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家的作文

【篇一:大国小家,我爱我家】

我爱这土地,这片滋润我,养育我。伟大而深广的北方的土地。

家,是一个温暖的港湾,是一个可以让你在累了,倦了的时候,休憩,停靠的地方。

每一个人,对于家的定义。或许都不相同,或深沉而厚重,或明媚而小巧。那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心系天下的有志之士,对于家的爱,是深沉而厚重的,他们对于家的定义,是广意,先是大家而后才是小家;兢兢业业工作的父亲,温婉贤惠的母亲,乖巧听话的孩子,于他们而言,家的定义,是小巧而明媚的,在家里,则是温暖而轻松的,因为这个小家,是他们共同经营而维护的。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国家》里的歌词,唱得多好,唱出了家的本质,唱出了家的本质,唱出了国温暖,更是唱出了我们千千万万炎黄子孙的心声。

时光就像一捧温柔的泉,从指缝间悄悄的流走。她用她的温柔,抚平了,宽慰了那些血与火的教训,带走了,埋葬了一位位或名垂千古或默默无闻的英雄。

不论是龚自珍即使辞官后仍发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感慨,还是文天祥在最后的生死关头提笔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都无一不体现了他们对国家的爱。

意气风发的少年战神霍去病,在将要接受封赏,功成名就之时。却选择了拒绝一切繁华,放弃锦衣玉食的优渥生活。再次披上战铠,征战于沙场。守护自己的家。“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他跪在大殿前斩钉截铁的这一句话,他倾尽了他的一生去实现。

有了祖国,才有了自己的根。有了一个可以在你累了,倦了的时候。让你依靠,休憩的港湾。而为了这片广大而深远的土地,所深深爱着它的人,纵使倾尽所有,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因为深爱,所以没有遗憾。

“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

国破家亡的时候,又是如何下场?当失去了自己的家,流离失所的时候,又是如何下场?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仅短短的十个字,却字字泣血。凡传阅诵读之人,无不感慨。比起霍去病,杜甫也许不过只是一介后世称为“诗史”,被贬谪浔阳的小官罢了,但正是这身体羸弱,谪居卧病在浔阳的江州司马。用他手中的狼毫,揭露了国破家亡,寻常布衣流离失所时的景象。无论是因亲眼目睹,有感而发写下的《石壕吏》,还是后来的三别。无一不反映民声,无一不反映他心中的愁苦和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却有心无力的无奈。

同样是诗人,有诗仙之称的李白,较之杜甫,却更为洒脱。有酒便好,醉叹痴狂,何处不寻欢?他可以“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将一切都不放在心上,月下独酌而怡然自得。却也可以怀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心情。对自己,对国家充满了希望。

《岳阳楼记》说得好“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纵使他们不能驰骋征战于沙场,但是他们却依然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家的爱,报答这养育了他们,给了他们一方天地的家。

“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

无论是辛弃疾在两鬓微霜,不在策马扬鞭,征战于沙场之上时发出“鬓微霜,又何妨,锦帽貂裘,千计卷平岗,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感慨来表示自己“了却君王天下事”的愿望。来表示自己仍然渴望报效国家,为祖国尽一份力的爱国之情。

还是岳飞在守护国家,抵御外敌之时曾叹道“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精忠报国”这四个字,不仅刻在了他的身上,更是刻在了他的心里。祖国,就是永远的家。

纵使身份地位不同,纵使从事职业不同,纵使处在不同的时代,纵使相逢却不相知。共同的,确实对这片伟大而深广的土地的深深的爱。为了它,为了这片深爱的土地,即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泱泱东方大国,纵观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寻常布衣,他们相同的,却都是一颗永远也不会变的赤子之心!

他们都深深的爱着这个家,爱的深沉而厚重。

忘不了,忘不了那因奸人迫害而忍辱负重,最后投江而亡的屈原,他用他的生命证明了他的清白,他对国家那心无旁骛的爱;忘不了,忘不了那在泱泱东方大国的孩子被称为东亚病夫的时候,那在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候挺身而出的林则徐。顶住所有舆论的压力,他毅然决定虎门销烟,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对国家赤诚的爱,即使最后的的结局里,没有他。因为爱,所以无怨亦无悔。

人生如梦,庄周梦蝶,从此一梦不醒;人生如画,戏子入画,从此一生天涯。太多太多的人,因为现实的残酷,而不敢正视现实;太多太多的人,因为现实的无奈,而不敢正视自己。但是,真的勇士,就该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承担责任,在被需要时,勇敢的站起来承担。这样,才无愧于我们共同的名字——炎黄子孙。

时光就像一捧温柔的泉,从指缝间悄悄的流走。她用她的温柔,抚平了,宽慰了那些血与火的教训,带走了,埋葬了一位位或名垂千古或默默无闻的英雄。

“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

心怀天地,走到哪,哪里便是家,因为家,永远都在心中。

爱这土地,这片滋润着我们,养育着我们。伟大而深广的土地。千千万万的炎黄子孙,不论身处何处,都深深的爱着,深深的爱着这个共同的家,厚重而深沉。

【篇二:家与国】

家是我们的避风港,家是我们的遮阳伞,家是我们的档沙帽。家于我们而言,是多么的温暖,每个人都舍不得离开自己温暖的家,也忽视不了它。但与小家相比,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大家族——国!

