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最喜欢的一首诗】
淅淅沥沥,外面下雨了。
街道上的绵绵细雨像温润的酥油不停的飘洒。远看草色青青,近处却看不到一点点绿意。烟柳如画,这是一年中最光鲜最美妙的初春时刻。
我不禁想到了一首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在长庆三年(公元823年)春任吏部侍郎时写的诗。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初春到来的景象。小雨表现出下雨时细微渺小的情景,再以“如酥”来比喻小雨的质地可贵。表现了大地的饥渴,以及人们对春雨热烈的期盼。放眼天空后,诗人的笔转向原野。经过寒冬笼罩的原野,不再是单调而枯燥的赭黄,远处是一片淡青鹅黄,而眼前脚下却不见绿意,以此表现初春特有的情致。听到春的脚步,小草刚刚探头显出绿色,远处和眼前的空间说明了小草似有若无。
诗的后两句偏重议论。尽管皇都烟柳飘渺如画,也不如小雨如酥的时刻。后者足以胜过前者,此两句中的“最”与“绝”两个表程度的副词进一步加强了前两句所表现的春景之美,诗人挣脱严冬的桎梏,盼望春天的喜悦之情也得到进一步的表露。此时此刻,不仅是春天最美妙的时刻,而且是整个一年最美妙的时刻。
景是外壳,情是内涵。内心的喜悦通过眼前的景得到充分的体现。
想着想着,我不禁走入了烟雨朦胧之中,也去品味春雨那份“润物细无声”的情致,去见证小草那“春风吹又生”的生命力。
春天,真好。
【篇二:故乡】
远离城市的璀璨灯火,告别城市的车水马龙,回到故乡,便对“景是故乡美,月是故乡明”有了更深的感悟。品得诗中意,闻得景中情,那是再好不过了。
世事浮沉,亦如四季更替,看似无痕,却有规律可循。故乡之景,让人放松,虽不繁华,但恬静,自有一番情致。春的生机勃勃,夏的如火激情,秋的金色喜悦,冬的万籁俱静。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既有美景,亦有美食。各季美景,自有特色;各季美食,自有变化,可谓养眼又养胃,还养心。
对城市的迷恋和对乡村的眷恋,始终在人们心中纠结。许多人每天都在触摸城市,过着快节奏的生活。诚然,城市给了他们梦想,给了他们名誉,给了他们灯红酒绿的物质享受。然而,当他们疲惫倦怠时,总是向往着乡村,希望能回归那原始而质朴的一切。他们相信,乡村能给他们贴近大地的安全感,在那里,有小桥流水,炊烟人家,有古道西风,寂静暖景,还有徐徐清风,蛙声蝉鸣……
白居易诗云:“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乡村的早春景象令人迷醉。春回大地,万物勃发,嫩芽冲破顽石,向世界宣告自己的梦想。暖风拂柳,柳桩冒出新芽,告诉你生命的强大。待二月春风起,百花齐放,万紫千红,争奇斗艳,一派春夏盎然。虽足不出户,却早已陶醉在春暖花开的美景之中。
俗语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便是这一季最为重要的事情了。农人们种下一粒粒希望,劳累却又充满期待,他们以一季的播种告诉世人:一日之计在于晨。切不可荒废时日,虚度光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便是炎炎夏日的一番情致了。自立夏始,雨水便多了起来,炎炎烈日之下,城市的孩子有空调、游泳馆,乡村的孩子则下河戏水,摸鱼捉虾,自得其乐。当然,这个季节已经微熟的果子便遭了孩童的“毒手”,赤裸裸成了他们的囊中之物。吃过晚饭,一把躺椅,一壶老茶,在这慵懒的季节里,一边叹着暑气袭人,一边又享受这一刻的恬静,赏山赏水赏风景。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故乡的秋天,喜悦是真实的,厚重的,金黄的稻田,丰硕的果实,这是一年辛苦劳作的结果,是一年期盼的回报。喜悦过后,便是对下一年的期待和对年节的盼望。当然,这个季节也平添了几许思念的味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感伤也是有的。一边为冬做好充足的准备,一边对下一年的春满怀希望,这便是乡村的秋了吧!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故乡的冬天是素净的,银装素裹,自也妖娆。这白茫茫的一片,便是孩子们的天堂,打雪仗,堆雪人,在雪地上捉鸟……即便寒冷,亦是欢声笑语一片。“未若柳絮因风起。”这是雪景的诗意啊!虽是寒冬,却有着春一般的境界,实在让人惊羡不已。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无论是在外求学的学子,还是外出打工的后生,心里都留有一块精神的栖息地,那便是故乡。故乡于你,永远是一份心灵的慰藉。
愿穿梭在人群中的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来自哪里,去往何处。愿芸芸众生,都情有所依,心有所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