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校园新鲜事】
【篇一:校园新鲜事】
凌远
叮铃铃!小鸟唱着歌,小花张开笑脸。我们正在等着美术老师来上课。
美术课是我们最喜欢的课,它不像语文课、数学课要写很多字,我们正说着要画什么画,突然,美术老师走了进来,说:“今天我们不画画,我们来玩陶泥。”老师教我们做一张夸张的脸。老师一步一步地教我们做,我们一步一步地学,终于到做的时候了,我立马开始做,我先在方陶泥上切了一小块,用来做眼睛、鼻子、嘴巴,我开始做眼睛,我切了一小块陶泥搓成两个小圆,贴在脸的正上方,两只又大又圆的眼睛做好了,然后做鼻子,把上面弄细,接着把下面弄宽,一个鼻子也做好了!再就是做嘴巴,把剩下的陶泥搓成两条细长的长条,嘴巴做好了。最后因为陶泥没了,我用棕色彩泥当作耳朵,为了让这张脸更有艺术气息,我只做了一只耳朵。
我拿上去给老师看,5分优秀!太好了!
我喜欢美术课,真希望下次美术课也能玩陶泥!
【篇二:校园新鲜事】
潘子榛
虽然外面天气晴朗,但外面却空无一人,所有同学都待在教室里,几个胆子大点儿的不时探出头片外看去。这是发生了什么事?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只流浪狗在一面围墙的破洞下钻进了学校,然后穿过密密丛丛的竹林,在一大一小两个花坛中间,和操场靠近花坛中的空地转悠。老师怕小狗会咬到我们,于是老师便把我们像赶鸭子一样赶回了教室,还把一支捕狗队请来捉拿这只惹事生非的野狗。
于是,人狗大战开始了。你瞧,一只黑黄相间大狗唰得一声蹿出去,捕狗队当然紧追不舍。但狗带着他们绕了一圈又一圈。他们似乎并不着急,可我们已经不耐烦了,三三两两地议论起来:“那捕狗队怎么这么不中用,连一只狗都抓不住。”
当他们捕到狗,得意扬扬回去的时候,我看见那只可怜的狗被装在尼龙袋里,徒劳地挣扎。唉,它可真倒霉!
【篇二:青春的校园】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掠过一页页的苦乐年华,翻过一张张的青春岁月,闭上眼睛,你会发现回味是如此甜蜜。青春的树林里穿行的身影,有对昨日的怀恋,有对明天的向往。青春的草地上扬起的笑脸,有对今天的自信,有对明天的期盼。青春的校园里响起嘹亮的歌声,有对今天的歌吟,有对明天的唱响。
走进那雄伟的校门,映入眼中的是教学楼前花坛中的小树,树枝上吐出了嫩绿的新芽,远远望去,像片片鹅毛插在树干上。春雨拂来,像几个老寿星一样站在那儿,守护着美丽的校园。
走廊中间有一个大大的花坛,里面盛开着各种各样、五彩缤纷的鲜花,有亭亭玉立的月季、有娇艳动人的玫瑰、有富丽堂皇的蓝天竹,它们的叶子密密丛丛,多得数也数不清,走进仔细一看,你会发现有许多花蕾,这些花蕾十分饱满,顶上还有一些没有全部开放的小花瓣,像戴了一顶小红帽,好看极了!
最引人注目的要数教学楼中那宽阔的大操场,长长的跑道,像一条长长的红丝带把整个操场搂在怀里,玻璃钢篮球架,十几个兵乓球桌,给校园增添了一番韵味。还有那绿草如茵的足球场,红绿相间,好似一朵碧叶红瓣的花。
那年那月,青涩的我们,品着青色果。在这样优美的校园里,岁月滑翔的声音就像鸟儿舒展羽翼的声音,宛如赤足走在沙滩上,许多的日子如潮水浸过双足,送走时光的斗转星移,笑看人间的月圆花色,把心灵的眼睛曲直,掂量生命的跌若浮现。让我们的童年之花得到完美怒放。
【篇三:溪流缓缓来】
缓缓走来的溪流,裹挟着青青黄黄的的落叶与细细小小的枯树枝,冲刷着两岸的石板。有歌声载来,是溪中的浅吟低唱。倾耳细听是孩童的嬉闹声,是年轻姑娘的欢笑声。
还记得上游前端的溪水中长有密密丛丛的菱角,翠绿浅青的菱角似胖娃娃般被壳重重包裹起来,用门牙轻轻一磕,磕开了菱角硬生生脆脆的壳。裸露出的白色的菱角肉散发着碎磁片般的光泽,带着淡青色的一丝丝的纹路,是孩童手下稚嫩的画笔留下的线条,布满了整个菱角,多么的清晰细致。咬下一口,齿颊缝里还带着菱角壳的清香,舌尖有股涩涩的味道,却清凉甘甜,拂去了一身的汗意。
不知道这蓬野生的菱角还在吗?不知道后来发现菱角的人,享受完了溪水带来的美味馈赠后,是否还会好好的保护它呢?是一颗颗小心的采撷,还是贪多求快,用一把镰刀拦腰斩断了茎叶,毁灭了这一片不甚肥美还略带青涩的野菱。不觉想起了那句“五月渔郎相忆否?”,在手心轻扣着“野菱安否?”
还记得浅溪边一岸有整片的桑园。早些年的时候,村里东边路口的王婆家还养着蚕,栽了满园满园的桑树。桑叶肥沃青绿,是一丛丛一簇簇盛放的绿伞,送来一树一园的清新亮丽。桑葚丰盛紫红,颗颗掩映着笑脸在枝叶间招摇。招徕屋前门后的孩子面面相觑,总是偷偷溜进木栏,像群毛猴般在桑林里钻进钻出,玩闹间糟践了不少桑叶,招来王婆地几声恫吓后如鸟兽般一哄而散。却在傍晚的饭后,在自家灶头里端放着一碗桑葚,颗颗发亮,无疑是老人送来的。做母亲的免不了推让一番,却也乐呵呵的受着了。
时隔数年,还记起那时的菱角青涩醇厚,那时的桑葚挤在瓷碗里磕出了紫红的墨水。
不知道这溪水载来的歌声,是孩童窜行在浅溪,摸索着菱角的歌声吗?还是溪流底下真的有如传说中的风铃,在日夜播撒着欢乐?
浅溪缓缓地淌,静静地流,流过了土质松软的泥地,流过了光滑亮洁的石壁,流过了栽满桑梓的山林。似乎带来了桑叶青青的气味,似乎带来了家蚕湿湿的体味。那种滑滑润润的质感,是一股多么浓厚的气息,多么冰凉温润的气息。
这溪水流淌,带来的水流,不见菱角,不见桑叶,不见桑葚,自然是没有蚕的踪影。却带来了那些遥远的记忆,想来是孩童时代年幼的感官,多么的灵敏,多么的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