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冷香丸的作文

【篇一:让我说声谢谢你】

我爱极了端上一盏清茶,尽享静谧时光的感觉;爱极了捧着一本诗词集或是一本古典文学,享受沐浴在阳光下的温暖。于以前的我来说,这可是十分讨厌的事。

我以前并不爱诗词曲,也不懂楚辞骈文,更不喜欢杂剧折子戏,对这些中华传统文化漠不关心。社会的熏陶让我更爱所谓的儿童文学,我更喜欢沉浸在欢快的故事中,迷恋起伏的情节。

于是初中后,便开始不知所措。什么《红楼梦》?什么《镜花缘》?什么《儒林外史》?我完全未曾接触过,甚至未曾听说过的书都摆在了我的书桌上。实在不耐烦那些枯燥文字的我,偶然间遇见了你。

你藏于一本《宋词鉴赏》中,带着你的忧、你的愁融入了我的心中,泛起一阵墨香。只是跟着你的韵律轻哼一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卷帘西风,人比黄花瘦”,便无法克制地爱上了你。我爱你,爱你轻倚门边,忧愁凄切地吟起“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语便传诵千古;我爱你,爱你一身素衣轻薄,独上兰舟,唱起“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我爱你,爱你慵懒起身,斜倚床头,却无法忘怀地叹道:“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浅忧。你字字如环,句句扣心,将你的情你的思化为墨香,刻在我心头。

多少次梦中与你相遇?你云绾素钗,一袭青衣薄淡,手持一把竹伞,凄凄与我同行。一处别院,几朵闲花,你悠悠念起了年少时自己的青涩。那抹“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少女身影,是你吗?却又见你水袖翩翩,衣袂飘飘,独立于江岸,遥望远方。无法忘怀你清丽的身影,立于枯败的庭院;无法忘怀你系发挽袖铺纸研墨,存下的惆怅;无法忘怀你立于时光静谧处,眉清目秀,倾泻着你的心绪,或喜或悲。

因为你,我开始接触并尝试领略那些古典。我开始品味不同人的见解、不同人的想法。我在“大观园”中领略冷香丸的清香;我在《风筝误》中与娇娘共同哭泣;我在“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中感受李太白的豪气;我也欣赏柳永提笔写下“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名句……

因为你,我开始欣赏古典文学;因为你,我爱上了中国传统文化;因为你……

让我说声“谢谢”!谢谢你为我打开了这扇文化的大门,让我领略了古诗词之美。

谢谢你!李清照!

【篇二:我看薛宝钗】

前段日子,老爸义正言辞地说要我把《红楼梦》古文版看完。我没搭理他,猜想可能又是“茅台”喝多了,可第二天,他将这一切付诸实施,并以批判的语气说:“《红楼梦》都没看,我看你文科别学了!”没办法,只好抱着极不愿意又不服输的态度翻开了这本享誉世界的中国名著。这不翻还好,一翻我便疯了似的扎了进去。

可是,喜欢归喜欢,不满的地方我还是要提出来。

翻阅各部关于《红楼梦》的书籍,总是千篇一律的“林褒薛贬”。其实宝钗不比黛玉差,今天,我就要为她翻案。

她姓薛(雪),住的地方像雪洞,吃的是冷香丸。可爱的是,身上却挂着把金锁。在群芳谱上,宝钗的签是“任是无情也动人”。她不会像黛玉那样时哭时喜,多愁善感,她善于交际,却喜文静,素雅的氛围。

《红楼梦》中曾这样描述她,“只见她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又呆了”可想而知,在美貌上,她不亚于黛玉。

有一套“金陵十二钗”的邮票,上面有“宝钗扑蝶”和“黛玉葬花”其实这是对两个人的能力,性格和价值观的最好体现,黛玉只会葬花,只懂得悼念死的东西,挽留往昔的美好,年纪轻轻就对未来不抱希望,这样的人生命有意义吗?可宝钗不同,她会扑蝶,她懂得捕捉活的东西,她相信未来,憧憬未来。

