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熊妈妈的三个孩子】
在风景优美的大海边,有一片茂密的大森林,里面住着熊妈妈一家人。熊妈妈有三个快要长大的孩子:身强力壮的老大叫听话,老实本分,是一个诚实的孩子;奔跑如风的老二叫机灵,很爱动脑筋;美丽漂亮的老三是个女孩,叫美美,长得楚楚动人。
有一天,熊妈妈把三个正在玩耍的孩子叫到跟前,给了每人一百元钱,让它们离开家去外面闯荡闯荡。因为它们年纪也不小了,应该学会独立生活了,不能每天老呆在家里玩耍。同时,熊妈妈也要看看它们谁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富足的生活。
几年过去了,渐渐衰老的熊妈妈又重新看到了她的三个孩子,得知了这些年它们过着不同的生活。
出去闯荡的那一天,兄妹三人走到了一个三叉路口。它们商议了一会,就决定一个人走一条路,自己单独生活。
老大听话走着走着,来到了一个热闹的小镇,发现这里到处都在燃放鞭炮,觉得很奇怪,就朝站在不远处的一位镇民询问情况。那个镇民告诉他这是本镇一年一度的鞭炮节。今年镇长说,谁在这个节日里鞭炮燃放得特别,就会得到他的奖励。于是老大听话也跃跃欲试,想去碰碰运气。他来到镇上,用了十元钱买了两串鞭炮,然后又用五元钱买了一些彩带和花生米。他把彩带牢牢地系在了鞭炮上,然后又在每个结的套上塞一颗花生米。他想:这样或许能制造出最特别的鞭炮吧。他把这两串鞭炮拿到街道上点燃了。霎时间,随着鞭炮的炸响,一根根彩带和一颗颗花生米从鞭炮炸出的烟雾中飞出来,飘洒在绚丽的天空中,落在了欢快的镇民身上。镇民们都停止了燃放鞭炮,用惊奇的目光看着老大听话,接着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阵欢呼声。原来,听话制造出了最奇特的鞭炮。随后镇长奖励了他,让他留下当本镇的副镇长,而听话却婉言谢绝了,只想留在本镇开一家鞭炮店,做出各种各样的鞭炮。一天天过去了,生意也越来越红火,不久以后,他也当了本镇的镇长,过上了富足的日子,真是大快熊心。
老二机灵来到了一座水上城市。他见这座水上城市没有固定的水下根基,心里很着急。于是,他便找到市长,对市长说:“这座城市没有水下根基,随时有可能被漂走。”市长也正在为这事苦恼,见他来了,就问他有何高见。于是老二机灵就把自己的方案跟市长说了,市长一听,高兴地采纳了他的意见,开始建造水下根基,竟然成功了。后来,全体市民推选他当上了水下工会主席。从此,他也过上了快乐充实的生活。
老三美美沿着那条路一直往前走,不知不觉来到了一座酷爱音乐的城市。由于她平时也十分喜爱唱歌,于是便用一百元钱举办了一次简单的音乐会,没想到也十分成功,轰动了这座城市。不久成了有名的歌手,并与一位海军旅长结了婚,生下了两个孩子,过上了幸福美满的日子。
熊妈妈听到这里,感动得老泪纵横。她为自己的三个孩子感到骄傲,也为自己感到欣慰。她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更加有出息,他们的事业会更加辉煌,生活会更加富足。
【篇二:西顿动物记读后感】
本来《西顿动物记》是我给上一届四年级的推荐读物,这几天没有书给纯熙讲了,看着这套书也还算有些图,就试着给她讲一讲。没想过她特别喜欢听,比对歪歪兔那一套的兴趣明显更加浓厚。
讲完第一部分之后,磨着让我给讲第二部分。而且我从她的反应来看,的确是听得懂。
首先是评价。“妈妈,那个管牛的(她大概是记不肯特中校这个名称)真坏,他可以告诉那个熊妈妈以后不要再伤害他的牛了,为什么要打死她呢,剩下小熊们多可怜呀!”这个感情投入还是比较多的,看到华普被捕猎器夹伤的地方她还捂着眼睛,不忍看图。
其次是提问。“妈妈,越传越广就是越传越远吗?”“差不多,就是意思这件事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妈妈,性格是什么意思?”“性格就是一个人的脾气性格,比如说有的人活泼一点,有的人安静一点,有的人爱发火,有的人不爱。”薛法根老师对词语的关注的确是很精准的,孩子们对于词语的不理解是阅读的一个很大的障碍,词汇量丰富可以提高阅读能力。
再次是质疑。“妈妈,为什么枪打在华普身上他就没事,为什么熊妈妈和熊弟弟中了枪就死了?”“因为熊妈妈她们被打中的是要害,比如心脏和脑袋,而华普被打中的是腿和肩膀,这是不一样的。你看见过有的人胳膊腿没有了还能活着,肯定没见过脑袋掉了还能活着的吧?”我很高兴宝宝能提出这样的疑问,因为这两件事相隔比较远(一件在第一章,一件在第三章),宝宝能联系在一起思考,就说明她的思维有了深度,还试图去抓书里逻辑上的漏洞。
通过纯熙读《西顿动物记》,我更加明确的一点是,面对某些书单明确规定几年级读什么书,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对待。有的孩子阅读能力发展得好,就一定比书单读得要快,要多。像好多书单都认为四年级读《绿野仙踪》,可是我在一年级就给孩子们读了,孩子们不仅读得懂,而且很喜欢。我们不要用成人的思维去猜测孩子一定喜欢短的,根据我的观察并不是这样。越长的故事它越生动越具体,孩子是更喜欢的当然这跟孩子的阅读能力和习惯有关系,如果从未进行过阅读的孩子突然读一个特别长的,恐怕他的脑子无法进行这样的深度思维,会感到疲惫,从而伤害阅读兴趣。
这几天我学习《小学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其中提到——小学儿童,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我就在想,给孩子讲故事,或者说孩子自己进行阅读一定可以促进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为文字符号不同于图像,它是需要孩子的脑力劳动的。纯熙处于一个学前的阶段,我之前发现她不太喜欢图少字多的读物,可能是她需要借助图画来构建这个故事所营造的情境。而这一次,西顿动物记,图并不多,字却不少,她能喜欢,所以我很欣喜她的阅读能力更上一层楼了。
另外一点,我还是觉得要给孩子读经典的东西,经典的东西经过多少人的检验,经过时间的洗礼,真的是有它的过人之处的。这一点,我从纯熙和学生的反映,以及个人感受来看,的确是如此。
一点感想,记在这里,与大家共享。教学育儿不分家,我们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