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爱滨湖】
一提到“滨湖”这两个字眼是家喻户晓的,人们都向往这种“天堂”班的生活。
你看,座座高楼在大地上绽放,车来车往,人来人往的,各种风景是数不胜数。一到夜晚,高楼上的炫彩灯是耀眼闪目的,各种美妙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简直是大地上的交响曲。
但你知道吗?这里原先是一大片的荒地,村屋散落在大地表面,一眼望去,简直是一个胡草萋萋,人烟稀少的荒凉地,一到下雨天,地上积满了泥水,车子走过,便会飞溅四用,人一走过,一双有模有样的鞋子成了一个泥塑品。人们生活的非常穷苦。
可如今,你看,地上整齐地排铺着光滑的石子路,走路也平坦了,下雨天也不在怕了,鞋子还是原先的样。而且这里盖起来高楼大夏,人们也富裕了起来,物质生活要求得高了。这儿的人们变得文明起来,整个城市都扬溢着幸福与快乐。
它在我的心目中是我见过最美的地方,也许有人会说:“那是你没有看过其它地方的美景吧!才会有如此的热爱。”但我会说“不”因为让我热爱的是这里所存在的高尚的品格,不信,你跟随一瞧,清洁工人在马路上清洁,把马路打扫的一尘不染,在交通要道上,人们总是遵守交通规则,安全有序的过马路,总会有成年人扶着老人家走过马路,总会有不同的礼貌语,比如“请问”、“谢谢”、“对不起”、“不客气”等好的行为。
滨湖,这么一个大城市,装载着文明、信任、理解、沟通等一切能使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桥梁,每个人都要拥有最美好的明天,只有这里,才能装在这样的梦,也只有这里,是让人向往的美好生活。
【篇二:科技创新】
从我懂事以来,就跟着父母来到城里生活,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科技创新也突飞猛进。回到乡下拜访爷爷奶奶,才惊奇地发现原来科技变化是如此之大:我们已适应了住高楼大厦,而乡下却还住着用瓦片搭盖的村屋;我们己经用上了先进的煮食厨具,而乡下却还用柴烧火来做饭;我们已能在炎热的夏季享受空调带来的凉爽,而乡下的人们却还拿着一把大蒲扇汗流浃背……我不经感叹,生活变化之大,离不开科技。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丰富。休闲时我们可以观看电视节目,还可以借助计算机查阅信息,也可以用手机与人沟通,这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科技正在进步,中国也在强大。三峡工程大电站的电流已经照亮近半个中国;青藏铁路的修建,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的宏伟蓝图也徐徐展开……创新的科技让中国走向万人瞩目的道路。
回首过去,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们不断地创新。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日新月异中逐渐繁荣。有了造纸术,人们不用再在龟甲,竹简上书写;有了指南针,人们不会再在荒岛等地方迷失;火药的发明,对军事武器的进步有着重要意义;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有了它们,才有了人类的进步。
到了今天,科技已经普遍出现在人们身边。科技的发展,也带给我们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人工合成胰岛素、断手再植、杂交水稻、人造卫星等,这些让人大开眼界,神奇的事都使我们的祖国一步步强大起来。
作为新世纪的主人翁,我们应该为祖国作出贡献,大胆创新,建立热爱科学的思想,让中国这条巨龙腾飞!
【篇三:奶奶的菜园子】
奶奶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她中等个头,身材瘦小,经常穿一件暗红色的看上去有些发旧的衣服。奶奶今年83岁了,背有点驼了,脸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村子里的人提起奶奶,没有人不夸她。
奶奶是个闲不住的人。为了全家人都能吃上新鲜的绿色蔬菜,奶奶在房前屋后开辟了两块菜地,菜地里种着西红柿、辣椒、茄子、豆角、南瓜等。我每次去奶奶家,总是看见她在地里辛勤劳作。开春时,她要把菜地里的土翻一遍,然后施肥、种菜苗。不管刮风下雨,不管天气炎热,从早到晚,奶奶都在菜地里忙活,浇水、松土、除草。有一次,奶奶劳累过度病倒了,住进了医院。我去看望奶奶时,奶奶还见人就说:“我的菜地该施肥了,该打农药了,我真不应该生病呀!”直到听说这些都已经有人做了,她才放心了。奶奶病好了,又回到菜地忙了起来。在奶奶的精心伺候下,原本贫瘠的土地变得黑亮,菜苗长得郁郁葱葱,远远望去,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一片村屋中。
奶奶吃苦耐劳不仅表现在种地上,还表现在干家务活上,做饭、洗衣、打扫卫生……样样都是行家里手。妈妈、姑姑和邻居家的阿姨都佩服得不得了,常听她们说,八十多岁的老人还这么能干,真是少见啊!
我敬佩奶奶,因为我从她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吃苦耐劳。