林黛玉尖酸、挑尽了贾府人的不是,可湘云她挑宝钗的不是时,她只能说“当然不敢”。其实我看,她是不能吧!宝钗有才,且胜黛玉一筹。她深知贾母的看法“女子无才便是德”便深藏不露,但一露便一鸣惊人,在哥哥入狱后,宝钗一生主持薛家大局,这点,黛玉岂能及之。

大多数对宝钗的损贬之意无非就是虚伪,这也要看她办事的出发点和价值观呀!你们把太多的主观感情都放在了黛玉身上,而宝钗和黛玉是唱反调的,当然不令你们喜欢了。

可有一点你们是否有注意过,宝钗在《红楼梦》中被认为是个反面人物,一个受人唾弃的人物。可作者在全书中从未直接或议论性的挑宝钗不是,只是有时借着疯颠的宝玉而小骂几句。这点,在小说中是鲜有的。

所以,各位同仁,听过小女细细一评,是否愿意再去品读《红楼梦》改变一下主观思想。其实,宝钗是无可挑剔的!

【篇三:冷香却暖】

可叹停机德,金簪雪里埋。

——题记

红楼梦中有一个人,她识大体又不似王熙凤般狠辣,有才气又不及黛玉般清高,淡名利又不如迎春般木讷,清性情又不像妙玉般极端,她就是薛宝钗。

宝钗的性情就如同她吃的“冷香丸”一般淡极。

她从来不喜像黛玉那样的伤春悲秋,从黛玉重建桃花社一章贾宝玉就说过,宝钗并不喜作闺怨诗,也不许宝琴作,可见她对闺怨是排斥甚至是不屑的,她不会去望着“花谢花飞飞满天”而悲戚,也不会去叹“红消香断有谁怜”,她心中的女子应当是“珍重芳姿昼掩门”。她和林黛玉一样拥有倾世芳姿,却不像黛玉一样想将来何去何从,只想如何过好现在,这是她的“淡极”。

宝钗淡极,但并非无情。她遵循封建制度,适应着眼前的一切,也用自己的一片真心去待人。

对于黛玉,宝钗一直都是友善的,尽管刚进府中黛玉曾多次明着嘲讽,她也没有多说一句,在听到黛玉用牡丹亭里的句子作酒令时,宝钗反而句句真诚地劝解了一番,连向来对他人言语极其敏感的黛玉也心服口服,懂得了宝钗的一片真心。得知黛玉病了,她又专程遣人送燕窝去,之后搬出大观园又独独写了四赋赠与黛玉。这也表现了她的暖。

曹雪芹笔下的人物是丰满的,纵然宝钗很好,但其也有不足之处。

她明白封建社会的定理,她遵循并信奉着封建社会的规则。她就像那个时代的大家闺秀一样,不反抗命运,听从父母之命,听从媒妁之言。可以说,她算是“宝黛”爱情悲剧的一个帮凶。

可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会喜欢她。人无完人,在那种时代背景下,宝钗或有她难以言说的苦衷,在那个时候,宝钗或许才是别人眼中的完美女性。如果宝玉不那么淡泊名利,或者宝钗不是被紧紧束缚在封建礼条下,那黛玉,宝钗,宝玉三人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结局,只可惜,一切冥冥中自有定数……

宝钗的美是那句“淡极始知花更艳”,她的美,是淡,是牡丹的倾国,默默独居一隅,却不知早已惊艳了满堂摇曳的春风。宝钗的美,冷极却暖。

热门推荐
1暑假银行实践活动
2正确的方法最重要
3落花触动了我的心灵
4人间自有真情在
5桃花
6放手的母爱
7共享生命
8米路的海读后感
9教师节作文
10变形记
11我的蓝色梦
12一件让我后悔的事
13风筝比赛
14八年级作文
15父亲
16碎片化时代
17我想对父母说
18童话的作文
19寻苔记
20致二十年后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21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
22冰雪春节
23课间
24堆雪人看图写话
25唠叨的妈妈
26掌握命运
27因为有你
28精美的剪纸
29一封家书表孝心
30美丽的小花坛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