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快乐的一天】
星期六早上,全班出发去广州白云区农科院茶叶研究基地,让我们去体验茶叶的文化和了解茶叶的来源和制造茶叶的经过。
到了那里,导游带我们进去,就看到一片一望无边绿油油的茶树,一排一排的,有高有低,采茶的阿姨教我们第一步要挑一根二叶的嫩牙,那我和妈妈就开始了,妈妈帮我撑伞,我负责挑选与采摘,虽然天气热,流了很多汗,微微的细风吹着每一棵茶树在风中翩翩起舞,茶叶向我们招手,此时我们的心情很开心。
第二步我们把采好的茶叶放到高温220度的铁锅里,套上手套,把锅里的茶叶来回翻滚,通过高温,蒸发叶内的部份水份,使叶子变软,变黑,随着水份的蒸发,使叶片卷转成条,体积缩小了顺手拿出来,放在板上,顺时针旋转揉捏,揉到挤出茶汁。这样才能提高茶的浓度。
第三步,平放网上全部散开,拿到烘干房,烘够40分钟时间,最终成品上可见叶子精细的脉络,闻着一股清鲜的茶叶香味出炉了。这就是制茶经过和步骤。
看着手里的茶叶,大家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篇二:留在记忆里的芬芳】
时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题记
拨开心头的浓雾,在一眼望不到头的思想之森中,总有彼岸的那么一缕芬芳指引着我。
到武夷山采茶,亲手,这类记忆总能留下些什么。
采茶,只要茶叶尖尖的,最幼小的那一点,细细的嫩嫩的,在阳光下显得很脆弱,玻璃般可以透过它看到下面的土地。像这样的茶叶,一棵茶树也只有一小把,走遍山野,心底不知灌进了多少野鸟清脆的嘹声,才能将手里的一个小小的篮子装满。
满天云叆叇,武夷山腰上的茶田是山的一块心田。
采购了茶叶,再沿着山路往下走,路边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野花,蜜蜂在一旁飞舞。我拎了一片茶叶出来,放到嘴里咬了咬,苦味漫散开来,充斥在口腔有限的空间中,我不由得咳了起来,茶叶是苦的,没有茶香,不觉芬芳。
我呼吸着茶叶的苦味来到小作坊。这里做茶有些不像平常,不用挑选,将茶叶倒下去,大炒锅下点上火,等细烟升起,用手拌茶叶就是。
我忐忑不安:用手吗?在采茶阿姨鼓励下目光下,我将手伸了下去——好热呀!没有想象中烫手的灼热,只是温和的暖乎。茶叶的洪流在锅中随着我的手在锅中涌动,一阵阵的白雾升起,随着茶叶褪去稚嫩的青涩,渐渐变成褐色,温度也开始升高,一旁的阿姨适时递来一个木铲子,我便用铲子翻动茶叶。
炒完便要封藏,趁余热仍未散尽,将茶叶悉数倒入木桶中,封盖。
晚上,我们一行人又回到这儿。我打开储藏我的茶叶的小木桶。好香!捏出一小把,洒在碗中,用热水冲一下,碧绿的茶汁旋即散开,像是一弯眼睛。茶叶在沸水中打着旋儿——上下翻动,左右轻摇。
待水没那么烫了,我将碗递到嘴边,茶未入口,茶香就到了嘴里,碧绿的颜色是自然的。茶叶是香的,感到茶香,总觉芬芳。
生活似乎也是这样,什么苦难,什么困难,经历熔炉的磨练,终成大器。
成功的门半开着,我始终是门外的拾穗者,把那些苦难与困难都给我吧,我最终会把它们酿成记忆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