载而归。
山里真美啊,空气清冽,瓜果飘香。我们都爱上了这个山高树碧的小山村,明年我们还来!
【篇三:泥河湾考古生活】
暑假我跟着研究古人类文化的爸爸及他的学生们在泥河湾考古的生活至今难忘。
一天,我早早起床,带着叫“姑娘”的小狗出发啦!“姑娘”轻车熟路的在前边跑着,我紧紧跟着它奔跑在山路上。很快我们就来到了发掘现场,发掘现场简直如深渊一般深不可测。爸爸介绍说这里最古老的石器距今有两百多万年呢!听了这个惊人的数字,我迫不及待的要下到深渊里看个究竟。
我沿着台阶小心翼翼的跟着爸爸来到深渊底部。哇!两百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土层花花绿绿:有红色的,石青色的,还有米黄色的。我用手摸了摸,感觉冰冰的。爸爸给我拿来一把小小的铁铲—手铲,教我怎样刮土层。爸爸说:“一定要从上往下轻轻的刮,如果力气大了会破坏石器和化石的!”我小心谨慎地拿起手铲,按照爸爸教给我的动作,从上到下轻轻的刮着。刮几下之后,还要拿起小刷子把土轻轻的刷掉,这样就更能看清楚土层了。这样的工作反反复复了一个多小时,没什么新的发现,我觉得有些无聊了。爸爸安慰我说:“不要急于放弃,再坚持一会儿。”突然,我的小铲子碰到一个硬硬的东西,我赶紧叫爸爸过来,他用小刷子轻轻地把土扫走,居然露出了石头的一角。爸爸说我发现石器了,我高兴地跳了起来,接下来的工作就有点难了,还要给石器编号、绘图、测量、照相。我就只能在一边认真地看着爸爸和他的学生工作啦。
爸爸带领他的学生在发掘探方里忙碌着,我和“姑娘”在旁边一边看一边追逐玩耍着。不知不觉太阳公公就要落山了,我们回到驻地,坐在葫芦架下吃着从菜园里摘来的蔬菜和亲手做得农家饭,边吃边欣赏泥河湾夜晚的星空,那密密麻麻的星星伴着蛐蛐的歌声向我眨眼睛,那感觉棒极了!
点评:小作者用生动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了一段独特的经历,让我们了解到考古人员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让我们感受到这段田间考古生活快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