热爱祖国,这是从小就被灌输的爱国之情。在古时候,有苏武。苏武十九年持节不屈,就在于他心中有汉,心中有国。朔风凌冽,无法冻硬他的爱国热肠;胡笳幽怨,无法软化他的爱国衷心。饮雪吞毡,坐等归汉之日。

归汉之时,胡女的眼泪留不住他,稚子的手拽不住他……是他太无情?还是他本无心?不!都不是!只是因为国于家相比之下,“国”重于“家”!小家留不住他那强烈的爱国心!他不是不爱家,只是,没有国哪来的家?“国”远重于“家”!

是啊,国远比家更重要啊,我们的祖国就有许多这样的爱国之士。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之父。因为核潜艇制造是国家机密,他毅然决定背井离乡,隐姓埋名30年,只为核制造。他没有温暖的家吗?他没有嘘寒问暖的亲人吗?不!只因“国”比“家”重要!爱国,谁都会说,但真正做到的却少之又少。不然,抗日时期为何会有那么多的汉奸存在。不过,“邪”毕竟是邪,永远也胜不了“正”!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赤子之情溢于言表。邓小平为了我们伟大的祖国贡献了自己的一生,他不求功名利禄,只为人民,实乃我们的榜样。

顾炎武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言壮语,范仲淹讲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爱国之语。作为国家的子民,我们应事事为国,以国为先,奉献自己,奉献青春,不负国,不辱家!

家是小家,国是大家,爱国不是放弃小家,只是为了给小家创造一个更为温馨安全舒适的环境。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家是我的国,国是我的家。家庭啊,我深深爱恋着的家庭;祖国啊,我深深爱恋着的祖国!

【篇三:大家,小家】

还没出生时,睡在妈妈的肚子里,安安静静地,不吵也不闹。妈妈的肚子就是我们的家,在这个家中,我们得到了保护,也获得了生长的养分。也许我们生来就是汗血宝马,也许我们天生就是来拉马车,我们的家决定了我们的出生,也决定了我们的命运。家是起点也是终点,而妈妈就是家的载体,承载了太多家的希望,小小的家外充满了许多未知。

小的时候,和兄弟姐妹们天天窝在家中,叽叽喳喳地吵着,希望妈妈快点回家,快点回家。因为妈妈回到了家中一定会带来好多好吃的,这样我们就能吃饱,就能快快长大,离开家,跟着妈妈去外面谋求生存,接着建立我们自己的家,传宗接代。此时的家是我们的窝,它为我们遮风挡雨,天亮时,妈妈飞出去觅食,天黑时,妈妈带来食物喂养我们,小家其乐融融,只待我们羽翼丰满,飞出家建立一个个小小的新家。

长大一点,和兄弟姐妹要为自己的领地而奔走费尽心思了,妈妈离开了我们,我们都要靠自己去生存。起初在这草原上,我们还能齐心协力地捕捉小型猎物,但那一点食物逐渐无法满足我们正在疯狂生长的身体。我们开始闹分歧,开始瓜分妈妈的地盘,为成为这草原之王而争斗,有多大领地,就有多大的家,拥有更大的家才能有更多的食物来满足生存。我们为家而相残,家已成为我们争权夺势的焦点。

成年了,家的范围更大了,哪里工作,哪里就是家;故乡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房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小家,大家,家就是一处生存之地的代名词。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刻,家也在发生着变化。年轻人在外工作,回家,就是回老家,那个家永远是心中最温暖的港湾,永远是背后的靠山。年轻人买房,家就是房,房就是家。房子越大,家越大,房越明亮华丽,家就越敞亮……拥有一处房就拥有一个歇脚的家。

老来了,渴望一处宁静,希望能在美丽的夕阳下,慢悠悠地咀嚼着青草,深深地凝望着西边的火烧云,自豪地回忆着当年年轻力壮的时候,一口气拉了几亩的田,主人笑呵呵地奖励了一大捆最喜爱吃的青草……如今老了,再也耕不动田了,承蒙主人善养,能够安享晚年,还在这个家呆着。家就是归宿,是享受天伦之乐之地,有家就有了温暖。

家,无人定义它。小家,大家,家是国,国是家。

家闪烁着迷人的光辉,引导着无数的生物为家而努力,家就是他们心中的信念,无论小家,还是大家,家为他们撑起的是心灵的一片天空,晴空万里,有家真好!

热门推荐
1眼泪流过之后
2那一次,我很内疚
3选择刚与柔
4神奇的胖大海
5飞越太空山
6那一刻我们没有了距离
7我的好伙伴
8梦想是什么
9烟火里的尘埃
10捉蚊趣事
11碎片的人生,碎片的我们
12同学小传
13给日本政府的一封信
14想想就开心
15年味
16不一般的三月
17文明餐桌
18搞笑的圣诞派对
19善待秋天
20给妈妈的一封信
21一件难忘的事
22美的感觉
23后悔的事作文
24小溪
25暖阳·公园
26快乐的小青蛙
27第一次植树
28第一次滑活力板
29我的寝室温馨的家作文
30在写作中成长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